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2826445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围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病情较重、老年人及自理能力较差者,协助完成肝肾、呼吸、凝血功能及血;尿常规的检查。 2、戒烟。 3、血管造影的观察及护理 (1)准备血管造影部位的皮肤,若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或毛囊炎应更换造影部位。(2)进行碘过敏试验。(3)动脉造影后穿刺点压迫20分钟,并加压包扎24小时(静脉造影后,穿刺点压迫10分钟),若动脉搏动、皮温、皮肤颜色及感觉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4、营养不良者,鼓励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5、合并症的病人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6、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7、教会病人掌握进行肌肉收缩锻炼的方法。

2、8、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1、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将患肢远端抬高,高于心脏2030cm,避免关节过曲、挤压、扭曲血管及剧烈运动。 2、定时监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定时观察各引流管的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 5、定时观察肢体血运情况,有无缺血性剧痛,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末梢动脉搏动情况,警惕有无动脉血栓或栓塞的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遵医嘱定时监测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血氧饱和度及动

3、脉血气分析。遵医嘱定时给予雾化吸人,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定时观察病人意识变化,注意有无脑血栓征象,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 3、观察有无肠麻痹、肠绞痛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的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遵医嘱测量尿比重、血肌酐、尿素氮等。 5、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鼓励病人术后进行床上肌肉伸缩运动及早期离进行功能锻炼,注意有无肢体肿胀,预防血栓的形成。 6、观察有无皮肤紫癜、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术后留置多种管道,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定期进行病室空气培养预防感染的发生;有感染征象时,遵

4、医嘱及时进行血、尿、痰的细菌培养。下肢静脉曲张护理【概念】下肢静脉曲张是指单纯涉及隐静脉和浅静脉伸长、迂曲呈曲张的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评估】1、从事的工作是否经常站立。2、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下肢有无经常酸胀、疼痛、乏力等不适感。小腿有无水肿、色素沉着、皮疹、溃疡等改变。(3)小腿慢性溃疡程度及治疗情况。(4)小腿静脉曲张程度、是否使用过弹力袜或弹力绷带。3.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4、自理能力。【护理要点】1、按周围血管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执行。2、术前护理 (1)一般病人遵医嘱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以缓解症状。保持良

5、好的姿势,避免双膝交叉坐位过久或长久站立、行走。(2)患肢水肿的病人,术前嘱其卧床,抬高患肢30o40o,使患肢置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淋巴回流,从而减轻患肢水肿。(3)皮肤有慢性炎症或皮炎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局部外敷消炎药物,直至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4)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准备。3、术后护理 (1)按椎管内麻醉病人护理要点。(2)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患肢抬高30o,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及伤口情况。(3)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及呼吸的变化。(4)下肢静脉曲张作剥脱术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弹力绷带加压情况,若患肢疼痛是因绷带过紧,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并自远而近重新加压包扎,观察患

6、肢末梢血循环及肢体肿胀情况。(5)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6)术后2448小时后可协助病人下床行走,当发现患肢肿胀、腓肠肌力增高、腓肠肌疼痛、霍曼(Homan)征阻性时,及时通知医生。【健康指导】1、应穿尺码合适的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23个月,注意多休息并抬高患肢。2、下肢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后,应避免下肢负重及站立或坐位过久。 3、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外伤。 4、一般需久站或久坐工:作者,应定时改变体位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5、肥胖病人应减肥,预防便秘,减轻腹内压。6、不要穿过紧的内裤,减少静脉血液淤积。急性动脉栓塞护理【概念】急性动脉栓塞由心脏或动脉脱落的血栓或斑块等随血流向远端动

7、脉流动,造成动脉管腔堵塞,导致肢体、脏器组织等缺血的急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为急性肢体缺血征象:无脉(Pulseless-ness),疼痛(Pain),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和运动障碍(Paralysis),即“5P”征。【评估】1、既往是否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移植术后、亚急性心内膜炎等所致的栓子、动脉瘤、动脉血管损伤以及有无吸烟史。2、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患肢疼痛的位置、性质、程度。(3)患侧肢体感觉状况。(4)患肢皮肤的温度是否下降、皮肤是否苍白。(5)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6)患侧下肢有无间歇性跛行及肢端坏疽。(7)既往是否患有动

8、脉缺血性疾病。3、对急性动脉栓塞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4、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按周围血管外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2、非手术治疗观察与护理(1)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患肢放置稍低于心脏水平。(2)定时监测血压、心律、脉搏、神志的变化,观察头部及四肢供血状况,以明确动脉狭窄或栓塞的位置及严重程度。(3)急性期病人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一般采用全身肝素化35天,以后单独使用双香豆素衍生物维持治疗36个月,并观察有无出血,监测凝血功能。(4)遵医嘱进行溶栓治疗,一般在血栓栓塞3天之内经导管注入溶栓药物,前4小时给予大剂量治疗,以后48小时给予小剂量维持。定时进行动脉血管造影,评价溶栓效

