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845408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它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教学语言信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这是使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理解,帮助巩固的重要手段。但指导小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往往被教师所忽略,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有效组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从不让学生打开课本,甚至有教师还强调把书本合上,不让打开。结果,学生喜欢听老师讲,不愿看书,也不会看书。长此以往,数学课本作为一

2、种独特的语言、思想和思维方法训练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高,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严格的序列化的训练。下面就各年段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要求和训练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小学低段(一、二年级)阅读能力要求:初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基本方法,读课文时做到三不:不添字、不漏字、不破句。能看懂图例,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图形的观察与语言的表述结合起来,会看课本中的注解、法则、结语,并能正确地用数学术语表达;初步能独立地看课文,能讲出有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并能初步讲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能默读课文,读中有思;初步感

3、知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训练方法:做好“五抓”:一是抓好“三训练”训练学生能迅速找到页次、行次要学习的内容;训练学生逐步从高声朗读过渡到轻声细读;训练学生读正确、读流利。二是抓课前自学指导,初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三是抓边读边思的引导,依据学生已有的水平,设计程序思考题,初步培养学生眼看与心思联系起来的能力和习惯。四是抓读法上的三过渡:教领读向范读过渡;学生轻声细读向默读过渡;学生用笔尖指着课文默读向用眼看课文默读过渡。五是抓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初步培养学生边读边想,思考问题,结合所学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小学中段(三、四年级)阅读能力要求:初步学会边读边思边算的方法,养

4、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对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会主动地尝试探讨,明白它主要是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温习课本中的有关段落,找出毛病所在;能对照课本尝试自学,弄清算理,掌握推导方法和过程,初步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先自学后进课堂”的习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课后系统整理所学知识;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学为所用。训练方法:做好“三落实”, 落实“四法” 训练“三落实”:一是落实读法上的两过渡:间读向复读过渡,间读,就是间断地而不是持续地读,做到读一句,想一句,领会了,再继续读下去;复读,就是让学生对一句话翻来覆去数遍地读,直到读

5、懂为止;研读向算读过渡,研读,就是教师边引导学生读书,边启发思考,边作必要的讲解和说明,算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演算,推出结论来。初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算的能力和习惯。二是落实作业的布置和检查。凡是需要自学的新知识,要作为课堂作业进行布置,做到三点:自学前作适当指导;自学中要将重点的话和不懂的地方划上记号,并做完课本上的自学题;自学后,严格检查。三是落实作业的自我订正。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回答和练习及时与课本上阐述的相对照,自我判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初步培养学生自我反馈的能力和习惯。 “四法”训练:一是先“读思算”后“讲评议”法。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读、思、算在前,

6、教师讲、评、议于后”的方式进行。二是“推理思究”法。课本中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是什么?如果删去例题的几步,能把它补充完整吗?三是“例题迁移”法。指导学生阅读例题时,先学会看一例题的内容,然后发展到会看一组相关联的例题。四是“课后小结”法。学会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复读课文: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搞懂了没有?本课的结论是怎样推得的?本课用了哪些知识?有什么作用?新旧知识是通过什么关系联系起来的?在此基础上学会系统整理所学的知识。小学高段(五、六年级)阅读能力要求:养成课前先看书的习惯,通过自学,初步会叙述书中阐明的算理,会解释书中的定义、法则,并能举例说明;

7、课中,能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等,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激众思考;课后,能自己通过复习,系统整理所学的知识,写出知识小结;会做课堂学习笔记;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训练方法:强化“四法”一是“读书自探”学习法。采用课前预习,课中启发引导,独立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发现问题,开展议论,解决问题。二是“合作探究”法。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善于与别人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谈自己不同的理解,通过合作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三是“纵看横读”法。纵,就是要对每一个单元,每一节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要学什么,有什么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要复习,也就是要抓住这部分知识的纲目。横,就是把每一课文的内容真正读懂。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是些什么?例题中是如何应用的?书写格式如何?四是“课后联想”法。学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这道题用了哪些知识?解这道题的关键在哪里?解这道题用了什么方法?这种方法在以后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到它解决实际问题?再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并解出来。综上所述,年级之间、学段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前后相承。应当提及的,以上所列数学课本阅读能力培养序列是一般的训练程序,不是固定的框式。在各年段及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还要依据学生已有能力因课而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