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2805045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解析.doc(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水刀的力量,回答小题。 水刀的力量华兴恒 “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水在诗词歌赋中,历来以柔著称。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也总是“温柔”无比,毫无冲击力,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的缘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有办法使看似柔弱无力的水一反常态,变得坚硬起来。 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 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当人们通过一定的

2、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这种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一些。水喷流出口时的压强在50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便会因此而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被加工的部位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对工件进行切割的目的。如果在水中掺入硅石等磨削材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还会成倍地增加,其加工效果明显优于用金属刀具切割工件。 显然,水流不是刀,可

3、是它确实起着刀的作用,并且其性能远优于刀。用 “水刀”可以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和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水刀”加工的工件的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而且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另外,“水刀”还有一个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优点,这就是它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并且废水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选自百科知识)(1)文章以诗歌“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4、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水刀”。 (3)文章第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 【答案】 (1)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趣。(2)水刀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这是科学家研发出的一项新的加工技术。(3)列数字、作比较 【解析】【分析】(1)“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是引用了歌词,通过这句歌词引出了说明对象水刀。引用歌词贴近生活,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段“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总结:水刀是科学家研发的一项用高压水射流切割的技术。 (

5、3)列数字:运用具体数字说明说明对象某特点的说明方法。“还不到0.5毫米”运用具体数字说明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的细。作比较:把两个对象作对比,突出强调说明对象某个特点。把高压水射流的出口口径和自动铅笔芯对比,突出高压水射流出口口径的细。 故答案为: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趣。 水刀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这是科学家研发出的一项新的加工技术。 列数字、作比较 【点评】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说明文首段一般有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本文首段是一则新闻,通过这则新闻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

6、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总用。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润雨郑若瑟 室外讨厌的绵绵阴雨,增添我几分烦躁,时已接近黄昏,该是妻下班、儿放学来医院探望的时候,这是一天仅有的聚会,可得到片刻的幸福感。老天不作美,恐怕盼了整天的希望又落空了。不过,娇妻爱儿就是冒雨而来,我也会嗔怪:雨

7、淋伤风感冒,不值得。 整天看到的是不顺眼的各式病人,碰到的是带口罩冷漠的医生护士。房中的来苏水味太刺鼻,谁说入芝兰之室久之不闻其香,但房里的药味却越来越浓重,令人欲呕,特别是心绪烦时。很想到房外去吸点新空气,可是,躺在床上身不由己。 同房是个被电触的儿童,做了多次手术,切去了坏死肉,植皮补伤口。除了吃和睡就是痛楚的哭声,护理他的父亲整天陪流泪,恨不得把爱儿的痛楚移在他身上,就是再加十倍,他也乐意接受。他买了不少玩具,讲了不少神话离奇故事,企图减少爱儿的哭声。虽然帮不了什么忙,他仍然不遗余力地做。 今天要做大型手术,得输血。因为多天来医药费用太多,他再也付不起买血的钱,要求医生把自己的血输给儿子

8、,医生见他虛弱,怕引起虚脱,他跪下求医生,只要医好儿子,自己就是死了也不悔。窗外雨势渐猛,簌簌地溅落下来,打在隐约在灰暗中的建筑上,打在形色匆匆的雨伞上。 天下父母心皆同,这是天性。自己又何尝不是。对儿子的爱心唯天可表,剖开来是十足真挚、毫无半点虚假。就是现在有病住院,也渴望能睹儿子一面,仅仅片刻相晤,也是感到心满意足,超值安慰。 “父亲无微不至呵护儿女,随处可见。儿子回报年老父母的孝行,相对起来,有一半就叫人赞不绝口。”我摇摇头感叹,心中浮上内疚。 自从自己能够独立经营,自讨生活,且稍有发展后,对没有给他传下财富的老父亲看得有点碍眼,有时见解不同甚至会发脾气,父亲唯唯,不敢吭声。 难道天下做

9、儿子的都是应该合情合理地从父母身上得到爱,而不必回报孝敬吗?自己的儿子将来也是这样待我么?我陷入深思。 “今天稍好些吗?”父亲低沉而亲切的声音阻断了我的思路。“孙儿今天功课紧,天又下雨,暂不来,明天会来。”父亲像犯罪似的小声安慰。父亲知道孙儿没来,我会郁气,胡乱发泄。他会像犯错的学生一样,任由我训责,只要我心绪平静,他什么都不介意,甘心充当替罪羔羊。 “爸,没关系。”他一改口吻,“多亏你老人家冒雨而来,父亲对儿子与儿子对父亲,真情有别。”父亲一愣,接着是泪下如雨,比窗外还大粒。(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病房里两对父子的故事。 (2)联系全文,写出第段“嗔怪”一词所包含的“我”的情感。 (3)

