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教材分析文档.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79697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教材分析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圆的教材分析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圆的教材分析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圆的教材分析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圆的教材分析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的教材分析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教材分析文档.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教材分析一、本单元教材编排说明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低年级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认识。本单元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在六年级下学期,我们还将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看出,圆是一种曲线图形,而我们前面学习的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另外,还加强了动手操作,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了

2、很大的空间。二、教学目标1、 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圆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圆周率的意义,是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这部分知识的关键。学生在学习时,对圆的基本特征,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和操作,比较容易理解。但对圆周率的意义往往不能很好地从特殊推至一般,所以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周长和面

3、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自主探索推导出计算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一定要重视操作体验。本单元可用8课时进行教学。其中圆的认识2课时,圆的周长3课时,圆的面积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四、单元主体分析1、结合具体情境和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圆的特征(1)结合丰富的情景体会圆的曲线特征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主题图是城市广场的生活场景,里面包含了很多圆形的物体。教学时我是把它作为圆的起点来讲授,收集了很多圆形的图片,说明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非常广泛。接着可以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主要是让孩子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实际教学中,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用圆

4、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不用回避,说明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学习。(2)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在进行例2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前面已经画好的圆剪下来,反复对折,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引出圆心的概念。然后把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连起来,并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发现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从而发现“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直观感受圆的本质特征。然后看书自学,知道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并通过小组活动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并且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教学画圆我觉得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让学生用圆规在纸上任意画圆,然后交流得

5、出画圆的三个步骤: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周;第二步,按这三个步骤再画一个圆,并且感受到圆心和半径对确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作用;第三步,按指定的半径或直径的长度画圆。在练习时,“做一做”的第3题比较难,主要是它无法剪下来,不能折叠。教师可以利用正方形的对称性,比如连接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它们的交点就是圆心,再由圆心来画出圆的直径。(3)在解释生活现象中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以后,可以用圆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套圈游戏时大家为什么喜欢站成圆形?又如: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这主要是因为圆具有易滚动性,把车轴装在圆心的位置,也是因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样滚动起来就比较平稳。在这样

6、的情境中让孩子充分感受和体会圆的本质特征。(4)探讨圆的轴对称特点圆除了上述特征外,它还具有对称性,教材在这里第一次给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例3主要是让学生在给出的两个圆内画出对称轴,从而发现圆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做一做”第1题,我们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将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和有几条对称轴列举出来,引导孩子来整理知识,沟通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区别。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1)根据周长的意义测量圆的周长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

7、从而明确“围成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接着让学生讨论:如何来测量一个圆的周长呢?因为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如何测量一个一般图形的周长,因此这里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活动。学生可能会想到在圆上作一个标记,然后把圆形硬纸板在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它的周长;还有一种方法呢就是用线将圆围绕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这两种方法都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只是这两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要测量一个很大的湖的周长或者一个物体运动形成的圆的轨迹的长度就不是很现实,这样就要引导学生去寻求更为一般化的方法。(2)探究“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这里可以引导孩子先大胆地进行猜想

8、,包括进行类比。比如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是它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又与什么有关呢?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倍数关系呢?根据孩子的猜想,教师再来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让孩子课前剪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测量出圆的直径,再用刚才的方法测出圆的周长,从而探索圆的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测量过程中呢可能会有误差,有的学生可能得到三点一几倍,有的可能得到三点二几倍,个别的学生可能三倍还不到,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测量中总是存在误差的,没有必要去回避这个东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次数多一些或者测量时更细心一点,使测量的误差相对来说小一些。(3)在实验探究的基础

9、上,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在学生有了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再来介绍圆周率以及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探索圆周率方面的杰出成就。我觉得只有孩子充分地去操作、去体验,才会对圆周率的意义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圆周率理解以后,再让孩子归纳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应该就比较容易了。下面我们看64页的例1。第一个问题是求花坛的周长,这可以根据公式直接求出来。而第二个问题则要先求出小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再求它转动的圈数。在例1教学后还可以补充一些变式练习,如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或半径。关于例题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应该注意三点:在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之前,最好先写公式再计算,熟练掌握以后可以不写。取两位小数3.14,已作

10、为一般数值处理,计算结果不必再用“”表示。但在判断“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时仍应说“倍”而不是“3.14倍”。在计算圆的周长时,要根据“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鼓励学生通过估算,来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在自己出题的时候,计算尽可能不要太繁杂,主要是看孩子对这个知识是否理解。(4)练习处理练习十五的第5题,这道题的教学老师应该让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植树问题”使学生明白,在一个封闭的圆上,分隔点的数目与分成的段数是相等的。第10题可以先用手指描一描,这个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然后再计算它的周长,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大半圆的长度等于两个小半圆的长度之和?可以这样想:因

11、为圆的周长等于圆的直径乘以圆周率,所以我们在比较两个圆的长度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比较它们直径的长度就可以了。而这题中大半圆的直径恰好等于两个小半圆直径的长度之和,所以大半圆的长度就等于两个小半圆的长度之和。3、经历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1)在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和“极限“思想教材首先提供了工人在圆形草坪上铺设草皮这样一个情景,提出“这个圆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圆面积的含义,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计算圆面积的必要性。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研究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都是采用转化的方法。比如把三角形

12、拼摆成平行四边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等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未知的图形想办法转化为已知的图形,那么圆应该怎样转化呢?就是通过剪,把它拼摆成近似于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图,将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将其中的一份再分一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里面就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圆不断细分,使学生看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近似于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更好地体会一种“极限”的思想。(2)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和分析推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可能有的老师认为事先的准

13、备比较费时,学生的操作过程也要占用一定的时间,那么课堂上讲一下也是一样的。但是学生没有操作体验,看起来这个过程他好像懂了,其实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不会深刻。我在上这节课时发现,学生体验以后交流就非常的丰富,包括后面分析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理解。同时,还要重视分析推导过程。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圆与转化后的这个图形的关系。认识到面积是不变的,再来观察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认识了这些以后让学生来推导、归纳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过程一定要进行得充分。(3)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计算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例1是已知直径求面积,当然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已

14、知半径或周长求圆的面积的题目。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求圆的面积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发现环形的面积与外圆、内圆的半径有关,可以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来求环形的面积。例2可以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当要求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可能会列出教材上所给的两种解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可以通过什么运算定律互相转化,引导学生在计算圆环的面积时,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减少计算量。我个人认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给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环r2r2或s环(r2r2)。(4)练习处理71页第8*题是一道有趣的题目,是讨论当周长一定时,围成什么图形的面积最大。可以假设用这根绳子围成三角形、正方形、

15、长方形、圆等等,然后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通过比较学生就会发现:当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最大的。而第10题则是第8题的结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第9*题,是通过计算,观察正方形与它内部最大的圆(内切圆)的面积关系。我们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布置,订正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抽象的方法加以证明。比如设内切圆的半径是r, 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就是2r,面积是4 r2 ,圆的面积就是r2,两者面积之比是4/。4、回顾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1)在整理知识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本单元的知识脉络来理解。首先可回顾画圆的方法,在画出的圆上标出圆心、半径、直径,进而再研究这些要素的特点。然后再回顾

16、圆周率的意义,从而整理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对圆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结构。(2)练习处理74页练习十七第4*题蕴含着一个数学规律,即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计算的方法来发现这个规律,并可将它与练习十六的第8题进行对比。综合应用:确定起跑线“确定起跑线”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通过该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1)提出问题教材首先出示的是400 m跑道的一部分,让学生观察:“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引起学生对起跑线位置的关注和思考。经过讨论,达成共识:“终点相同时,弯道的外圈比内圈要长,所以外圈的起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