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探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279324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探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介绍了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创设,以及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揭示了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关键词: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 能力Abstract: the situation teaching mean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er purposefully introduction or create certain specific scen

2、e, to arouse students emotional experience,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a kind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paper introduced how to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cess, and situational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cess function, and reveals the use of mathematics classr

3、oom teaching situation,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mathematical quality purpose, thus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ies. Keywords: creating context; Situational teaching; ability 整理为word格式目录1 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1.1 从获取知识的角度看.31.2 从能力培养角度看.32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问题的情境创设.4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42.2 创设

4、追问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52.3 创设记忆情境,启迪学生学习兴趣.52.4 创设类比情境,拓宽学生解题视野.52.5 创设联想情境,焕发学生探索新知.62.6 创设材料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3 创设情境成为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64 总结.7整理为word格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情境,使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培养完整和谐的人、自主创新的人,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

5、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情境学习作为一种获得知识的一般理论和正在形成的教学模式,以其丰富的多样性和良好的成长性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注意,对教育思考产生重要影响,成为教育设计的一个热点并对情境教学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启迪。1 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1 从获取知识的角度看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样,教学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

6、是成功的一半”,有效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 创设典型情境,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故事、幻灯、漫画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展示、比较、归纳、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难懂的知识,达到易懂、易记、易运用。1.2 从能力培养角度看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就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自己是否在学习、在思维、在实践的过程上,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增强。1、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认识活动中,认识的主体是学生,必须

7、让学生从事主动经验和探索发现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自己吸取知识,老师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巧妙地辅设问题,科学地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问题,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舞台。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整理为word格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分析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求异,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充分挖掘自己的智力和创造力

8、,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创设情境,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的教授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情境创设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趣和充满知识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问题的情境创设事实上,

9、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很多,不管用哪种方式来创设,只要在教学中贯彻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学。而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下面介绍创设问题、追问、记忆、类比、联想、材料等六种不同的情境,阐述了情境创设在数学中的作用。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疑设问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任何人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青少年在这方面表现更为强烈,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主动思索、尝试,释疑解惑。通过适当地点拨,让学生积极思考

10、而达到解疑之目的。这样,思维过程才能日臻缜密,知识掌握才能更趋牢固。例如:在“简单的线性规划”教学中,我是先让学生复习点集表示经过点(0,1)和(1,0)的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问题:(1) 点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什么图形?(2) 点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又表示什么图形?尝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有的点被直线分成三类:一类是在直线整理为word格式上,一类在直线上方的平面区域内,一类在直线下方的区域内。对于任意一个点(x,y),把它的坐标代入式子中,可得一个实数或等于零,或大于零,或小于零。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在什么情况下,点(x,y)在直线上,在直线右上方,在直线的左下方?猜测:

11、对于直线=0右上方的点(x,y),有0成立; 对于直线=0左下方的点(x,y),有0成立。1.2 创设追问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要靠教师的不断培养。如果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多问为什么,适当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探讨结论或条件的变化,那么往往在思维训练中能得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初中预备班的几何开始部分有这样一道题,在等腰三角形ABC中,顶角A=30,又CT平分ACB求ATC的度数。这是一道基本题考察了学生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如果仅仅让学生解决这道问题,教学就有些平淡了,如果在解决了这道问题之后,再向深处挖掘,进一步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将是非

12、常有益的。我进一步提出了如下的问题:若A=X,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TC吗?这看上去是一小步,仅仅是把30度换成了X度,数字换成了字母,实际上却是一大步,它巩固了前面的多项式,也和函数有了联系。当问题解决了,我再紧追一问:当X等于多少时,ATC=50 ?这就成了一个方程问题。这就充分利用了前面的问题情境。不仅巩固知识,也发展了知识,对于学生发问,思考都是有利的。这样层层深入,非常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3 创设记忆情境,启迪学生学习兴趣记忆是学习数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巧妙地创设记忆情境,使学生在愉快欢笑的气氛中进行记忆,而且终身难忘。例如在半角正切公式的教学中

13、,学生对半角正切公式很难记忆,可交给学生一副口诀:“上山一家哭,下山一减哭。”形象生动,容易理解与记忆。2.4 创设类比情境,拓宽学生解题视野所谓类比就是指在不同的研究对象之间,根据它们某些侧面的类似之处进行比较,通过预测建立猜想和发现真理的方法。其思想过程为研究对象、类比、预见、形成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为word格式例如在解决“正四面体上任意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一定值”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几何中“正三角形中任意一点到三边之和为一定值”的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类比:“面积体积”,展开思维活动,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视野。2.5 创设联想情境,焕发学生探索新知联想就是人

14、们对具有某些特征的新的问题,利用头脑中已有知识和经验,与已掌握的结论和方法联系起来,由“此”想到“彼”的一种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对“以旧换新”,解决问题,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解析几何中有下列三个命题:1、 抛物线的焦点弦为直径的圆必和抛物线的准线相切;2、 椭圆中任意一焦半径为直径的圆必和以长轴为直径的圆相内切;3、以双曲线中任一焦半径为直径的圆必和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内切。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命题1的证明后,启发学生联想,则能很快完成其余两命题的证明。创设联想情境,可使学生在解题中以点带面,存同求异,触类旁通。2.6 创设材料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中,通过观察材料,观察方法,观察思路来启发学生得到思考来得到新的结论,这类方法更适合开放型题目的设置,更容易让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例如:由右面的一组解: 可以观察到分子都是1,减数与被减数的分母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而得数的分母是两个相邻自然数的积。用式子表示即为: ,你还能得到其他的结论吗?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的视角不同,学生互相启发,也就得到了更多的结论,这时你不得不佩服学生的能力了。学生得到的结论有:,。学生用等式的左边进行相加得到这样的是式子:整理为word格式,学生用等式的右边进行相加可以得到:,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结论。3 创设情境成为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新课标要求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