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花卉学课程建设过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834913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花卉学课程建设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园林花卉学课程建设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园林花卉学课程建设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园林花卉学课程建设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园林花卉学课程建设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花卉学课程建设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花卉学课程建设过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花卉学课程建设报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一、课程改革的历史沿革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1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2教研活动及教改项目与措施3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三、师资队伍建设四、课程负责人学术研究1近年参加或主持的科研课题2发表的主要论文3近年主要著作五、教学内容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六、教学方法和手段七、教学条件八、教学特点九、教学效果园林花卉学课程建设报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课程改革的历史沿革园林花卉学是在花卉学课程改革基础上产生的。园林学院八十年开设的花卉学总学时为120 学时 + 1 周实习,进行 2 学期共 1 学年。前身是花卉和草坪植物。原有的花卉学教学内容涉及

2、面宽,以大 园艺的花卉为对象,还包括少量花卉应用、盆景、草坪及地被、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总的看涉及面广, 包含草本花卉和涉及艺术造型栽培的部分木本植物。从课程本身看,内容系统性不强,相关园林专业 的知识内容深度不够。当时的课程内容能够满足只有一个园林专业的教学需要,也满足当时社会发展 水平对花卉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花卉的需求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中对花卉的需求促进了以获取经济价值为 直接目前的花卉产业化的发展。同时人们对人居环境中植物作用的重要性认识在不断提高,用花卉来 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成为社会急需要。在这种形式下,学院专业设置增多,90 年建立风景园林 专业,(1999 年原国家教委

3、专业调整时改名为城市规划专业),2001 年又设置了观赏园艺专业,同时 林学专业和草业等专业也增加了花卉学选修课。各专业花卉课时不同,内容上也要求有所偏重。因此。 随着社会及专业变化,原有花卉学已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园林学院花卉教研室花卉学课程的教师们,在90 年代初又开始了花卉学教学 改革探索,教研室各位教师,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在有限的课时中要同时兼顾 花卉生物学、生态学、繁殖栽培管理及花卉应用设计和草坪地被、盆景多项内容有较大困难,教学效 果不理想。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暴露出学生对花卉材料掌握不够,对花卉习性不了解等问题

4、。而 对草坪地被、盆景及花卉其它应用形式掌握深度不够。因此花卉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定位为建设与各专 业密切配合的花卉学系列课程体系。在学校教学改革的推动下,经过多项校级立项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原有的花卉课程已发展成为 现在的园林花卉学、园林花卉应用设计、盆景学、插花花艺设计等多门课程构成的课程体 系。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1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1)通过教学内容改革,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造传统的花卉学课程,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和专业 设置的课程体系,更新原有的花卉学教材的内容。(2)建立与专业密切配合的园林花卉学课程内容体系。(3)以教育创新为目标,从知识教育向专业技能教育转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5、形成理论联 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教学组织体系,使同学们掌握园林花卉种类及其应用价值的 方法。2教研活动及教改项目与措施 由于课程设置的体系不同,国外还没有相同的园林花卉学课程。我们在不断的教学改革和研究中 进行探讨。教研活动主要领域包括:(1)花卉课程体系的研究,探讨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与方案。(2) 园林花卉学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3)园林花卉学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4)教材建设。(5)教学 参考书建设。(6)多媒体课件的制作。(7)试题库的建设。(8)实习花圃和实验室,社会调查地的建 立。课程组成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研究,不断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主要项目有:20

6、00 年完成的花卉学课程体系建设;2001 年完成的花卉多媒体教学建设;2003 年完成的重点课程 建设园林花卉学课程建设,和 2003年完成的园林花卉学校重点教材编写项目。花卉学课程体系建设完成了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和方案。根据专业特点,将原花卉学课程中花 卉部分的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原花卉学中花卉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理论及方法等属 于生物学范畴,强调科学性,是园林花卉应用设计的基础,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与积累。教学思路和 教学方法针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为中心,但花卉种类学习中需 要强调花卉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和园林应用价值的掌握。而花卉应用分为花卉园林

7、应用和插花花艺 设计,后者独立出一门课程,满足社会文化生活中花卉应用需要。前者主要针对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 设计,用强调在掌握花卉材料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上,展示花卉的美,强调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主要介 绍各种应用形式,设计原则及手法,一些艺术原理在设计中的应用,教学思路与方法针对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为主。这两方面内容是学生专业花卉知识结构中二个重要内容,应给 予同等重视。课程设置上分为二门课程,成为花卉课程体系中的二个重要分支,从而便于完善各自的 教学材料,教学内容,也方便于研究各自的教学方法。它们相互依存,园林花卉应用设计安排在园林 花卉学之后。分课也有助于园林学院不同专业学生

