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濮阳县第六中学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濮阳县第六中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以课程实验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 1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适应当今教育高速度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2探索课程管理运作规范,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有
2、体育+艺术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工作机制。 3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探讨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 4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新机制。 三、具体工作 在课程管理上严格执行上级部门要求,努力突破常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强课程管理,特别是在拓展、探究两类课程上作了一些努力。 (一)学校建立课程管理的组织运行系统。 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既有决策问题,又有执行问题
3、,必须明确和理顺两者关系,建立有效的组织网络,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校长、业务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教务处主要负责执行问题。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1)校长明确相关处室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对课程管理流程进行监管,处室负责人不定期地向校长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验。(2)教务处主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按照各年级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并根据上级要求,科学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实行“两操、一活”。
4、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和校园体育、艺术活动。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在各学科综合平衡后布置课外作业。认真组织各年级月考和质量监控,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管理。 (3)学校强化层级管理,确定“层级首问责任制”,提高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 校长课程管理一级责任人。引导全员共同制定学校课程文化核心价值,宏观规划整体课程;健全课程开发组织,监控课程实施过程。 副校长课程管理二级责任人。制定学校课程方案,具体细化目标,组织落实方案和实施流程,监控课程实施过程,创新特色课程,总结管理经验。 教务处课程管理三级责任人。结合县、校课改精神,指导教师制定学科教
5、学计划;统筹协调课程实施,引领组员开发自己独有的校本教材、校本“学材”和校本“习材”,创造性地实践,总结反思经验。 组长课程管理四级责任人。指导组内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本组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的教学能力。 教师根据课程方案,通览学段教材;参照课程标准,拟订学期教学计划;整合课程资源,充实课程内容,提炼教学经验,评价课程效能。 (二)学校建立课程计划执行的监督检查制度。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对我校开设的三类课程实施情况,加大执行情况管理和监督检查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足开齐国家、地方、学校各课程。
6、 ()教师要按学校总课程表,按时备好上好每堂课。 ()教师有病、事假,要事先向校长提出书面申请,到教务处做好课务工作。 ()如违反学校课程计划,按学校教学常规要求中的有关规定处理。 (三)学校课程的开发 1、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特点,确定本校学校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总体规划,并提出课程开发领域,可以确定一些课程目录。我校为了体现体育+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重点在艺术校本课程上进行规划和开发。 具体操作流程: (1)学校课程资源调查。调查、了解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摸清校本课程开发的家底。 (2)学生课程意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方向,在对每个学
7、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校本课程的开发“菜单”,以供学生选择,确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制订课程开发方案。以一学期为一个周期制定方案,内容包括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师资、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等。 (4)教师申报课程。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开发方案申报课程,填写申报表经学校审批同意,撰写课程实施计划。 (5)学校对开发课程评价指导。学校根据教师撰写的课程实施计划进行督导检查、指导评价,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2、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学校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开发领域及相关目录同时根据本人情况向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出课程开发意向,经同意后实施。 (四)学校课程的开设 1、体育、
8、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原则上任课教师自主申报,经学校审核同意再开设.部分学校课程可能被学校指定。在新学期开始前汇总,形成本学期面向学生的拟开设课程目录,并将拟开设课程目录在开学第一周向学生、家长以书面意向征询书公布。 2、学校课程的开设与否将由学生做最后确认.原则上少于10位学生的校本课程取消本学期此课程内容。 (五)学校课程的教师管理 1、接到教务处下发正式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做好学生出勤记录(如有学生缺席应及时报教务处),指导学生做好学校课程的记录,填写活动记录单。 2、教师在学期第二周向教务处上交该课程教学进度表,并按照教学进度表进行教学。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并可根据实际
9、情况修改教学计划,经教务处同意后执行。 3、教师应根据学校要求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考核工作,在学期结束前到教务处登录、归档。 4、教师开设学校课程情况应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在学校评先评优中作为参考。学校将对所有的课程任课教师实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与课程津贴的发放及奖励直接挂钩. (六)学校课程的教务管理 1、教务处应会同教研组根据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决定提前做好学校课程计划。一般在学期第一周确定开课课程和选课名单,第二或第三周正式上课。学校课程开设准备工作应尽可能在第一学期结束前进行。 2、教务处认真排出学校课程开课课表,确定上课教室(在可能情况下满足教师对教室或设备的要求),编制学生名单和
10、成绩记录卡。 3、做好日常教学检查,组织学校课程教学研究。主要通过组织学校任课教师讨论会,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进行考查等形式进行教学检查。在教研和检查的基础上,由学校及时研究调整设课计划,修订教学内容和要求。 4、做好学校课程资料收集、归档等工作。 (七)、学校课程的评价 (1)对学生多元激励评价。学校从“学科学业成效”、“技能特长发展”和“行为规范养成”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式是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结合、阶段评价与辅导跟进结合。基础型课程的“学科学业成效”评价实施等第制和争星制,“争星”活动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争星”的不同“星级”结果
11、与学科等第相结合。德育课程的“行为规范养成”评价由大队部实施校本化争章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校园之星”评选颁奖活动,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学力,帮助挖掘其潜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2)对教师个性化评价。围绕“创建道德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专题活动,由分管领导组织组内教师在听完实践课后,对教师提炼的三条教学特色进行评价。学校改革课堂教学评价表,制订出每个教师个性化课堂指标,共性项目占70%,教师的教学个性化特色占30%。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表现在时间上采用长短考核,即每月月考核、每学期全面考核和每年综合考评。每月考核项目事先公布,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师德修养等纳入教师评价体系,由德育、
12、教学和后勤三个部门实施。学期、学年考核程序规范、科学,采用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长考评和行政考评的层级评价。此外结合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全方位客观、公正地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荣誉推荐、奖金发放和职称评聘挂钩。 (3)对教研组捆绑评价。学校注重团队互助,合作共赢,对教研组工作评价采取:捆绑式考评,常态考查和期末集中评定相结合、教研组自评与各教研组互评相结合,并由学校分管领导和考核小组进行综合评定。每学期进行优秀教研组的评比。 (4)对实施课程有效性评价。基础型课程以教师个性化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全科质量监控奖惩条例为评价标准。拓展型课程评价以五个方面进行检测:汇编校本教材、教学实施、资料
13、收集包、成果、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网络评价。探究型课程评价以学生(班级)课题研究、建立资源库、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网络评价。 (八)、学校课程的保障 1、课程制度保障 (1)教研制度。教务处落实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人定主题,主题内容体现“五个一”,确保成员互动和教研实效性。 (2)培训制度。每学期教务处结合师训要求,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将课程理论学习,师德培训,教改实践,信息技术运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必修项目,做到有培训,有反思,有评价。 (3)质量监控制度。建立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根据教学流程管理要求对课程实施随机和定期检查,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2
14、、师资队伍保障 (1)建立课程研究制度。学校教务处关注教师课程的执行力,提高课程的研究力,开展学科学术研讨、课程评议研讨。发挥家长委员会资源,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给予家长代表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知晓权、参与权和评价权。 (2)建立教师考评制度。融态度、能力、合作、创新、成效为一体的评价依据,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考评制度。 3、经费保障 (1)学校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在日常管理中的使用率,提高使用效益,满足课程的需要。 (2)开辟课程实施专项经费。对校本教材的编制,社团活动的竞赛,专家指导引领,课程特色项目的评比,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展示,家长、社区资源的利用等,都提供经费,确保学校课程建设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