9、果。(5)有胃肠或脑部损伤、妊娠3个月或产后35天内、严重肝功能不良者,不能进行溶栓治疗。(6)遵医嘱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进行抗凝治疗。(7)遵医嘱给予罂粟碱、利血平等药物,解除血管痉挛,注意观察治疗效果。 3、手术治疗与护理 (1)术前护理: 1)注意栓塞肢体的保温,但不宜过热。2)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准备。(2)术后护理: 1)按椎管内麻醉病人护理要点。 2)术后平卧,肢体制动,患肢位置稍低于心脏水平。 3)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心律、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维持血压稳定,避免低血压,预防继发血栓的形成。4)定时观察肢体供血情况,血流恢复后,肢体疼痛消

10、失;运动、感觉、皮肤颜色相继恢复。 5)定时观察手术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及温度的改变。6)术后1224小时,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观察有无出血倾向。7)遵医嘱进行输液治疗,观察有无酸中毒、高血钾及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8)遵医嘱继续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消除心律失常。 9)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10)遵医嘱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抗凝药物。 【健康指导】 1、下肢除关节附近的血管或大血管手术外,均应早期活动。2、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并定期检查凝血功能,以调整药物剂量;遵医嘱减药或停药;应用抗凝药物期间,如有出血不得随意应用止血药物。3、告知病人患肢出现剧烈疼痛、麻木、苍白、皮肤温度下降、动脉搏动

11、减弱或消失,应警惕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的可能,应立即就诊。4、镇痛药物遵医嘱可适当放宽,以免疼痛引发动脉痉挛。5、戒烟。6、饮食原则(1)指导病人进低脂、低热量、低糖饮食,以防动脉硬化。(2)鼓励病人多摄取复合维生素B及维生素C并多饮水。7、避免穿紧身衣服,每天至少松紧鞋带两次。8、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康复。腹主动脉瘤护理【概念】腹主动脉瘤是因为动脉中层结构破坏,动脉壁不能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形成的局部或者广泛性的永久性扩张或膨出。腹主动脉瘤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最常见的动脉瘤,因累及内脏动脉的不同,可分为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瘤和胸腹主动脉瘤,前者占95%以上。多见于男性,平均年龄60岁以上,腹主

12、动脉瘤的致命并发症是破裂,先形成腹膜后血肿,继而破向腹腔,病人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评估】一、术前评估1、健康史:病人的年龄、性别、生命体征等;既往史有无吸烟、动脉粥样硬化病史、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外伤及感染史、家族史。2、身体状况 (1)局部:评估病人有无腹痛及肿块,肿块的大小及搏动情况。 (2)全身:评估病人有无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改变;有无出血先兆等。 (3)辅助检查:通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范围、血管壁情况等。3、心理和社会支持情况二、术后评估1、手术情况:麻醉和手术方式。2、康复情况:身体状况术后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及腹部情况。3、患肢血运状况:远端

13、肢体血运情况,如皮肤色泽、温度、感觉及动脉搏动等。 4、局部伤口情况:注意伤口有无血肿、渗血等情况。【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严密监测血压,并控制病人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防止血压突然升高,引起瘤体破裂。2、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情绪,防止情绪紧张而引起的血压升高。3、卧床休息:防止剧烈活动或外伤引起的瘤体破裂。4、减少增加腹内压的因素,如咳嗽、打喷嚏、便秘等。二、术后护理1、执行全麻术后常规护理2、体位:术后10天内绝对卧床,翻身时躯干应保持平衡,避免躯干扭曲而撕裂吻合口。术后10后床上活动,14天后可协助病人离床活动。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吻合口撕裂,有利于吻合口内外膜的生长。3、病

14、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及时发现有无心肺功能不全的表现。(2)肾功能观察:给予留置导尿,维持尿量在30ml/h以上,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及时发现早期肾功能衰竭。(3)肢体血运观察:观察有无切口渗血或出血的情况,以及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尤其是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应观察有无皮下淤斑,局部切口内血肿,定时监测凝血功能。4、药物护理: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并做好抗凝治疗护理。5、胃管及引流管的护理:保持胃肠减压管及腹腔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胃管、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定时更换,保持有效引流。6、饮食护理:禁食,待肛门排气后进少量流食

15、,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7、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松钳综合征:人工血管吻合完成,移除动脉钳、开放腹主动脉以及以下的动脉血流后有时会出现松钳低血压现象,称为“松钳综合征”。术者与麻醉师密切配合,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完成吻合口时逐步缓慢松动动脉钳,可以预防。 (2)下肢动脉缺血: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最常见原因是手术操作技术不良。术后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遵医嘱酌情使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治疗。若发现患肢出现剧烈疼痛、麻木、苍白、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乙状结肠缺血:主要原因是术中肠系膜下动脉被结扎。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腹部疼痛、腹胀、以及大便带血等情况。发现异常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4)弥漫性渗血:可由遗传学病如血友病和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引起。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情况及全身出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