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805446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题(平行部)1。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 抗氧化剂 B。 调味剂 C. 着色剂 D. 增稠剂【答案】A【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详解】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A正确;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B错误;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C错误;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

2、常见食品的添加剂,与化学反应速率相结合综合考查双基以及分析能力,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2。对于反应A(g)+3B(g)=4C(g)+2D(g),在相同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如下,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如果都用B物质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选项中的反应速率分别是mol/(Ls):1.2、0。8、0。9、1。05,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选项A,答案A正确。故选A.【点睛】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

3、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3。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N2+3H22NH3的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其中t1是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t2t3是改变一个条件后出现的情况,则该条件可能是( )A。 加压 B. 升温C。 加入催化剂 D。 增大反应物浓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t2t3时刻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增大,此反应气体系数之和不相等,因此改变的是催化剂,故C正确。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知识。4.对于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B. KC。 增大c(H2O)或减小c(H

4、2),会使该反应平衡常数减小D。 改变反应的温度,平衡常数不一定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根据反应式3Fe(s)4H2O(g)Fe3O4(s)4H2(g)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A不正确,B正确;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所以增大c(H2O)或减小c(H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C不正确;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所以改变反应的温度,平衡常数一定变化,D不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平衡常数以及影响平衡常数的有关判断5。对于反应CO(g)+H2O(g)CO 2(g)+ H 2(g

5、) 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 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 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 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变,所以H不变,A错误;B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压缩气体或扩大容积),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B正确;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的H不变,但由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放出的热量减少,C错误;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6、D错误;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热量的影响【名师点晴】解答时需要注意的是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H不变;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6。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2HCl(g)+CuO(s)H2O(g)+CuCl2(s) H0达到化学平衡时,改变下列某一条件,能提高HCl(g)的转化率的是A. 升高温度 B. 增大容器的体积C. 加入催化剂 D. 再加入一定量的CuO【答案】A【解析】【详解】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能提高HCl的转化率,故A正确;B.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

7、小的反应,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HCl的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C。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改变HCl的转化率,故C错误;D。加入固体物质,平衡不移动,不能改变HCl的转化率,故D错误.故选A.7。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mA(g)+nB(g)pC(g)+qD(g),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v正、v逆随时间变化过程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 逆反应是吸热反应,C。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 逆反应是吸热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像可以看出,改变条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化

8、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升温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故该反应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分子数增多的反应,所以m+np+q,故B正确。故选B.8.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在所有温度下都不自发进行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G=HTS,当G=H-T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否则不能,据此答题。【详解】A.H0,S0,根据G=H-TS可知,一般温度下都能满足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故A错误;B。H0,S0,一般情况下都满足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B正确;C.H0,S0,在较高温度下,可满足H

9、TS0,反应可自发进行,故C错误;D.H0,S0,在较高温度下,可满足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故D错误。故选B。9.已知反应:CO(g)C(s)+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设H和S不随温度而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低温下是自发变化 B. 高温下是自发变化C。 低温下是非自发变化,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D. 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吸热的、熵值减小的反应,所以由GHTS可知,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反应都是非自发进行,答案D正确。故选D。10. 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气溶于水得氯水,该溶液能导电,因此氯气是

10、电解质B。 CaCO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故CaCO3是弱电解质C. 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因此HF是弱电解质D。 导电能力弱的溶液肯定是弱电解质的溶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B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C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溶液中既存在电解质分子,又存在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D电解质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关系,与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有关;解:A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B碳酸钙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C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

11、,说明氢氟酸只能部分电离,因此HF是弱电解质,故C正确;D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关系,如硫酸钡在溶液中导电性较弱,但是硫酸钡所以强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11.某温度时,Kw=1。010-12,若在该温度时,某溶液的c(H+)=1。0107molL-1,则该溶液A。 呈酸性 B。 呈碱性 C。 呈中性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和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计算出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再根据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小判断溶液中的酸碱性,据此答题.【详解】溶液中的c(H+)=1。0107mol/L,氢氧根离子浓度为:c(OH-)=1。010-1

12、2/1。0107mol/L=1。0105mol/L,所以c(H+)c(OH),溶液显示碱性,所以B正确,c(H+)/c(OH)=1。010-7mol/L/1.0105mol/L=1/100,所以D错误。故选B。12. 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pH7的溶液 c(H+)=c(OH)的溶液c(H+)=l106mol/L的溶液 c(H+)c(OH-)的溶液 25下pH=6的溶液 能使酚酞试液显无色的溶液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pH7的溶液你一定显酸性,错误; c(H+)=c(OH-)的溶液一定显中性,错误;c(H+)=l106mol/L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错误;c(H+)

13、c(OH-)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正确; 25下pH=6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正确;酚酞变色范围是810,能使酚酞试液显无色的溶液你一定显酸性,错误,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名师点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决定的:c(H)c(OH),溶液呈酸性;c(H)c(OH),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呈碱性。利用pH或107mol/L判断时需要注意溶液的温度。13.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B. 随着N

14、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C。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 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滴定管使用必须用NaOH标准液润洗,否则消耗的标准液偏大,测定酸的浓度偏大,A错误;B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锥形瓶中为无色溶液,则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停止滴定,B错误; C滴定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消耗的标准液偏大,则测定酸的浓度偏大,C错误; D碱滴定酸,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则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D正确;故选D【考点定位】考查中和滴定实验, 把握中和滴定原理、仪器的使用和误差分析【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为了减小误差,滴定管要用标准液、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所有的不当操作都要归结到读数上,然后利用C1V1=C2V2分析即可。14。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X、NaY、NaZ三种盐溶液的pH分别为7、8、9,则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X、HY、HZ的酸性强弱顺序为 ()A. HX、HY、HZ B. HZ、HY、HX C。 HX、HZ、HY D. HZ、HY、HX【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对应的酸就越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