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王道”指导德育——初三德育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799565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王道”指导德育——初三德育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以“王道”指导德育——初三德育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以“王道”指导德育——初三德育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以“王道”指导德育——初三德育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以“王道”指导德育——初三德育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王道”指导德育——初三德育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王道”指导德育——初三德育工作总结.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多请访豆丁资料网http:/ 作者EMAIL:以“王道”指导德育初三德育工作总结吴鑫朋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德育是一个道德认识的过程,是从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情感,落实到道德行为,进而形成道德习惯,最后固化成一种长期的,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德育的最高境界是自律,核心是稳定。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认为一个人只要知道什么是善良和正确,就一定会去实践它,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笔者以为,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班主任而言,其职责莫过于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善良和正确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条件和形式灌输给本班学生,并督促其形成习惯。那么德育与“王道”又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王道”呢?

2、孟子在其著述中精辟地阐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而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答齐宣王问:“昔者王之治岐也,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可见,王道大体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最清明的社会政治;二是比较完善的伦理道德。其实,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主任又何尝不是围绕这两个重要内容开展一切工作呢?用相对完善的校纪班规来监督和引导全班学生,继而形成一个清明的班级班风。既然如此,如何运用

3、王道思想来指导班级德育工作呢?礼记老早就写道:“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悸,则王道备矣。”也就是说,礼用以诱导人的意志,乐用以调和人的声音,政用来统一人的行动,刑用来防止奸乱。礼乐刑政,其终极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齐同民心而使出现天下大治的世道啊。下面,笔者就试着从这四个方面的实际工作浅谈本人的德育理念。(一)礼导其志大教育家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不懂得礼,就不能够立身。而在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教是居首位的。在现在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也明确提出“明礼”是基本的道德要求之一。因此,用礼来诱导人的意志就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性。什么是“礼”呢

4、?礼是一种道德伦理规范,或曰典章制度,或曰自然法,或曰宗教,或曰民仪。就本人内容需要,“礼”在字典里的含义有三种:1、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2、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3、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姑且将“礼”的外延进行浓缩,可以理解成“孝悌”二字。即对父母长辈要孝顺尊敬,对兄弟姐妹要友好敬爱。既然明白了“礼”的内涵和外延,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去向学生灌输“孝悌”的思想,进而达到“明礼”诱导意志的目的呢?首先,对于教育者而言,班主任自身要牢固树立“成才先成人”的育人理念。尤其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仅仅只能说明治学这单方面的能力高低。至于道德品质和身

5、体健康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知礼,懂礼,行礼,更是安身立命的基石和成人成才的根本。其次,对于受教育者而言,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我们初中生处在15岁左右的年龄,正是身体和心理状况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大脑获取知识的途径由偏重记忆力向理解能力过渡的关键阶段。因此,班主任的德育形式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否能够接受,又要照顾学生的记忆力优势。为此,我首先想到了我国古圣先贤留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国学启蒙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弟子规是除三字经以外影响最大的三字句的儿童训蒙教材,由清朝的李毓秀编撰而成。它原名训蒙文,后经人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部以学规形式对年幼学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启蒙读物,

6、全篇以儒家的忠孝思想为纲,依次讲解了如何对待父母、兄弟、长辈,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读书求学的道理。虽然其中也有封建糟粕,但更多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和谐家庭关系、优化社会风气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我在接手初三(1)班班主任开始,便全班范围内利用自习课和读报时间宣讲弟子规。(这里做一下说明,一是因为此书离我们的时代相对较近,二是因为该班在初二时班风学风都差强人意,成绩也是急剧直下。)与此同时,我们用一周的时间强化记忆,人人全文背诵弟子规,天天竞相讨论弟子规。全班同学不仅形成了一个“弟子规学习月”的热潮,同时利用早朝读5分钟的时间全班齐诵弟子规持续坚持了近半年之久。当时,很多学生感触颇深,并且能身

7、体力行地将当中的一些只言片语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比如刘鸿君同学学完弟子规之后,自己主动找我谈心,坦言以前对父母总是肆意吼骂,但是后来总是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经听;父母责,须顺承。”来自我督促,并且重新获得了父母的信赖和理解。而黄子航同学的妈妈则主动打电话表示感谢,说孩子学习弟子规之后,对人对事很多方面的态度较之以前有很大的转变。有一个周日放假,我在家里接到本班团支书吴洲的电话,他说在惠州电视上看青少年训练营的节目时,发现训练营的学生第一本教材就是弟子规并且抒发了自己能有幸在学校得以学习此书的激动和欣喜。当然,在下学期我们又增加了三字经的学习和讨论。上学期寒假期间,我

8、已经将此经典读物当做作业让大家去查阅并初步学习。三字经自南宋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创作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三字经较之于弟子规而言,读起来不仅琅琅上口十分有趣,而且能启迪心智,本书内容很好,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所以,在接手1

