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美学教育研究.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788167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美学教育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外国文学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美学教育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外国文学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美学教育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外国文学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美学教育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美学教育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美学教育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文学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美学教育研究摘要:美学教育是人文精神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局部,文学之于人类的唯一性在于她能够提供心灵的叙述,能够提供深刻的美。美育在于以美启真,以美导善,以美怡情。启真,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崇尚追求理性和智慧;求善,外国文学通过对人性善的表扬和人性恶的鞭挞而塑造人格,提升人文精神;怡情,外国文学使以艺术投入人生,使人有情趣地生活。外国文学赋予少数民族大学生美感关心,以宽容的态度,尊重和接纳不同的文化,以到达与自身,社会,宇宙的和谐共处。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以美启真;以美导善;以美怡情美育一词由蔡元培译自德文,并为其终生所倡导。美育即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超脱生死,全无利害关

2、系,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美育的内容就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文学之于人类的唯一性在于她能够提供心灵的叙述,能够提供深刻的美。沉浸于某一首诗,某一部文学作品,在心领神会之际,必然呈现一幅画境或一幕戏景,使人神魂为之钩摄,假设惊假设喜,无暇旁顾。内心充满着一种天国的而非人间的高兴,霎时间,一切爱恨悲喜都烟消云散了。此刻所流露的情绪皆这种美的体验无法言说,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高兴,以美启真,以美导善,以美怡情,让人感到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1以美启真黑格尔说:“理性要求统一,要求种族共同性;自然要求杂多,要求个性,人需同时服从这两种法律权威。在这些对立面的冲突中,美感教育所要做的正是要实现调停与和解的要求

3、。因为按照席勒的看法,美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欲念、感觉、激动、情绪涵养本钱身就是理性的,因此理性、自由和心灵也就解除了它们的抽象性,和它的对立面,即本身经过理性化的自然,统一起来,获得了血和肉。这就是说,美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就是真正的真实。黑格尔,1979:78求真是智育的目的,宣扬理性。以美启真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而言,注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感性是理性的根底,理性是感性的升华。一方面文学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通过形象进入审美的世界,在审美的世界,人的感官和人的心灵得到慰藉与滋养,增强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另一方面,不局限于这种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而是回升到理性求真,求得各学科

4、门类的知识,求得人生的智慧。培根的?论学习诠释了“知识、“能力“、智慧的关系。知识是根底需要转化为能力,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寻求智慧。?白鲸中对于捕鲸和提炼鲸油的生动描述,梅尔维尔查阅了大量的捕鲸文献。如何寻找鲸油,如何辨认,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捕捉白鲸并最大限度地提炼鲸油,梅尔维尔都做了生动细致的描述,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捕鲸著作。?变形记、?城堡是作家本人哲学思想的直接体现。萨特在?恶心中,通过主人公洛根丁对这个世界的一切感到“恶心,展现了自己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文学批评是文学审美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局部,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精神分析等文学批评理论是文学审美活动的

5、理性规范,并为其提供理性引导。审美实践活动不能短少理性因素,因为理性因素对于审美能力的定向开展和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不是纯正的感性教育,而是感性与理性融为一体的教育。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开展过程中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而中华民族强调“心的文化得到了认同,如“明心见性。“心的文化强调心的作用,提倡将情感提升为理性精神。外国文学中的理性精神可以追溯至柏拉图,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欲望三局部构成,正义的人必须让理性统治激情,让激情抑制欲望,国家的统治者需要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外国文学提供了不可胜数的追求智慧,寻求理性的文本。少数民族大学生阅读外国经典文学作品过程中,通过理性思维活动

6、,阅读,分析,感悟,总结人类文化深层规律。阅读学习外国文学,在已有的根底上,进一步增强了对文学、审美的知识、理论、办法、技巧的掌握,提高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这是理性教育;有了这些理性教育,加之审美实践的感性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合多种文化元素,深化自身的艺术发明意识和审美活动意识,从而加深对外国文学作品和审美经验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2以美导善蔡元培认为美感有两种:一为优雅之美、一为崇高之美1997:522。美育的目的在于美化心灵和塑造人格,不断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文学天然与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性中的理想和崇高是美的终极体现。外国文学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基本指向对

7、人的普遍关心,也就是保持对理想和崇高的向往和追求。文学大师坚守人文精神要观照人的生命价值和人的生存现实,对时代、社会以及人进行深刻宏大的哲学思考,对社会深度介入。经典的文学作品充斥了对人生命价值和生存现实的观照、思考与终极关心。这些作品无论对人性善的赞美与表扬,还是对人性恶的揭露与鞭挞,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展现着人性美。雨果的?悲惨的世界宣扬了人性善。人与生俱来的悲悯、同情、宽容,仁慈在冉阿让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冉阿让的以德报怨使沙威良知复苏,回到生命的本真状态。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赞扬了安东尼奥所体现的慷慨、无私、真诚、仁爱等人性光芒的一面,同时也批判了夏洛克所体现的人性中贪婪、嫉妒

