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279966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6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 201 年8月 目 录1一般规定11.1采区设计范围11.2采区设计原则11.3采区设计内容与要求11.4采区设计审批21.5采区设计执行与变更21.6采区投产验收31.7采区设计存档31.8其它32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大纲42.0前言42.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42.1.1 采区概况42.1.2 煤系地层与煤层42.1.3 地质构造52.1.4 水文地质52.1.5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52.1.6 储量计算62.1.7 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意见62.2采区巷道布置72.2.1 设计方案72.2.2 方案比较72.2.3 采区巷道布置82.2.4 采区巷道断面与支护92.2.5

2、 采区巷道施工与工期102.3采煤方法、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02.3.1 开采程序102.3.2 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102.3.3 采区生产能力112.3.4 采区服务年限112.4采区通风系统112.4.1 通风系统112.4.2 采区风量计算122.4.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162.4.4 矿井通风能力校核162.5采区供水及防尘系统162.5.1 采区需水量计算162.5.2 采区供水系统172.5.3 采区防尘系统172.6采区防灭火系统172.6.1 采区消防系统182.6.2 采区防灭火系统182.7采区排水系统182.7.1 采区排水系统182.7.2 排水设备选型182.8采

3、区运输系统192.8.1 采区运输系统192.8.2 运输设备选型192.8.3 提升运输安全设施232.9采区供电系统232.9.1 采区供电系统232.9.2 采区供电设备选型232.9.3 采区信号与照明262.10安全避险六大系统262.10.1 监测监控系统262.10.2 人员定位系统262.10.3 压风(自救)系统272.10.4 供水施救系统282.10.5 通信联络系统282.10.6 紧急避险系统292.11安全技术措施292.11.1 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292.11.2 通风安全技术措施292.11.3 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292.11.4 防灭火防治安全技术措施302

4、.11.5 防尘安全技术措施302.11.6 提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302.11.7 供电安全技术措施302.11.8 顶板与冲击地压防治措施302.11.9 地温防治安全技术措施302.12技术经济302.12.1 工程概算302.12.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22.13存在问题及建议333采区设计图纸343.1总体要求343.2采区设计附图344封面、扉页、审查页格式37I1 一般规定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为进一步加强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实现合理集中、安全生产,提高矿井经济效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编制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1 一般规定1.1 采区设计范围(1) 生产矿井开拓新采区,开工

5、前必须编制采区设计,上报公司审批。否则,不准开拓或准备新采区。(2) 经批准的矿井设计文件(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中的首采区地质条件或开采方案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重新编制采区设计。(3) 按批准的矿井设计文件中的首采区设计开拓或准备首采区时,不需另外编制采区设计。1.2 采区设计原则(1) 采区设计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编制,必须符合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2) 采区设计的编制应密切结合矿井实际,体现生产集中化、装备机械化、技术经济合理化和安全高效原则,因地

6、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行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3) 采区设计的编制必须以经上级批准的设计文件(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和经公司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为依据。1.3 采区设计内容与要求(1) 采区设计至少提出2个以上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经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方案。设计方案必须经公司主要领导及生产技术部专业技术人员审查同意。(2) 采区设计说明书应按照本编制规范“2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大纲”的内容与要求进行编写,并按“3采区设计图纸”要求附图。要求内容完整、文字通顺,术语、公式、数量单位规范;图表齐全、内容和标注满足施工需要,制图规范,图纸比例恰当

7、、图面清晰;参数选择应有依据、设备选型应有计算。(3) 设计说明书中所有图表均应按章节顺序编号,如图5-2-6表示第5章第2节第6张图。A3幅面以下的图表均应插入到说明书中相应位置。图表名称和内容均采用“宋体、五号”字体,图名位于图下方居中,表名位于表上方居中。(4) 设计说明书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字体、1.5倍行间距;章标题采用“宋体三号”、节标题采用“宋体小三号”、节内分项标题采用“宋体四号”字体并加粗,“段前段后”各1行,每章另起一页。封面、扉页、审查页等格式见附件。(5) 设计说明书用A4纸张双面打印,并用塑光纸包装装订成册。1.4 采区设计审批(1) 采区设计编制完成后,由矿总工程师

8、组织地测、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防、安监等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审查;审查修改并经总工程师、矿长签字后,拟定报审文件,于开工前2个月、一式两份上报公司审批。(2) 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等部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采区设计进行会审,并提出详细具体的审查意见;审查修改并经参审人员签字后,1个月内由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并行文批复。因特殊原因,暂时不能确定设计方案,需进一步查清或修改时,应以会议纪要形式形成审查意见,待条件查清或修改后及时给予批复。1.5 采区设计执行与变更(1) 准备新采区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采区设计施工。采区施工和采掘过程中严禁任意扩大和缩小设计规定的煤柱,严禁

