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结构入手解读古诗.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801437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诗歌结构入手解读古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诗歌结构入手解读古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诗歌结构入手解读古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诗歌结构入手解读古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诗歌结构入手解读古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诗歌结构入手解读古诗.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诗歌结构入手解读古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借助古代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初步读懂诗歌的内容。2.理解“转”的几种常见方式,把握诗歌的主旨。3.在读与品的过程中感受古代诗歌的意蕴和魅力。教学重点:借助古代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初步读懂诗歌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转”的几种常见方式,把握诗歌的主旨。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问题导入 学生诗歌犯难的原因是读不懂。我们日常读诗是从哪些角度入手的?本节课我们再讲一种方法,从结构入手解读古诗。什么是古诗的结构呢?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学得痴迷,要拜黛玉为师,黛玉对她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

2、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这起承转合是古人作诗遵循的章法结构,顺着它就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领悟诗的真意。同学们要想更好地理解鉴赏古诗,就不能不了解古诗的结构方式。二、温故知新-古诗的结构章法:起、承、转、合1、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来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简言之,“起”即起头,开篇;“承”即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加以延伸、展开;“转”即转折,拓展新意;“合“即结尾,是收束全篇,画龙点睛。用我们写作文的实践经验来说,就是一篇文章确立了文题后,应当从什么地方说开头(起),接下来应当怎么说(承),再接下来,应当如何转一个方向,引导到你要说明的观念(转),最后才综合上文,说明你的观念,完成

3、这篇文章的目的任务(合)。绝句四句、律诗四联,往往与“起承转合”依次一一对应。 2、提出“转”的重要性。提问:你认为理解一首诗,起承转合哪一个环节最为关键。答案:是转,转是作者思维脉络转换或深化的重要标志,是体现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元人杨载诗法家数中谈到,“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三句,若于此转变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前面两句是铺垫、渲染、过渡、蓄势的作用,后半是主题意旨所在。前面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故历代诗人在诗歌的转上,无不绞尽脑汁,以求收到“振人魂魄”之功。三、梳理归纳请品读下列四首诗的起承转合,体会转的方

4、式。学生朗读讨论,教师展示幻灯片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归纳“转”常见的几种方式景人转折景物转折虚实转折抑扬转折四、学以致用选取近三年小升初考试题中在“转”上设题的四首诗。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一组一道题,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然后学生展示,比较与教五、知识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的结构方式,明白了借助起承转合能把握诗歌的内容,了解了 “转”的方式就能理解了诗的情感主旨。这样就完成了我们鉴赏诗歌的第一步,读懂诗歌。今后我们不妨从结构入手来解读古诗,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板书设计起承 景人转折转-景物转折合 虚实转折(内容) 抑扬转折 (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