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优秀导学案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281249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优秀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优秀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优秀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优秀导学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优秀导学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优秀导学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优秀导学案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优秀导学案设计课题倒数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在计算两组乘法算式时很容易发现共性,即都是乘法,而且都是两个数相乘,且结果都为1。具备这样的共同点,我们就说这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倒数可以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进行交换”,同时让学生体会“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

2、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计算、观察,明确概念。(1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31页第一部分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口算,发现特点。2.介绍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导入新课。1.口算出结果,观察算式和积的特点。发现:每个算式的乘积都是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位置颠倒。2.明确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 11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5分钟)1.进一步交流,明确倒数的意义。(1)引导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关系。(2)组织学生写出乘积为1的算式,并与同桌交流谁是谁的倒数。2.借助长方形的面积进一步感知倒数的意义。结合教材31页第二部分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加深对倒数意义的理解。教师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3.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31页第三部分内容,感知求倒数的方法。(2)师生共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4.引导学生思考:1有倒数吗?0有倒数吗?为什么?1.(1)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确“互为”是相互的意思,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2)同桌之间进行活动,先写后说。2.观察表格中长和宽的数值特点,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进一步感知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加深对倒数意义的理解。3.(

4、1)自学,结合长方形的面积,求出各数的倒数。(2)小组讨论,汇报求倒数的方法: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即可(整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小数可以化成分数)。明确1的倒数是1。4.通过小组讨论得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不可能写出与0相乘得1的算式。并且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2.填空。1111913.填空。(1)乘积为()的两个数互为()。(2)1的倒数是(),()没有倒数。(3)最大的三位数的倒数是(),最小的两位数的倒数是()。(4)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即可。(5)16的的倒数是();乘4的倒数,积是()。(6)0.8的倒

5、数是();5.6的倒数是()。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1分钟)1.完成教材32页1题2.完成教材32页2题。3.思考题。1abc3,并且a、b、c都不等于0,请把a、b、c这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独立完成,全班订正。2.试做,全班交流。3.小组讨论,结合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探究答案。4.列式计算。(1)一个非0自然数与它的倒数的和是,这个数是多少?(2)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倒数之和是,这两个相邻自然数分别是多少?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

6、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

7、创造和发展。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