9、班至今,我们班师生上下都是在一种“明礼”的氛围中交融成长。全班同学基本上能做到: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学校尊敬老师,在生活上团结室友,在学习中互相帮助。按我们班的科任老师的话说,咱班的风气焕然一新,面貌为之一振。因此,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们新的老师包括我这个班主任在内很快便融入了班级。并且班级管理越到后来越轻松,全体同学绝大部分能把这些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发的行动。(二)乐和其音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即:大凡音的起始,是由人心产生

10、的。而人心的变动,是物造成的。心有感于物而变动,由声表现出来;声与声相应和,才发生变化;按照一定的方法、规律变化,就叫做音;随着音的节奏用乐器演奏之,再加上干戚羽旄以舞之,就叫做乐(yu,月)了。所以说乐是由音产生的,而其根本是人心有感于物造成的。那么古时的“乐”,在现代社会的沿用无非是在“音乐”上。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古代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

11、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杭唷!嗨唷!”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更有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的作用。劳动号子就是这样产生的。另如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复性劳动,为避免单调及精神上的疲劳,人们也会自然地发出种种歌声来调剂精神。如采茶、放牧、摇船、插秧等等,虽节奏并不一定与劳动动作合拍,但因有了歌唱的调节,就会使人感到轻松和减少寂寞感,枯燥感。在人们集体生活中,常有集会活动,如示威游行、列队行进、集体操等等。这时,大家唱着节奏鲜明、音调雄健有力的歌曲,以壮声势,并寄于感情。这就是军歌,进行

12、曲以及队列歌曲产生的由来。那么对于我们初三毕业班而言,或者说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在学校范围内有限的条件下,如何用积极健康而又不落俗套的歌曲来统一我们的声音,协调我们的步调呢?这就是我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第二项重要任务。为此,我充分利用每周五下午读报前25分钟的唱歌时间,带头领唱事先精选出来的一些激励性的流行歌曲。如相信自己、超越梦想、everyoneisno.1、我的未来不是梦、壮志雄心、真心英雄等增强信心,鼓舞士气的歌曲。还有承诺、朋友、相亲相爱一家人等加强团结,凝聚班风的歌曲。所有这所有的歌曲都是当下十分流行,也比较受大多数学生欢迎的音乐歌曲。即使有的同学开始并不十分能接受这些激情飞跃、震

13、耳欲聋的高音调子,但是随着我的纵情高歌起头,一大部分的男生积极跟唱,最后基本上是全班同学的热情都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啦。每次唱歌,我班同学都是意犹未尽,余味无穷,很多次都是延迟了了2、3分钟的时间,甚至有时英语老师要来教室上晚自习时都被我们感染并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班在学校每月班级考核中的唱歌这部分的分数都是满分。在同学们的集体要求下,我又拿出一些上午第一节课之前的10分钟时间,让大家听一些我所精选的新歌,边听边学。在班歌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哼唱中,我们班唱出了友情的珍贵和班集体这个特殊的大家庭的和睦。带着这份友爱与和谐,我们成功地集体参加学校组织的第四届校秋季运动会和第四届元旦晚会的筹备

14、,以及高效胜利地应对了举办跳蚤市场的集体活动。不少男生和女生都主动找到我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们坦言这些活动在以前的时候都是不可想象的,没有谁有这个兴趣参与。在相信自己、超越梦想、everyoneisno.1等一系列励志歌曲的高歌中,我们大家唱出了属于青春年少的轻狂和放飞梦想的豪迈。我班优秀学生汪舒桐同学就深有体会,他在我班虽然一直都是第一名,但是在学校从来没有考过第一。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几乎没有什么激情和斗志要争全校第一。到了初三以后,他明显表现出来了埋藏心底深处的自信,愈挫愈勇。在初三上学期稳保全校前五名的基础上,在下学期他还会发出力争全校第一的豪言。下学期他在二模考试中还考到了历史

15、最好的全校第二名的成绩,并正意气风发地迎战中考。这个同学后来以全班第一的高分录取华师一附中。我想汪舒桐同学的成功除了在主题班会上的积极上台演讲发言的因素以外,这些励志歌曲的熏陶也是功不可没。(三)政一其行“政”在这里指“政策法令”。对于治国之君而言,就是以自己的意志颁布国家法律和圣旨以统治人民。而对于我们班级管理而言,则完全相反。我们所谓的“政令”就是校纪班规、班级口号班级宣言等,这些规章制度基本上是在维护绝大多数同学权益的基础上制定的,甚至我们有的班级管理规定还可以全班同学参与建言献策并通过民主表决制定的。基本的原则是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利为人人。因此,在我就任1班班主任的第一天,我就在教室讲台上大声疾呼:1班!挺住!相信明天会更好!用我们的努力和汗水重新打造新1班。紧接着第二天,我就在读报上颁布一个班级口号“奋战一年,幸福一生”,同时发动全班同学就新的班级口号抒发感言书写成文,利用星期三的班会时间全班演讲,并邀请各科任老师作见证人。班会举办的相当成功,英语老师甚至用MP3录播全过程。班会中,梁家仪同学谈到成绩,形象地说“不做丹顶鹤”,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