9、破坏工业场地、矿界、防水和井巷的安全煤柱,采空区内不得遗留未经设计规定的煤柱。(2) 采区设计一经签字批准,即不准在设计原版上进行改动。如遇下列情况,必须编制采区设计变更方案,报公司审批,审批程序同上。u 由于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原因,采区开采范围与原设计有较大变化(开采面积扩大或缩小,开采煤层数增加或减少等)。u 巷道布置、主要巷道支护形式、开采程序、采煤方法或采煤工艺等有重大变更的。u 主要生产系统有重大改变的。u 安全技术措施有重大改变的。(3) 采区设计变更方案主要应包括变更原因、变更技术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并附图。(4) 建立采区设计执行情况月度检查制度,每月至少对所有生产采区

10、(含开拓准备采区)排查一遍,排查人、技术科长、总工程师签字齐全,确保排查结果的真实性。1.6 采区投产验收(1) 新采区必须经公司验收合格后,方准投产。采区投产验收办法另行制定。(2) 对已投产的采区,动态检查中如发现系统不健全或其它重大安全隐患,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立即停止作业、限期整改,整改完毕经公司验收合格后方准恢复生产。1.7 采区设计存档(1) 批准的采区设计必须存档备查,同时上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纸质和电子版)。(2) 批准的采区地质说明书、上级及公司批复文件、采区设计变更方案及批复文件、采区投产验收资料、特殊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必须及时同采区设计一起存档。1.8 其它(1

11、) 每年12月,各矿应根据批准的年度生产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编制下年度设计计划及本年度设计工作总结报公司生产技术部。(2) 建(构)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上)开采,及跨井筒、大巷、井底车场硐室开采,采区设计前必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公司批准。(3) 编制采区设计的各专业负责人的技术职称必须为助理工程师及以上。(4) 采区名称一般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平编号(各水平的采区统一排序时,可省略),第二部分为煤层组别,第三部分为采区顺序。(5) 本编制规范所列内容为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由于采掘作业的复杂性,各矿如有本编制规范未涉及到的或其它特殊情况,应将其内容补充到相应章节或单独编制成节,确保编制

12、内容齐全、完整、有针对性。(6) 本编制规范自下发之日开始执行。32 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大纲2 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大纲2.0 前言简要说明矿井概况、矿井生产布局现状及其对本采区的接续要求。简要说明本设计的主要内容:采区生产能力;采区大巷、总回风巷布置;单翼或双翼采区、单层或联合布置,采区上下山数目及位置,采区车场形式;采区主要硐室;采区主要设备;采区内设计采煤工作面(走向或倾向)数目及开采顺序;工程量及工期。列出本采区设计的主要依据:经批准的矿井设计或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编制单位、批准时间),经批准的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批准时间),采区设计任务书或委托书,有关的矿压观测资料

13、及其它相关资料。2.1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2.1.1 采区概况(1) 采区位置与范围:采区位于井田的具体位置,开采范围(边界)、走向及倾斜长度、上下水平标高,开采煤层数等。(2) 采区四邻及地面情况:详细描述周围临近采区或矿井、煤层开采情况,描述采区在地面的相对位置、地面标高(最高、最低)、地面建筑物和重要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村庄、建筑物、高压线路、河流、湖泊、水库、堤坝等)。(3) 开采对地面的影响:描述采区开采对地面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设施的影响程度。(4) 插图:井上下对照图2.1.2 煤系地层与煤层(1) 煤系地层:描述煤系地层的层

14、序、厚度及产状变化情况。(2) 煤层:描述可采煤层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煤层稳定性及可采范围;描述采区范围内煤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情况;描述煤层结构(夹矸)、层理、节理、裂隙等构造特征,硬度(f)、容重;各煤层层间距及其变化规律。(3) 煤层顶底板:描述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老顶)、底板(直接底、老底)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强度(硬度)、分类、底板比压等情况及对开采影响。(4) 煤种、煤质:描述煤的牌号、煤质(灰分、含硫、发热量)及用途等。(5) 插图:综合柱状图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种灰分硫分发热量(MJ)倾角()厚度(m)层间距(m)容重煤层结构稳定分类直接顶直接底2.1.3 地质构造(1) 断层:描述采区内断裂(断层、裂隙)的发育特点和规律,断层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的破坏和对开采的影响。(2) 褶曲:描述采区内褶曲的发育特点和规律,褶曲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和开采的影响程度。(3) 其它:描述砾岩层、陷落柱、风氧化带、火成岩侵蚀、冲刷带等地质情况。断层特征表断层名称性质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