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张靖).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793328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张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张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张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张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张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张靖).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德清县新市镇完全小学小学数学坊 张 靖课题摘要学科小学数学学段中段年级四单元补充教材版本人教版课程名称数字与编码一、学习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数字编码,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专门在第四单元之后安排了实践活动,“数字编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际背景,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含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2.学情分析学生对数字已经很熟悉,利用数字已经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一些编码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加深对数字的印象,着重达到生活中使用数字编码的应用价值。3.教学目标

2、(含重难点)(1)了解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的编写规律,体会数字编码编写的特点体会数字编码的重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2)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编码、应用编码的兴趣。二、教学环境选择简易多媒体教室 交互式电子白板 网络教室 移动学习环境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使用说明一、探索邮编编码规律1.导入:我们班姚小强同学非常喜欢小学生时代,他向编辑部投稿,写了一封信,可是小强的爸爸却对小强说,邮局的叔叔阿姨对这封信是不满意的。请同学们帮小强同学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了? (出示缺邮编的信封) 3100122

3、.揭题:小强马上写好了邮政编码,谁来读一读收信人的邮编?为什么不读写三十一万零十二呢?因为它不是一个数,是由数字组成的编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字与编码。3.设疑:(出示邮政编码:310012,313201) 310012表示什么意思?313201呢?(310012表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313201表示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师:小强已经写清了收信人的地址和寄信人的地址,为什么还要写邮政编码?在以前,寄信是不用写邮政编码的,邮局的叔叔阿姨是根据地址来进行分类投递的。课件演示(课本插图)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邮件越来越多,为了提高邮件投递速度,用信函自动分拣机来对信件进行分类,信函自

4、动分拣机通过拍摄到信封上的邮政编码,通过皮带传输把信函放进特定的信格里。机械分拣可比人工分拣的效率提高10多倍。现在你们知道实行邮政编码的好处吗?4.再设疑:310012表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哪些数字代表浙江省,哪些又数字代表杭州市?哪些数字代表西湖区文三路,也就是说邮政编码是怎样编码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5.小组合作。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六个邮编,根据地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对照邮编,想一想,哪些数字分别代表省、市、县、乡镇。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师:谁愿意将你的发现与大家来分享一下?(生答)6小结:同学们真是了不起,探索出邮政编码编码规律。邮政编码是由六个数字按规

5、律组成的,分别按照省、地级市、县级市、乡镇投递局一级一级来编排的。所以编码是有规律的,你说让机器识别六个数字方便还是识别一长串文字方便?。(板书:有规律、方便)。而全国可能有两个不同的地方使用同一个邮编吗?6.谁愿意来说一说313216的编码规律吗?7. 观察其他的邮编。师:张老师收集了一些邮政编,我们一起来看看。哪几个数字代表浙江省,为什么有的是31,而有的用32呢?哪几个数字代表广东省呢?过渡:其实邮政编码可以反映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信息,那么一个人的个人信息又可以通过什么来反映呢。(身份证)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求智巷3号小学生时代编辑部编 辑 (收)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小学503班

6、姚小强寄德清县部分乡镇的邮政编码乡镇(投递局)邮政编码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武康镇313200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三合乡313221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乾元镇313216湖州市所属县区的邮政编码县(区)邮政编码浙江省湖州市 德清县313200浙江省湖州市 长兴县313100浙江省湖州市 吴兴区313000二、探究居民身份证编码规律1.课件出示教师的居民身份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身份证上面有哪些内容?身份证上有很多信息,有数字编码吗?指出老师的身份证号是18位的。2.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了父母的身份证号码,你父母的号码是几位?你只要说出身份证号,我就能猜出是你爸爸还是妈妈的,以及年龄?(根据学生回

7、答,选择15位和18位进行板书,板书后说出与号码有关的信息。) 3.同学们可能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根据这些数字说出那么多的信息的,那是因为它也是数字编码,也是有规律的,你想不想知道这个规律? 4.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身份证号码究竟是按怎样的规律来编码的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根据收集的身份证号码,像刚才我们研究邮政编码一样来研究,研究中有困难的可以阅读课本第114页的提示。把研究中的发现和问题记录下来,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有成果。开始吧!5.小组讨论。6.小组汇报。(师:好了,同学们,咱们也不能光自己研究,还应该把你的发现,你的猜测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分享一下,现在谁愿意将你的发现给大家介绍一下。)师:

8、好了,同学们现在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以黑板上的身份证为例,正如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那样,身份证号码的前6位,表示的是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址,在这称为行政区划码(板书);从第7位一直到第14(12)位,表示的是出生日期,称为出生日期码(板书);接下来3位,我们把它叫做顺序码,第15、16位表示所在地派出所的代码,第17位表示性别,一般男的用奇数表示,女的用偶数表示。第18位(最后一位)是检验码,检验码也就是个人信息码,一般随计算机产生,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有时也用X表示,但不一定是男单女双,这些资料实际上是老师上网去调查了解到的。(课件出示:身份证编码知识)7. 质疑。(先

9、让其他学生帮助解答,不能解答的由老师解答)师:刚才大家已对身份证号码各部分的组成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么多同学有疑问,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想法。)(预设:全国13亿人有没有人的身份证号码打重?又双胞胎的身份证会一样吗?校验码是怎么来的?身份证号码要表达的意思既然可以用文字表达,那为什么还要用数码来表示?)8.同桌互相说说教师的身份证号码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5月为什么用05来表示?)。9.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场合都要使用身份证。(课件演示在日常生活当中,有银行、机场等场合要使用身份证)。10.我们长大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律自己编一个

10、身份证号码呢?不明确的用字母A代替。(学生编码)。其实在户口簿上就有我们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请同学们回家以后进行验证。身份证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法定个人身份证件,将来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二条之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三、练习巩固,加深认识1.老师班里的一个学生在上课前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的身份证号码,可他没记住分别是谁的号码,你能为帮助他分清这四个号码分别是谁的吗。(课件出示)(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你们同意吗?同学们真棒!老师也为我们大家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

11、帮助别人的这种品质感动。我先代表这位学生谢谢大家!) 2.一家旅馆有两栋楼,第一栋楼是8层,每层有20间客房,第二栋楼楼高12层,每层有24个房间。请你为这家旅馆的房间编号。第一栋1楼第9个房间门牌号怎样编?另一栋12楼第8个房间号编成多少?请你帮小明找出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所对应的身份证号码。330521194503141845 ( )33052194212061670 ( )330521197011201639 ( )330521197305121980 ( )四、联系生活1.我们研究了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可以看出运用数字编码,可以简洁地表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编码的现象是很多的

12、。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同学们的知识面可真广)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编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问,你能看懂电话的编码规律吗。车牌、门牌、商品条形码、书码、银行卡号、数字电视、计算机编码等。)数字编码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五、全课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编码,他们都运用数字、符号等按照一定的规律准确、简洁地表达出各种信息,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在已经发展到高科技和国防领域,如果你对这些神奇的编码感兴趣,你不妨做个有心人,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研究,你一定会有惊人的收获!四、教学评价设计1.评价方式与工具课堂提问 书面练习 制作作品 测验 其它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六、备注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七:他人评议请记录学科坊学友、坊主或其他老师对本篇教学设计的修改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