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85867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鲁迅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据此可知,鲁迅评价孔子的视角是A。 孔子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B。 孔子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C。 孔子思想与民间信仰的结合D. 孔子形象具有的多面色彩2.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2、在此,荀子强调的是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 法律应当由进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3.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4.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 促

3、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 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5.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6.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

4、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D。 “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7. 清朝康熙帝积极尊尧舜之道,行孔孟圣学,黄宗羲没有“戎狄豺狼”的种族对立观念,而是认识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这反映出A。 黄宗羲对清初君主的统治表示了认可B。 清初的思想界出现了一些民主的气氛C. 清初统治者注重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D。 黄宗羲要求限制君权的思想得以实践8. 顾准认为“如果着重于僭主一词的篡夺者或僭窃者的意义,那么,我国战国时代分晋的三家韩、魏、赵是僭主,取代姜齐的田成子是僭

5、主,崛起于草莽的刘邦也是僭主。“文武周公的道统,从殷商法统的观念看,又何尝不是僭主?”然而,中国有“僭主”之实,为何没有“僭主之名呢。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 篡夺政权被视为大逆不道B. 实力成为君权合法的重要条件C. 古代天命观思想深入人心D。 国家大一统成为历史发展趋势9.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 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 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 遵循规律,和谐处世10. 有学者评价古希腊某哲学家时指出:他认为智者的相对主义的感觉论只能助长个人利已主义和享乐主

6、义,是造成社会道德混乱的思想根源;他在古代希腊首次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该学者评价的是A。 普罗泰戈拉 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11.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A。 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 B。 公民意识淡漠C.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D。 缺乏民本思想12. 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

7、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A。 泰勒斯B. 苏格拉底 C。 普罗泰格拉D。 亚里士多德13.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们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A. 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B.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C. 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 人是万物的尺度14. 恩格斯说:“

8、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A. 复兴了古希腊古典文学艺术 B. 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C。 推翻了天主教神学黑暗统治 D。 是西方近代艺术史上的巅峰15.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唯一女性,其画像端庄,没有妩媚、妖娆的性感;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玛利亚则形象仁慈,有着丰满妇女的皮肤和体型.这说明A. 人文主义精神表现形式多样B。 东西方绘画艺术都注重表现女性C。 宗教信仰差异决定

9、艺术风格D。 不同文化背景导致艺术审美差异16. 高举着“人文主义”帜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A. 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B. 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 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D. 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17. 有学者认为:“明淸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B. 体

10、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18.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写了许多阐述民族大义的著作,但长期遭到忽视。清末其思想始见盛行,受到了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推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王夫之的思想严重脱离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B。 王夫之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康有为借鉴王夫之的思想阐释维新的合理性D。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致性19. “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A. 复兴了

11、古代希腊人文精神B。 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C。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D. 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20. 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主权者(个体的人)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物,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平等权力丧失的社会不是公意社会。卢梭提到的“公意是指A. 共同体的理性意志 B. 多数人的利益表示C. 主权者的集体诉求 D. 统治者的根本利益21.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伏尔泰推崇儒学是因为A. 儒学守旧而维

12、新、复古而开明B。 中国社会发展水平高于西欧C。 法国教会和王权强大,专制统治腐朽D。 法国传教土对中国文化的宣传22. 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A. 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B. 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C. 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D。 新教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23. 马丁路德认为,“不可否认买卖是必需的,没有它是不行的”,但购买无用的奢侈品,却“耗费了国家与人民的金钱

13、;如果我们有统一的政权和君主,就不应该允许这种对外贸易的存在”。马丁路德的这些主张A. 体现了其建立民主政治的构想B. 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要求C。 说明其认为欧洲应该完成统一D。 极大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4. 明末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A。 “存天理,灭人欲B。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C. “天下为主,君为客”D。 “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25. 唐朝时期,服饰样式多变、色彩绚丽,人们穿着比较开放,这才出现了“慢束罗裙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诗句。但宋代一改唐氏袒胸露背的穿衣风尚,变得

14、十分拘遂面质朴、细腻而含蓄。这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A。 封建经济的发展B. 程朱理学的盛行C。 专制集权的强化D. 审美意识的觉醒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26.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宗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古今

15、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朝代 唐代 宋代 明代 人数 51人 267人 36000人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朱子语类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依据材料一,归纳儒家思想对于专制统治的作用。(6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7世纪当科技革命出现时,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热情地赞同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同时指出,这种追求应该“谦卑和仁慈”地进行,不是“为了心情的愉悦,或为了竞争,或为了比别人优越,或为了利益、名誉、权力或为了生命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