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286949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北狄乐的开展与变迁摘要:“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开展经历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局部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局部,其歌辞为华语系统,局部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华化的这局部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浸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卑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局部。在音乐上,孝文帝努力追求汉民族音乐的传统:一是搜集整理尚存的汉魏古

2、乐;二是改造本民族的民歌,使之进入雅乐系统。?魏书高祖纪?:“十有一年春正月丁亥朔,诏定乐章,非雅者除之。23?魏书乐志?:“太和初,高祖垂心雅古,务正音声。时司乐上书,典章有阙,求集中秘群官议定其事,并访吏民,有能体解古乐者,与之修广器数,甄立名品,以谐八音。五年,文明太后、高祖并为歌章,戒劝上下,皆宣之管弦。24孝文帝太和十五年公元491?简置乐官诏?曰:“乐者所以动天地,感神祇,调阴阳,通人鬼。故能关山川之风,以播德于无外。由此言之,治用大矣。逮乎末俗陵迟,正声顿废,多好郑卫之音以悦耳目,故使乐章散缺,伶官失守。今方厘革时弊,稽古复礼,庶令乐正雅颂,各得其宜。今置乐官,实须任职,不得仍令

3、滥吹也。25?隋书音乐上?:“晋氏不纲,魏图将霸,道武克中山,太武平统万,或得其宫悬,后收其古乐,于时经营是迫,雅器斯寝。孝文颇为诗歌,以勖在位,谣俗流传,布诸音律。大臣驰骋汉魏,旁罗宋齐,功成奋豫,代有制作。莫不各扬庙舞,自造郊歌,宣畅功德,辉光当世,而移风易俗,浸以凌夷。26?洛阳伽蓝记?载:“河间王琛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陇上声?。27并能使羌人闻之流泪。?陇上声?本领见于?晋书载记?:“刘曜围陈安于陇城,安败,南走陕中,安擅长扶接,吉凶夷险与众同之。及其死,陇上为之歌。曜闻而嘉之,命乐府歌之。28朝云可能是一名华人歌女,她唱的?团扇歌?、?陇上声?歌辞应该是汉语的。?乐府

4、诗集?“梁鼓角横吹曲?黄淡思歌辞?、?高阳王乐人歌辞?等就是此期歌曲。高阳王为孝文帝之弟元雍,?魏书?有传。?洛阳伽蓝记?:“高阳王有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能为?明妃出塞?之歌,闻者莫不动容。徐常语士康曰:王有二美姬,一名修容,一名艳姿,并娥眉皓齿,洁貌倾城。修容亦能为?绿水歌?,艳姿善为?火凤舞?。士康闻此,遂常令徐鼓?绿水?、?火凤?之曲焉。29在此要说明的是,用汉语改造胡语民歌,使之进入宫廷音乐系统,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民间用鲜卑语歌唱自己本民族的歌曲是很正常的,也是很普遍的。北魏代都及代都以北广阔鲜卑族聚居地区尤其如此。那些没有被汉化的、没有进入宫廷音乐系统的民歌,仍当是用

5、鲜卑语歌唱的,只是文献没有记载而已。这种格局当从北魏末延续到北齐、北周。除“梁鼓角横吹曲以外,?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中还保存了几首北朝的歌曲。如?咸阳王歌?、?北军歌?、?郑公歌?、?裴公歌?、?长白山歌?、?敕勒歌?等。?敕勒歌?据?乐府广题?所引是北齐神武攻周玉璧时用于军中的,郭茂倩补充曰:“其歌辞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30可知,此歌是一首很早的鲜卑族民歌,流传到南方前用北齐语言歌唱,所以长短不齐。?乐府诗集?中存录的歌辞亦长短不齐,由此可以断定这首歌曲传入南方当在北齐或以后。“北狄乐分化后,一局部歌曲传到梁代,成为军乐,陈继梁制,未有多大变化,在陈当还有北歌传唱。?古今乐录