8、依专业基础和需求选课。花卉课原有的草坪和地被 内容提供环境建设的另一类材料,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盆景学也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花卉病虫防 治学校已由相关课程,不在另建课程。花卉多媒体教学建设完成800 种花卉识别库建立,制成多媒体光盘。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很好 的效果,提高了学生识别花卉的能力。园林花卉学课程建设为北京林业大学重点课程建设,该项目奠定了园林花卉学课程建设完成 的基础。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园林花卉学教学内容体系,编写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发 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了试题库;在对国内外20 多本相关教材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和对我国园林 专业知识体系的认识基础上,编写了园林花卉学教材

9、(含教学辅助光盘,包括花卉1000 多种,包括 图片,形态特征,繁植栽培要点和园林用途),于2003 年出版的园林花卉学被高等院校园林专业 通用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定为高等院校园林专业通用教材。教研室教师们还编写了实习指导。完成了教学实习操作基地建设。编写了花卉识别实习用教学参 考书花卉栽培与识别图册,(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中国常见花卉图鉴(河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9)。以上项目及措施的较好实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较好解决了课程内容庞杂,花卉种类繁多, 难以掌握,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忙于应付功课,而能力得不到提高的问题,实现了预期的教研改革目 标。目前园林花卉学课程已成为成熟的园

10、林专业骨干课程。在培养园林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 用。3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 针对园林花卉学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园林花卉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应该 明确其各自的地位,相结合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园林花卉学课程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计算机的发展,为教学手段的现代 化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来表达所要传授的思想和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手段 相比,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明显增加信息量,还可以展示传统教学手段中难以表达的内容,提高课堂 讲授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在教学中受到良好的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应该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包含多种形式的信息载体,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形式 也应

11、是多样的,除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外,还包括传统的板书、实物教具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讲 授的对象、内容、时间长短选取适宜的教学手段。在本科生教学中应该提倡多媒体教学。大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把思想和知识传递给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灌输过 程,学生必须有接受的积极性。这种接受积极性除了受学生的主观意志影响外,还会受到学生生理状 态的影响。通过多种方式、多条途径调动学生的接受积极性,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提高教师 课堂讲授艺术的目的所在。单一的媒体教学手段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这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形成共识, 因此教学手段多样化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计

12、算机似乎 可以取代各种其他教学手段,板书可以事先写在计算机里;图片、挂图可以事先扫入计算机内;课堂 教学成为了调出文件加解说的简单过程,甚至全部输入的讲稿也以作为文件调出,展示给学生的 确,计算机可以为我们做得更多,这样的结果是否给予学生的更多更好?通过我们调查表明,答案是 否定的。因为无论计算机软件、课件怎样变化,教学手段又归于单一。课堂上长时间的观看屏幕,学 生的视觉疲劳是一个问题,另外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做出判断需要时间,在加上还要记笔记,身心高 度紧张,造成接受障碍,有效学习时间反而缩短。通过我们的摸索,课堂上教学手段要变换,但不宜过于频繁。教师根据讲授的内容手写板书, 可以随时掌握学生

13、记录笔记的速度,让学生掌握讲授内容的脉络和重点。教师的语言、语调、乃至表 情等都形成一种小的变化,刺激学生接受兴奋性。在需要形象讲解时,配以计算机课件,一次时间不 宜过长,20 分钟左右为好,可以受到较好效果。此外,有些知识体系中有逻辑分析、判断内容,要 注意培养大学生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不一定全部使用直观教学,这时教师讲解成为主要手段。总之, 大学课堂由教师和学生构成,其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不应削弱教师的作用, 而是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得意更充分的发挥。最终要接受教学效果的检验。三、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保证课程质量的主题。一直重视教师的培养,教师都有攻读博士学位和国外留

14、学的培养。 目前由年富力强的教师和年轻的研究生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组成教学队伍。主讲的 3 位教师全 部具有博士学位,具有国外留学经历。都是学院教学和科研的主要骨干力量。每人可以开设多门课程, 知识面广。他们研究领域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共同建设园林花卉学课程。刘燕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女,1963.3 生,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博士,博士生导师。教研 室主任。1980 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花卉教研室任教至今。1997 年晋升为副教 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1998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作访问学者一年。2002年晋升为教授,2003 年 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师承教研室的多位老先

15、生,对花卉学教学有较深入的研究。从事园林花卉教学 20 多年,给大学生和研究生讲授过 7 门课程。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好。积极参 加教改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北京市和校级教改和课程建设多项。 2000 年获北京高校第三届青 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A组理科三等奖;主持的园林花卉学获2006北京是精品课程称号。主编 的园林花卉学获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称号。获2006年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参加的 课题“园林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 2008 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6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见1项

16、国家支撑计划课题。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种质超低温保存,园林植物栽培和应用设计,栽培生理,花卉生产等研究。发表论著 70 多篇(部)。其中主编高等院校园林专业通用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 材园林花卉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2009);组织编写中国常见花卉图鉴(河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9);参编教学辅助参考书花卉栽培与识别图册(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翻译荷 兰及比利时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年);校译园林植物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知 识产权出版社,2009)。董丽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应 用及相关基础研究。1992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园林植物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8 年晋升为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