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内蒙古铁蹄马面临灭绝危机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84491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内蒙古铁蹄马面临灭绝危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谈内蒙古铁蹄马面临灭绝危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谈内蒙古铁蹄马面临灭绝危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谈内蒙古铁蹄马面临灭绝危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谈内蒙古铁蹄马面临灭绝危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内蒙古铁蹄马面临灭绝危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内蒙古铁蹄马面临灭绝危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铁蹄马面临灭绝危机 系成吉思汗战马宝音达来(右)、阿拉腾和她们的铁蹄马。周欣宇摄铁蹄马。舒泥摄 最后的铁蹄马本报周欣宇宝音达来相信,自己的身体里流淌着成吉思汗的血。她也相信,自己正在全力保护的铁蹄马,正是13世纪协助成吉思汗大军横扫欧亚大陆的战马的后裔。这个49岁的蒙古族牧民,有着黑红色的圆脸和敦实的身材,脸上总是挂着羞涩的表情和憨憨的笑容。只有当她跨上自己那匹乌黑的骏马,挥起马鞭,在扬起的沙尘中吼叫着奔跑起来,才会显现出蒙古族汉子特有的英武之气。“咋也得把这个种留下。目前不留,就绝了。这个事急呀!”宝音达来拍着大腿说,“铁蹄马要是真绝了,离所有蒙古马从草原消失那天就不远了!”蒙古马变化

2、了世界,世界却抛弃了它宝音达来的蒙古包,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山下的贡格尔草原上。她家所在的牧场类型,蒙语称之为“杭盖”,有起伏的山,稀疏的树,平缓的河流,茂密的草原,有千百年来与牧人作伴的牛羊和马匹。年末的一天,一群马正在山坡上安静地吃草。不久前的大雪还没有完全消融。覆盖在枯黄草地上的白雪,被马蹄踩出了一种个深窝。这些马,是宝音达来和她的老伙计、62岁的阿拉腾,借高利贷买来的。据她们掌握的状况,这种铁蹄马,目前只剩余最后的100多匹。铁蹄马矮小粗壮却耐力十足,与乌珠穆沁白马、阿巴嘎黑马、鄂尔多斯乌审马并称为内蒙古四大名马。这种马是宝音达来当马倌的爸爸一辈子心心念念的宝贝。“它

3、蹄子小而坚硬,不易裂缝,爬坡下梁不纵不跳,在乱石遍及的崎岖山路上也如履平地。”宝音达来简介,在内蒙古,铁蹄马是唯一不需挂掌即可上路的快马。据记载,1950年,铁蹄马在当年118华里的那达慕大会上,58分钟就跑到了终点。本地有民谚:“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克什克腾旗志里记录了铁蹄马参与比赛的情景:“马身一纵,颈一伸,四蹄甩开飞也似的向前追去。乍看如闪电,再瞧似旋风,后蹄起的山石有碗大,在半空飞舞,看的人都惊呆了。同呼:真是铁蹄般!”本地人相信,铁蹄马有着高贵的血统。从很小的时候,宝音达来就从父辈口中得知,铁蹄马原本是成吉思汗禁卫军的专用马匹。“13世纪初,成吉思汗带领她的蒙古铁骑

4、横跨欧亚大陆,铁蹄马超强的耐力在这场战争中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宝音达来说着,脸色由于激动显得格外红润。有关成吉思汗的战马如何在这里生根,本地流传着一种传说。元朝最后一种皇帝妥欢帖木儿被朱元璋军队逼得不断北退,始终退到宝音达来的家乡克什克腾。军马中的一小部分流落民间,躲进地势险峻的山区,也就是目前的克什克腾百岔地区。铁蹄马因此得以在本地繁衍。然而这种名马如今却走到了灭绝的边沿,这让宝音达来心痛极了。“蒙古马的数量急剧下降,如果再眼看着其中最贵重的铁蹄马从草原上消失,我对不起祖宗啊!”宝音达来的声音有些颤抖。这个两代马倌的后裔,6岁学习骑马,从此再没离开马背。从祖辈代代相传的记忆中,她理解到

5、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年代和人马相依的过去。那让宝音达来神往不已。她身边的现实却是,马似乎正在悄悄退出牧人的生活。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离不开马,草原上再也见不到万马奔腾的情景,反倒是摩托车、一每天多了起来。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芒来的数据,似乎可以佐证宝音达来的观测。1975年,内蒙古的马匹数量为239万。到了,这一数字下降到91.4万,则急剧下降到局限性50万。而在这近50万匹马中,真正的纯种蒙古马只有不到10万匹。“在13世纪,蒙古马好比今天的波音747,速度和效率遥遥领先于其她交通工具。”作为牧民的儿子,芒来30近年来始终从事蒙古马研究。她还是内蒙古马业协会的秘书长。“蒙古马变化了世界,世界却抛弃

