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上第六单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284585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上第六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版八上第六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版八上第六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版八上第六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版八上第六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上第六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上第六单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 小石潭记(第一学时)1、根据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 清洌( ) 坻( ) 嵁(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悄怆( ) 幽邃( )2、熟读课文,补全下列句子 (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_。(2) 日光下澈,_。 (3)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_,为_,为_,为_。 (4) 青树翠蔓,_,_。(5) 潭西南而望,_,_。 3、 解释下列词语: 佁然: 俶尔: 翕乎: 斗折: 蛇行: 犬牙差互: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 如鸣佩环_ 四周竹树环合_ (2)清 水尤清冽_ 以其境过清_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 明灭可见_ 不可知其源_ 不可

2、久居_ 5、 翻译下列句子 (1) 青树翠蔓,蒙落摇缀,参差披拂。(2)皆若空游无所依。 (3)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填空 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人们”之一,她擅长于写 ,本文是她 的第四篇。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潭中的氛围。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整体感知(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1这篇散文是按如何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

3、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如何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如何的?5作者为什么说小溪的“明灭可见”?6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7画出文中的比方句,并体会其体现效果。 互动探究(敢于摸索,乐趣源自思考来)1、试用自己的话改写本课第二段,要充足展开想像,不拘泥于对原句的翻译。2、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觉得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伙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第21课 小石潭记(第二学时)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对的的一项是()A篁竹(hun)清冽(li)B为坻(ch)为嵁(kn)C参差(c

4、nc)佁然(y)D俶尔(sh)翕忽(x)、选出加红字文言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一犬坐于前 、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 、选出不是比方句的一项是() 、闻水声,如鸣佩环 、似与游者相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4下列句子翻译不对的的一项是()A全石觉得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5、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精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

5、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性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快乐愉悦的心情。精段赏析(片片红叶,风景这边独好)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觉得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如何的? 3、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阐明理由。 4、作者是如何描写潭上景物的? 5、文中是如何做到“动”与“静”结合的? 6、说说文中“对比”和“烘托”的写法。 7、文中的“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 8、文章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拓展阅读(迁移能力,滋润求知心田)(一)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如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

7、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 籍,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仇如往而复:此其因此异也 初观石梁时,觉得瀑状但是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及前谛视 ( ) 此其因此异也( ) 或远立而濡其首( ) 觉得瀑状但是尔尔 ( ) 2 按规定用课文原句填空 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因素是 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是 . 3“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中用到了如何

8、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二)阅读下文,完毕有关试题。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携手赋诗,步仄迳,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注:辋(wng)水:车轮状的湖水。曩(nng)者:从前。仄(z)迳:狭窄的小路。鯈(tio):一种条状的鱼。皋(go):水边的高地。雊(gu):雉鸡叫。傥(tng):同“倘”,假使,如果。1. 给

9、加点字注音。村墟( ) 夜舂( )僮仆( ) 吠声( )2. 解释加点的词。当待春中: 白鸥矫翼: 斯之不远: 从我游乎: 3. 翻译下列句子。(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4. 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文中所描写的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洁的文笔,按游览观测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布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她凄苦忧伤的感情。文章写小石潭,由远而近,循声而入,先总写潭的全貌,再写潭中的游鱼和潭的水源,然后又写了潭的环境与游者的感受。 请你就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话。(150字左右)(.乐山市)阅读下文,完毕

10、1-4题。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专家,郡中化之。(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少孤,继母

11、苦之 苦: 荀彧进之太祖 进: 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诣: 亲自执经专家,郡中化之 化: 2.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似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此可觉得援而不可图也C.行拂乱其所为 D.此中人语云:“局限性为外人道。”3.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答: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爸爸,由于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她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她们尽量自己解决。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长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