10、文中的我对待父亲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述。 【答案】 (1)“我”生病住院父亲冒雨来看望。小男孩被电击,他的父亲百般照料,输血供养。(2)假意责怪,既有对妻儿的爱护依恋,有不舍得他们淋雨感冒。(3)“我”先对待父亲不尊重不爱护,后来懂得体谅感谢父亲。因为“我”看到病房中的父亲对儿子的全力付出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心里感动,思想上也有所感悟。(4)运用环境描写,描写雨渲染了凄清寒冷的气氛,衬托了他内心的无助与困苦。为下文“我”父亲冒雨前来探望做铺垫。(5)内容上交代了“我”的改变给父

11、亲带来的欣慰之泪,令人感动。父亲的委屈欣喜也深化了主题,儿子需要父爱,父亲更需要儿子的爱。给读者带来想象的空间,带来强烈的震撼。 【解析】【分析】(1)从本文看,主要写了两对父子的故事。主体写的是“我”与父亲的故事,第段写了病房里一个被电击的小男孩与父亲的故事。从第段可知,“我”生病住院了,渴望妻儿来看“我”,但老天不作美,“我”的希望落空;从第段可知,父亲冒雨来医院看“我”了。第段写一小男孩被电击,做了多次手术,今天又要做大型手术,得输血,但父亲再也付不起买血的钱,就跪下求医生。找出这两件事例后再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即可。 (2) “嗔怪”本义是“责怪”,但其中包含对被责怪者爱的成份。因此,

12、此处用“嗔怪”,其实是满含“我”对妻儿爱意的一种表达方式。既有对妻儿的依恋,又怕他们因为下雨而伤风感冒的怜惜。 (3)从第段“对没有给他传下财富的老父亲看得有点碍眼,有时见解不同甚至会发脾气”一句可知,那时的“我”不尊重不理解父亲;但当“我”看到病房中的父亲对儿子全力付出,甚至对医生下跪的情景时,“我”有了反思:“难道天下做儿子的都是应该合情合理地从父母身上得到爱,而不必回报孝敬吗?自己的儿子将来也是这样待我么?”所以,想到父亲冒雨来医院看望自己,“我”对父亲的态度也变了。 (4)本题画线句描写了“窗外雨势”,属于环境描写。“簌簌”的雨声,“灰暗中的建筑”,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同时景中有情,

13、也烘托了父亲因无钱给儿子输血内心的痛苦与无助。另外写“渐猛”的雨势,也为下文写父亲依然冒雨前来探望儿子做了铺垫。 (5)小说的结尾,“父亲对儿子与儿子对父亲,真情有别”这一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表明不仅儿子需要父爱,父亲更需要儿子的爱;最后一句“比窗外还大粒”,既照应了开头,又给读者带来情感上的震撼,同时也让读者去思索父亲为什么要哭,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故答案为:“我”生病住院父亲冒雨来看望。小男孩被电击,他的父亲百般照料,输血供养; 假意责怪,既有对妻儿的爱护依恋,有不舍得他们淋雨感冒; “我”先对待父亲不尊重不爱护,后来懂得体谅感谢父亲。因为“我”看到病房中的父亲对儿子的全力付出联想到了自

14、己的父亲,心里感动,思想上也有所感悟; 运用环境描写,描写雨渲染了凄清寒冷的气氛,衬托了他内心的无助与困苦。为下文“我”父亲冒雨前来探望做铺垫; 内容上交代了“我”的改变给父亲带来的欣慰之泪,令人感动。父亲的委屈欣喜也深化了主题,儿子需要父爱,父亲更需要儿子的爱。给读者带来想象的空间,带来强烈的震撼。 【点评】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再用简洁的语句表述出来; 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 本题考查内容与人物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表格

15、中所给出的相关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 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的考查。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赏析。这篇小说以“我”的话语后,父亲的落泪结束,至于后来父亲做了什么,妻儿究竟有没有来看自己,都没有交代,可见这是戛然而止式结尾。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伟大的悲剧(节选)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