6、了它。”芒来感慨。铁蹄马。舒泥摄宝音达来的家,位于3个蒙古包中间。周欣宇摄 我会始终保护你,不管是谁,都不能把你从我身边带走宝音达来心中,马是最密切的朋友,是可以用生命相托的兄弟。在马背上长大的宝音达来,深谙与马沟通的门道:蒙古马对主人极其温顺,能以味道和声音辨别主人。当陌生人接近时,它会发出吓唬的声音;一旦听见主人的吆喝,又会立即安静下来。马随其主,性格暴躁的人驯养的马,脾气也暴躁;反之,性格温和的人驯养的马,脾气也温顺。“当它们吃草时忽然停下来,转动耳朵,意味着危险出目前不远处。如果它们不断地打哈欠,则阐明第二天是个好天气。”宝音达来嘿嘿笑着,像说起心爱的子女同样,露出满足的神色。特别令宝

7、音达来不能忘怀的是,马甚至救过她的命。她还记得,那是1985年一种冬日的晚上,圆圆的满月挂在天上。那天,宝音达来牧着马群走了很远。到了晚上,她又困又累,躺在雪窝里睡着了。睡梦中,她隐约觉得自己的坐骑用前蹄轻轻踢她。宝音达来迷迷糊糊地睁眼看了看,似乎一切正常,于是再次进入梦乡。刚合眼,那匹马又用蹄子踢她。凭借从小养马的经验,她觉得肯定有什么异常的事情发生,赶忙起身查看,发现居然有一只狼蹲在几米外!“这匹马救了我的命,是我的恩人。”宝音达来眼眶有些湿润,“从此我不再骑它,养它到死。”在宝音达来心中,马不仅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还曾是祖父和爸爸所有荣耀和自信的来源。在祖父的时代,牧马人是草原上最令男人骄

8、傲的职业,最高贵、最勇敢的牧民才干得了。而祖父就是牧马人。最多时,她替全嘎查(村)的人放养着1000多匹马。那时,马群在四五十万亩广阔的草原上自由驰骋。宝音达来的爸爸巴拉吉尔16岁就接过爸爸手中的套马杆,当上马倌,从此一辈子再没离开马。1966年,宝音达来4岁时的一天,她家所在大队的一片草场着火,队上的300多匹马正好在火场内。当时在大队当马倌的爸爸被紧急叫到现场。面对熊熊的火势,巴拉吉尔骑着自己的马顶风蹿过火墙。其她马紧随其后疾驰而出。最后,马匹只是被烧掉了些鬃毛和尾毛,未遭损失。巴拉吉尔因此成了全嘎查的英雄。由于感念这匹马的功绩,巴拉吉尔不再让这匹马干活,还始终善待它的每一种后裔。巴拉吉尔

9、去世后,宝音达来延续着这个任务。她觉得,看着爸爸坐骑的后裔,就像爸爸还在身边。她常常抚摸着马喃喃自语:“我会始终保护你,始终保护你的子子孙孙。不管是谁,都不能把你从我身边带走。”把马留住,让它们在草原上驰骋,在宝音达来看来,是对自己家族的承诺,是一件值得拼了性命去做的大事。其实她不是不懂得,原本天马行空的蒙古马,早就失去了自由驰骋的空间。上世纪80年代末,草原实行草畜双承包后来,到处拉起了网围栏,广阔的草原变成了一种个破碎的“棋盘”。在有限的范畴内,千百只牲口日复一日地在圈定的一片草场上觅食,导致草原迅速退化,逼迫牧民不得不忍痛割爱,把相依为命的大批马匹驱向死亡。不仅如此,在宝音达来所在的嘎查

10、,原本广阔的草原正被越来越多的农田、人工林、保护区、区和各式各样的矿场合蚕食。目前,剩余来能供牧民放牧的地方已所剩无几。她家附近的白音敖包山上,长着植物界的活化石沙地云杉林。对敖包山下的牧民来说,这片林地自古就是她们的冬牧场。但是,目前这片林地已被划为林场和保护区,马群进去是要挨罚的。也是从80年代开始,本地政府严禁牧民养山羊。到、间,像内蒙古其她草原同样,克什克腾的山羊基本灭绝了。不久后,政府再次规定禁养骆驼。而近3年来,“砍”马成了新的政策。“马的生活空间一次又一次被挤压。”宝音达来回忆,“达里苏木(乡)又给牧民发了几次马匹禁牧的告知,有人顶不住压力,就把马解决掉了。”而那些坚持养马的人,

