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简要介绍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2806448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约瑟难题简要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李约瑟难题简要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李约瑟难题简要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李约瑟难题简要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李约瑟难题简要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约瑟难题简要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约瑟难题简要介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李约瑟难题简介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她有关中国科技停滞的李约瑟难题也引起各界关注和讨论。李约瑟生英国出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 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获得巨大成就, 后来她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奉献成为权威, 并在其编著的15 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出名的“李约瑟难题”: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同样, 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 而不是中国

2、人或印度人呢? 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 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 后来却会让欧洲人领先了呢? 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解读:中国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在科学技术上曾有灿烂辉煌的成就。除了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尚有100 种之多, 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却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 从17 世纪中叶之后, 中国的科学技术却犹如江河日下, 跌入窘境。据有关资料研究, 从公元6 世纪到17 世纪初, 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 中国所占的比例始终在54%以上, 而到了19 世纪, 剧烈滑坡到0.4%。其她领域的数据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 即中国地发展速

3、度在18 世纪晚期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世界二、对难题的结识“李约瑟难题”之因此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李约瑟本人所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性;另一方面对于广大中国学者来讲,这是一种关乎中国科学技术如何才干赶上西方国家的现实问题。对“李约瑟难题”自身如何结识可以归结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觉得“李约瑟难题”的确是一种难题,并且有着多种多样的解答。例如,黄生财从中国老式思想中的墨家、名家、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中国古代思想入手,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解答李约瑟难题。尚智丛将难题分为三个层面进行解答: (1)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科学超越? (2)什么因素促成了西方近代科

4、学与中国老式科学的融合?(3)什么因素导致“融合”与“超越”之间的时间差? 严火其则从东西方科学的不同特点西方科学的本质特点察异和中国老式科学的本质特点察同入手解答“李约瑟难题”。尚有人从中西方的地理环境、中国特殊的语言、社会的形态和科举制度等角度出发去解答难题等。另一种观点觉得“李约瑟难题”的提法或者难题自身的内在逻辑有问题,因而需要对它进行修改或干脆将它归之于伪问题。例如,钱兆华从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入手将李约瑟难题修改为,“十六世纪此前中国的技术在许多方面都超过西方,但后来近代技术为什么诞生在西方而没有诞生在中国呢? 并且中国为什么始终未浮现过任何自然科学体系呢?”。吴国盛则觉得,

5、“缺少一种纯正的测度时间是中国未诞生近代科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历史真可以由我们设计的话,如果近代科学具有超文化的普遍性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做此结论。但是,历史并不由我们设计,科学也不具有超文化的普遍品性。也许,李约瑟问题只是一种由现代性话语拼凑起来的伪问题。”“李约瑟难题”的真伪,我们姑且不妄下定论。但是觉得难题成立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的因素,这自身就是一种有益的摸索。不管对的与否,至少它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可以给我们启发,学术只有在不断的争鸣中才干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不成立论者而言,正如前面所说,“李约瑟难题”已经在学术界有了一种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表述,如果我

6、们去修改它,那它就不是“李约瑟难题”,而是别的什么难题了。固然为了论述问题的以便、直观和易懂,可以将难题换一种表述,但不能因此而修改了难题自身。对于觉得是伪问题的学者而言,“李约瑟难题”虽然不成立,但它毕竟可以引起众多的学者进行讨论,并且解答成果也的确多种多样,这自身就阐明了这一“伪问题”确的确实也是一种“问题”。笔者觉得重要的是,通过探求难题答案的过程可以加深对该难题的结识,从而推动有关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找到国内近代以来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的真正因素,以便我们可以“对症下药”地采用措施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三、难题的求解(一)外部因素说这种观点觉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先进

7、水平,只是在近代以来才落后于西方。本因素是由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束缚所导致的,而近代科学之因此能在欧洲产生,其主线因素也是由于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一方面在欧洲兴起的成果”。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国内学术界也许占大多数,特别是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哲学和中国老式文化的人。她们在很大限度上受到了李约瑟及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有关观点的影响李约瑟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提出的一种解答就是,中国科技落后重要是由于“专制主义”色彩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决定的。因此,她们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选拔人才机制以及其她环境因素入手,将其对中国科学技术的不利影响做了细致分析。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对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重要表目前

8、:第一,中国封建统治者鄙视科学技术,瞧不起科学技术人才,甚至还运用种种手段迫害科学技术人才。在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始终被贬为“奇技淫巧”,儒家典型礼记上就明确提出“奇技、奇器以疑众,杀”的主张。第二,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它迫使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儒家伦理规范、封建礼仪,这极大地阻碍了科学技术活动的进行。中国的自然经济构造对科学技术的阻碍作用重要涉及:第一,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经济模式严重地克制了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这就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失去了迈进的原动力,由于“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迈进。”反之,如果社会上缺少对技