8、、残忍等卑鄙的另一面。戈尔丁的?蝇王批判了人性恶,对恶的严厉批判就是对善的强力表扬。“蝇王是人内心邪恶的象征,每个人有邪恶的存在。这就导致了象征理性的皮吉被砸死,导致了明了真相的西蒙被杀害。霍桑的?红字中,白兰勇敢面对自己的罪责,承当相应的惩办,以自己的坚忍、勤劳、施予使象征通奸Adultery的红字转化为“才干Able和“天使Angel。勇于担当,知错能改体现了人性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虽然揭示了美国梦破灭的主题,但同时肯定了对理想的追求。盖茨比的了不起就在于他对理想的执著。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理想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所以当他的理想幻灭后,他也就失去

9、了存在的意义。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长期的碰撞、交流、融合,认同了善即美的文化心理,如孔子的“尽善方为“尽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彝族长诗?一条彩虹、布依族传说?极老多采青石盖天都蕴含同一主题,善是一种心灵美,是人生的至美境界。外国文学作品提供了跨民族的证据,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阅读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过程中,以阅读的审美活动激情导欲,不断完善人格,提升精神境界。善是德育的目标,而德育重抽象的说教,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所以,在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干燥的德育说教,其效果甚微,也就难以到达陶铸情操、修养性情、健全人格之目的,不易造就出合乎社会群体利益的合格个体。阅读的审美活动,以活的形象展现的

10、生命活动过程和生活图景,人们融于这种生活图景和生命活动过程之中而得到陶冶与历练。在感同身受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关心,培养同情心、正义感、博爱精神,提高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判断能力和急公好义精神,使民族之间、群体之间具有凝聚力,使社会文明有序与亲敬和谐。聂振斌,20083以美怡情蔡元培认为:“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了的情感。我们每每在听了一支歌,看了一张画、一件雕刻,或是读了一首诗、一篇文章以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这种使命不仅仅是使人人要有饭吃,有衣裳穿

11、,有房子住,他同时还要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以外,还能去享受人生。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更加知道了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情便不期然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1997:614以美怡情就是能过有品位,有生机,有情趣的人生,就是将艺术纳入人生,成为生活的艺术。在无为而为中,找到生命的宁静、淡泊、豁达、恬淡,到达生命自身和生命与生命之外的和谐。性情在怡养的状态中,必定是健旺的,生发的,高兴的。喧嚣的尘世驱使着人们为追求功名利禄而奔走劳碌,再也没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而文学可以让我们逃离现世,进入久违的审美世界,获得审美的自由。?贝奥武甫体现了七、八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兼有氏族时期的英

12、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展现了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交替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狄更斯的驰名小说?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双城记生动再现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生活画卷;?死魂灵、?装在套子里的人深刻表现了沙皇时期俄国人民对抗沙皇农奴制的斗争情景;果戈理创作的喜剧?钦差大臣,揭露出了俄国官僚阶层中的真实的黑暗场景。史诗和小说带给读者活的生活图景,读者融入这种生活图景,以情感为中介把自身和对象沟通起来,使主客界限泯灭、物我为一、情景交融,从而得到浸染和和熏陶。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对大自然所做的唯美赞颂。美国诗人惠蒂埃?大雪封门描摹了新英格兰

13、的田园风情。弗罗斯特?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修墙、?摘苹果之后等描写新英格兰地区乡间人民的日常生活,诗歌朴素中寓有深意。连同所有优秀的诗人,迪金森有关死亡、爱情、自然、永恒等含义隽永的小诗,庞德的意象派诗歌都使读者刹那间见终古,微尘中见大千。在那一刻的心领神会中物我两忘,怡然自得。少数民族浸润在天地之美的闲适、浪漫、充实的生活中,较少功利的追求,几乎每个人都是诗人、歌手、艺术家。每一件生活琐事都富于诗情画意,在歌、舞、织、绣中颐养性情,体验着艺术人生。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现代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失去了本民族原有的审美性情,陷入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奔走忙碌,精神一片荒原。少数民族大学生

14、通过阅读审美活动的陶冶,唤醒自身的民族审美潜能,沟通古今中外,获得自由高兴的本事,即审美能力。能够发现美,观赏美,发明美,将美融入生活。审美的生活化,让少数民族大学生顺利走完每一次的经验历程,获得完整的日常经验同时,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升华为审美经验,实现生命的丰盈、和谐和庄严,可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4结语外国文学是对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文学作品的泛称。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的最大差别在于提供一种跨文化视阈。在跨文化视阈下,实现各民族文学,文化的互识、互证、互补。无论种族、国家、文化、文学较少功利色彩,都关注人类的命运、生死、自然、感情等共同之处,外国文学以人类所关注的共同形象浸润各民

15、族大学生的心智和情感。人文精神中渗透的生命基本性和审美多元性,对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宽容的对待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尊重和接纳各种的文化的差别,形成一种美感关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关心表现为不同国家、民族、种族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表现为人们对个人、社会、宇宙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期待。而这种关心恰恰是人性中所共通的,它能够在心灵的最深处打动每一个人,从而实现彼此间的沟通和理解。易晓明,2008参考文献:【1】黑格尔.美学: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聂振斌.论美育的精神本质与人文价值J.美育学刊,20081.【3】易晓明.论美育在当代审美文化中的新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6).【4】中国蔡元培研究会主编.蔡元培全集第6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614.【5】中国蔡元培研究会主编.蔡元培全集第8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5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