11、则要面临苏木草原站的罚款。3年里,宝音达来总共被罚了一万多元。据说,尚有被罚得更多的。“随着汽车、摩托车进入草原,马的数量已经以极快的速度在减少。如今再加上政策的压力,也许不久后来,马就要从草原上消失了。”怎么把蒙古马,特别是铁蹄马留住,成了每次会面时,宝音达来和阿拉腾必谈的话题。从爸爸一辈开始,她们两家人就一起放马。“草原已经没有了山羊,没有了骆驼,如果再没有了马,我不懂得这草原还算不算草原?”坐在自家的蒙古包里,宝音达来慢慢喝上一口奶茶说,“草原与五畜,和放牧的人,历来是一体的,缺少了任何一种,草原的文化,草原的生态,草原的精神,都会出问题。”如果没有马,蒙古族男人就像没了腿、灵魂和尊严尽

12、管已经紧张了几年,宝音达来和阿拉腾始终没采用什么动作。而真正让她们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和急切性的,是本地政府下发的一纸告知。在这份告知上,克什克腾旗政府规定各苏木,坚持马匹全年舍饲圈养的原则,并规定不具有舍饲条件的牧民,在11月15日前将马匹所有出栏。在宝音达来和其她牧民的观念中,马是生性自由、甚至半野生的,主线不也许被关起来。“马一般只吃新鲜的草尖,并且不同季节吃不同的草,往往十天半个月才回家一趟,哪个牧民能圈养得了?”阿拉腾露出不屑的神情,“所谓的圈养,就是让马从草原上消失。”阿拉腾驯养的赛马,曾经多次在那达慕上获奖,因此她在本地被称作“敖亚齐”,也就是在驯马和相马方面具有特殊本领的人。宝音

13、达来也承认,阿拉腾比自己更懂马。她们懂得,是必须采用行动的时候了。老哥俩儿合计,最多到,克什克腾旗所有的地方,都将严格执行限制养马的政策,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铁蹄马。如今,纯种铁蹄马只剩余100多匹,集中在克什克腾百岔地区。百岔属于农区,一家只养一两匹马。为了过上安稳的生活,本地人也许不久就把马所有解决掉。“再不行动,恐怕后来再也见不到铁蹄马了!”宝音达来和阿拉腾紧张,本已濒临灭绝的铁蹄马将一夜间从草原消失。她们决定尽快赶到百岔,买回几十匹马,形成一种马群,让铁蹄马的种群在庇护下延续。成年铁蹄马的价格和一般马相称,每匹大概4000元。宝音达来每年放牧的收入大概4万多元,平常花销之外,还要供一种孩子

14、上高中和一种孩子上大学,没有什么富余。阿拉腾已经62岁了,是3个孙子的爷爷,手头也不宽裕。但在这两个牧民看来,保护铁蹄马,是命里注定的事,不管有无条件和能力。宝音达来至今记得爸爸讲的一种故事:巴拉吉尔13岁那年,骑马去亲戚家的路上,碰上几种穿日本军装的人。她们嘴里说着八格丫路,不由分说,过来就抢走了她的马。巴拉吉尔哭着跑回家,向妈妈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妈妈赶忙托人到处寻找,几天后,终于在离家几百公里的地方找到了那匹马。“只是,它已经奄奄一息了。”说起这段从爸爸口中得知的往事,这个魁梧的蒙古族汉子忽然抽泣起来,“日本人骑它骑到再也走不动了,才把它扔在了路上。”宝音达来解释,蒙古人相信人与马之间奇特

15、的联系,爸爸当时还是少年,因此祖母无论如何也要为她把马找回来,否则也许让这个少年“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在全家的悉心照顾下,那匹失而复得的马最后活了过来,并且又活了十几年。直到老死后,它的头被主人割下来,按照习俗供奉在离家不远处一种地势较高的山坡上。“如果没有马,蒙古族男人就像没了腿、灵魂和尊严。”宝音达来这样总结马对于蒙古族男人的意义。她和阿拉腾决定豁出去了借高利贷买马。她们借了6万元,预定的借期是3个月。如果到期还不上,有两个措施:一是放贷的人来抓牛羊去抵债;二是延长贷期,但利息翻番,此前的利息则算成本金。怀揣着借来的6万元,去年8月初,宝音达来和阿拉腾跑到离家100多公里的百岔沟,挨家挨户寻找铁蹄马。几天后,两辆租来的大卡车,跋涉了一天一夜,终于将16匹铁蹄马运到了阿拉腾家的草场上。一打开挡车板,这些远道而来的纯种马,立即鬃毛抖擞,嘶叫着,箭一般冲向草原。16匹马中,有两匹是今年刚刚出生的小马驹。宝音达来说,收了它们的妈妈,就得把马驹也收过来,否则离开母马的照顾,两个小家伙也许会早早夭折。“尽管依托16匹马延续一种品种并不现实,但这是当时我们两个能力的极限了。”宝音达来憨憨地笑着,仿佛并不为高利贷的事发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