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闫小丽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829074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闫小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闫小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闫小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闫小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闫小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闫小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第二课时)闫小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新城三小闫小丽一、 说教材1、教材内容草船借箭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通过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一件事。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激发热爱祖国古典文学的好课文。2、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1)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这是能力的培养)(2)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这是过程与方法的培养)(3)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3、 重点、难点重点: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难点: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说教法和学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2采用“导读

3、法”教学。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导之以写、导之以疑。3采用实物演示法教学。实物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变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三种方法学习课文:1以课题的“借”字为线索: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2. 从重点段入手,加强字、词

4、、句的训练,避免面面俱到,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3抓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串珠引线,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三、媒体资源来源: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课件四、说教学媒体的运用方式和目的: 1、目的: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探求问题来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思考质疑,运用多媒体引导创新,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 2、教学媒体设计; 整个这节课贯穿着农村中小学运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我分别在导入新课、突破重难点和拓展练习中运用它。操作过程是:辅以视听,创设氛围展示课件,把握人物动画演示,突破难点图文呈现,巩固强化。五

5、、 说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辅以视听,创设氛围)上课伊始,我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草船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呢?这样的导入,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渴望学”,从而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2、导之以读(展示课件,把握人物)通过插问导读课文,使学生知道诸葛亮怎样神机妙算?分别体现在课文什么地方?为进一步深究因果、回答问

6、题奠定基础,达到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目的。生(先读):“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等诸葛亮调度。”师(插问):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在算?生(接读):“第一天去了就知道。”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一种妙法是什么?生(接读):“诸葛亮吩咐朝北岸开去。”师(插问):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生(接读):“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种妙法是什么?生(接读):“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一边大声呐喊。”师(插问):诸葛亮又“算”到了什么?生(接读):“鲁肃吃惊地说天亮了就回去。”师(插问):诸葛亮“算”准了没有?生(接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箭好像下雨

7、一样。”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种妙法是什么?生(接读):“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两边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种妙法是什么?生(接读):“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要追也来不及了。”3、 导之以思(动画演示,突破难点)这一环节的教学,抓“神机妙算”一词,出示两道思考题,深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究竟“算”到了什么。思考题(一)采用“扶”的方法,指导读书方法。思考题(二)采用“半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运用读书方法,实现学法迁移运用。思考题(一):诸葛亮神机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用四个字概括,说明了诸葛亮懂得什么?

8、首先引导学生指读有关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再指导学生摘录句子中的“大雾漫天”,接着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碰巧遇上大雾天气呢?我请同学们结合上文说一说,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观的渗透。诸葛亮不是神,不是能掐会算,而是凭着对事物的观察,进行推理预测。最后启发学生明白:诸葛亮能预测到三天之后“大雾漫天”,是因为他懂天文。思考题(二):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又“算”到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用四个字概括。曹操说的话体现了他是个怎样的人?先指导学生看插图,听鲁肃和诸葛亮的谈话录音,再让学生摘录句子中的“不敢出兵”,从曹操说的话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用兵谨慎、多疑的人。诸

9、葛亮敢断定曹操不敢出兵,是因为他深知人心。4、 导之以练(图文呈现,巩固强化) “练”就是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放手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学法、独立思考的能力。练习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四种妙法,划出有关句子,分别用八个字概括。先检查、讨论概括为:绳索连接、朝北开去;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掉转船头、逼近水寨;齐声高喊、驶回南岸。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句子,加深对四种妙法的理解。5、 导之以说思考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四种妙法,妙在什么地方?说明了什么?这道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使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悟出各法的奥妙:“绳索连接”使雾中的船不会离散、“一字摆开”是为了扩大受箭的面积,“掉转船头”既能使船两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为迅速撤兵做好准备,“驶回南岸”是说明诸葛亮晓得地理。这一环节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最后,利用板书总结课文,明确因果,再布置作业预习第一、二段,以果寻因。六、说板书设计 这篇文章线索多且关系复杂,可运用多线式板书,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关系、深入领会。扣住题眼“借”字,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七、 说理论依据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所以基于以上原则,我设计以上几种教学方法。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