6、地驱歌乐辞?解题曰:“侧侧力力以下八句,是今歌有此曲。最后云不可与力,或云各自努力。31“今歌当指陈。?陇头流水歌辞?、?隔谷歌?也为陈乐工所提供。?隋书音乐志?:“及后主嗣位,耽荒于酒,视朝之外,多在宴筵。尤重声乐,遣宫女习北方箫鼓,谓之?代北?,酒酣那么奏之。32隋统一后,与清商乐一并入隋太乐署,成为鼓吹四部之一,唐因隋制,将四部改成五部。“自隋已后,始以横吹用之卤簿,与鼓吹列为四部,总谓之鼓吹,并以供大驾及皇太子、王公等33。在北方,“北歌继续在上层与下层两个空间流传。?隋书音乐志?:“周太祖发迹关、陇,躬安戎狄,群臣请功成之乐,式遵周旧,依三材而命管,承六典而挥文,而?下武?之声,岂姬

7、人之唱,登歌之奏,协鲜卑之音。34?旧唐书音乐志?:“元魏、宇文,代雄朔漠,地不传于清乐,人各习其旧风。35以上北齐、北周宫廷音乐中有关北歌的记载说明北歌在北方上层尚一直流传。在民间,特别是鲜卑族聚居区,歌唱北歌也是相当普遍的。?北史尔朱荣传?:尔朱荣“及酒酣耳热,必自匡坐唱虏歌,为?树梨普梨?之曲。见临淮王彧沉着闲雅,爱尚风素,固令为敕勒舞。日暮罢归,便与左右连手蹋地,唱?回波乐?而出。36?北齐书徐之才传?:“太宁二年562春,武明太后又玻之才弟之范为尚药典御,勒令诊侯。内史皆令呼太后为石婆。盖有俗忌,故改名以厌制之。之范出告之才曰:童谣云:周里跂求伽,豹祠嫁石婆,斩冢做媒人,唯得一量紫綖

8、靴。今太后忽改名,私所致怪之才曰:跂求伽,胡言去已。豹祠嫁石婆,岂有好事?斩冢做媒人,但令合葬自斩冢。唯得紫綖靴者,得至四月,何者?紫之为字此下系,綖者熟,当在四月之中。之范问靴是何义?之才曰:靴者革旁化,宁是久物?至四月一日,后果崩。37可见,北方民间的虏语歌曲是一直存在的。虽然,在东西魏及北齐、北周时期鲜卑化政治思潮与文化思潮十清楚显,但是,并不能以此否认北魏全面汉化与北歌汉语化之历史事实。南北统一后,上层汉语的北歌与民间鲜卑语北歌都进入隋太乐署,但认识鲜卑语歌曲的人已很少了。从原始的部落歌曲到与汉民族歌曲交融、北魏朝廷制礼作乐过程中的提升改造,再到南朝、北朝的广泛流传,“北狄乐的开展经历

9、了原创、交融、同化的过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其中一局部歌曲被改造提升,开场汉化,进入北魏音乐机关,与从西凉所得的汉魏古乐一起成为祭祀、郊庙和朝会享宴音乐的一局部,其歌辞是华语系统;一局部未进入音乐机关,继续在民间流传的歌曲,其歌辞仍为鲜卑语。华化的这局部歌曲因为可以与江南交流,所以在这期间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了南方,因此,?乐府诗集?在梁鼓角横吹曲和杂曲歌辞中得以存录北歌歌辞。因为北魏时期传统的鲜卑语歌辞系统在民间一直未断其血脉,所以唐代音乐机关还能见到辞曲均不可晓的鲜卑语歌曲。参考文献:1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725页。24101535刘煦:?旧唐书

10、?,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071、1072、1072、1072、1040页。336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179、1762页。56717192021303133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63、364、371、362、361、367、328、1212、366、310页。814263234魏征:?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13、313、286、309、287页。9李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第2579页。11黎虎:?魏晋南北朝史论慕容鲜卑音乐论略?,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第588页。12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79页。13232425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828、162、2826、2829页;16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985页。1822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922、914页。2729周祖谟校释、杨衒之著:?洛阳伽蓝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139页。28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694页。37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445页。转贴于论文联盟.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