9、术的需要,那么科学技术固然就不也许得到发展。第二,中国社会长期实行的“强本抑末,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范畴,从而直接减少了人们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的机会。第三,中国老式的男耕女织(解决吃饭穿衣问题)的自然经济形式必然导致“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十八章) ,这种与外界缺少交流的社会构造极大地阻碍了科学技术知识的交流和传播。中国社会长期履行的八股取士制度对科学技术的悲观影响是:第一,从内容上看,八股文题目都出自儒家典型四书五经,论述问题要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绳,并且所要论述的问题几乎都属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等封建伦理道德范畴,主线不波及有关自然界的知识或技术。并且它规定考生“代圣贤立言”,“述而不作”,这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第二,从成果看,八股取士的这种导向作用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致命打击,由于社会上的读书人要想追求功名,就必须把所有精力用来读“圣贤书”,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一来,科学技术也就成了不登大雅之堂,无人问津的“下品”了。第三,从形式上看,八股取士保持形式的一致性、稳定性,缺少创新性,而科学的发展,求新、求异思想是必不可少的。这导致了中国学者墨守成规的习惯,虽然有所创新,也要借助“托故改制”这样的理论借口,否则就是“妖言惑众”,其下场可想而知。(二)内部因素说持内

11、部因素说的学者觉得,中国没有诞生出近代科学技术,并且在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因素是“文化基因”导致的。这些“文化基因”涉及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与哲学思想紧密有关的科学措施论及人们的价值取向等。在古代,哲学和科学几乎是不分家的,只是在文艺复兴后才使科学从自然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正如大哲学家怀特海所说:“希腊人过于偏重理论。对她们来说, 科学仅是哲学的衍生物”。这也意味着,在不同的哲学基质上会产生不同的科学形态,并且科学家的哲学思想决定了其科研活动的方向,为科学家的科研活动提供理论指引。在康德看来,哲学还为科学提供形而上学基本。因此,哲学不仅决定科学的形态,并且还决定科学的发展方向和

12、趋势,没有哲学的支撑,科学将会成为空中楼阁。由此而论,中国从近代以来直到今天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的重要因素是由于中国老式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和价值取向与西方科学之间存在着不协调或不匹配。爱因斯坦觉得:“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本,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 ,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也许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若是这些发现果然作出了,那倒是令人惊奇的事。” 15 无独有偶,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熟知中国老式文化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觉得,中国没有诞生近代科学和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的因

13、素重要是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基因”不同。她说:“我觉得中国古代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浮现欧几里德研究这样具体的几何问题,以及由于研究此类问题而产生出来的逻辑系统,至少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因素的一半因此欧几里德几何的影响非常之大,对于近代科学的产生更是大得不得了。”她还指出:“有许多中国的老先生,涉及近代现代的,她们既不懂易经,又不懂近代科学,到处胡讲一通,要么说易经里头有近代科学的种子,要么说易经引导出近代科学的发展。我想实事求是地说,西方跟中国的文化老式不同样。那么,这个文化老式不同样里头产生出来的一种重要成果就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化中萌芽,并且这个萌芽是通过了很长的时期,是一种很复杂的过程。这

14、个事情要正面看它,不要蒙骗自己,西学中源说就是蒙骗自己,而这一蒙骗就是两百近年。”(三)综合因素说持综合因素说的学者觉得,近代自然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和中国在近代以来科学技术方面落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非常复杂的,单从经济、政治、地理环境、八股取士或单从哲学、措施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找因素都是片面的。美国科学史家席文就持这样的观点。她把经济、政治、地理环境、八股取士等外部因素称之为社会因素,把哲学、措施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内部因素称之为智力因素,她在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一文中指出,在分析科学革命问题时,如果仅根据非欧文明缺少欧洲科学革命的某一种重要方面,就觉得一切主线变革就不也

15、许在那里发生,这只是一种“武断的假设”,由于这种观点并未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明。科学史家企图就智力或社会经济两个因素之一进行考察,就可阐明科学革命问题,这只是一种谬论。如果觉得中国未能在近代科学上赛过欧洲是智力因素导致的,或者把中国科学的落后当作是社会经济因素导致的,这两种绝对化的解释都是不恰当的,由于智力因素和社会因素或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区别,并不表目前科学史事件中,而是只表目前科学史家的思维习惯和专业性联想中。很显然,席文倾向于把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因素归结为内外两方面因素。国内学者金观涛、樊洪业和刘青峰也觉得研究难题应把内部的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循环加速规律和外部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构造相结

16、合,“没有这两者的综合整体研究,要真正理解中国17世纪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因素是不也许的。”值得指出的是,许多持外部因素说的学者并不完全否认内部因素说的观点,在论述有关具体问题时,为了避免明显的逻辑矛盾和与实际状况的相悖,她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代在科学思想方面存在着严重或致命的缺陷。例如,李约瑟可以说是持外部因素说的代表人物,但在谈到东方的科学技术在16世纪前的近两千年的漫长时间里为什么远远领先于西方,而近代科学反而忽然出目前西方的因素时也说,“只有对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构造进行分析,并且不要忘掉思想体系的重大作用,才干最后对这两个问题做出解释。”这事实上就意味着,对“中国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这一现象或事实的见解,人们都承认中西思想观念(它是文化的核心)上的差别是其因素之一。所不同的只是,有人觉得这不是基本因素或重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而有人则觉得,这就是唯一因素,其她因素都是次要的、非本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