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高三语文4月统一练习试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278765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语文4月统一练习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语文4月统一练习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语文4月统一练习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语文4月统一练习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语文4月统一练习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语文4月统一练习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高三语文4月统一练习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赣州市高三语文4月统一练习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1. (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这对破除论文“SCI至上”和“过度追求SCI相关指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科研评价的政策制定始终受人才评价和职称评聘政策所左右,把科技评价与人才评价混同,就“科研”评“科研”,评价指标单一,重数量轻质量,重论文轻应用,以评价基础研究的指标来评价所有类型的科研。由于科技评价的功利导向,SCI从一个最初为了科研人

2、员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与自己研究工作密切相关的论文索引工具,在中国逐步变成一定程度上扭曲科学研究目的,绑架科研和学术评定,让科研人员爱恨交加的核心评价指标。如今,有人戏称SCI、ESI等指标就是学术界的GDP,原因就在于这些指标与奖金、拨款等物质利益因素直接挂钩。比如,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对学校员工发表的SCI论文实行奖励制度,而且把期刊分为不同级别种类设立不同的奖励金额。(摘自李志民评价与时俱进 科研回归初心)材料二囿于评估本身的局限,没有一项体系或模式可以对评估对象进行完美的评估。科研评估也不例外。换句话说,一个科研评估体系或模式必须预载并匹配评估目的,否则科研评估的信度和效度都将无从谈起

3、。如何确立清晰且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具有可行性的评估目的,就变得至关重要。这是必须首要树立的科研评估原则。跟随评估目的而来的,是评估目的预载及体系匹配的复杂性。政府部门的评估,其目的应该更多体现在监管和促进国家宏观科研目标与任务的达成,并勇于承担公共问责。对于各大学而言,其评估目的则完全不同,要侧重于科研过程和产出,以促进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贡献为首要功能。评估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两个不同主体的评估体系或模式,必须是有差别同时有协同关联的。再次,正如绩效评估的天然局限一样,科研评估虽然是科研事业发展的必要环节,我们不能也不应该过分强调它的功能,而应该注意其应用的合理性与适切性,避免评估在科研和高教

4、发展中的过于强势,导致评估主义的泛滥。日本的科研审计文化、台湾的SSCI综合症、香港的科研绩效主义都受到社会各界及专业团体的广泛批评,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负面典型和前车之鉴。科研评估的目的性、复杂性和合理性,决定了科研评估的第四个原则创建和采用各类科研评估体系的慎重性。在采用某一种评估体系或模式之前,对它的背景、原理、适切度、正负面效应都应该作全面、科学和文化的综合了解,而不是仅仅限于技术操作层面上的肤浅理解,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借鉴而来的国际经验(包括SCI论文指标体系),这点尤为重要,而文化理解就显得十分关键。吃透其原理、精神及背后的复杂背景,才不至于盲目模仿、食洋不化。解决之道,当

5、然不是坐井观天、闭门造车,而是拿出勇气、敞开胸怀、面向世界,强化和海外华人学者的深度合作。(摘自李军破“SCI至上”,科研评估如何改进)材料三以SCI论文数量、被引次数、ESI高被引论文数量等指标为依据的科研评价方法常被比喻为计件制,即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这种评价模式在制造业广泛存在,适用于重复性劳动,而并不适用于创新性劳动,否则只能激励科研人员以牺牲创新性为代价去追求数量带来的回报。创新性劳动的评价应该以创新程度为基础,劳动成果应该差别对待。普赖斯奖(科学计量学领域)获得者Francis Narin于1978年提出了关于科研评价中定量与定性

6、指标关系的观点,他认为论文数量、被引次数等指标虽然最客观,但是离被评价对象真实状态最远,而离被评价对象真实状态最近的指标是同行评议。他的观点影响了一代科学计量人。莱顿宣言(2015年4月22日发表于Nature)倡议:定量指标可用于支撑同行评议,但不能取而代之。遗憾的是,在评价实践中,同行评议往往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同行评议无效。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是同行评议的典范,至今在全球享有盛誉。英国的科研卓越框架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作为全球科研评估的典范,也几乎完全依赖于同行评议。同行评议制度的公信力依赖于良好的学术环境与公正的科学家。从诺贝尔

7、奖的评选过程来看,公开似乎不是必要条件,但在难以保证评审人不被非学术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同行评议过程接受全社会监督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开放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是开放科学(Open Science)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开放评审人身份、开放评审报告、开放参与评审三种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同行评议过程中的不透明、缺乏激励等问题,目前在一些学术出版集团、学术期刊、学术组织中颇受欢迎,例如,PLoS(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BMC(BioMedCentral出版社)、Nature Communications、EMBO(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等等,而且加入开放同行评议的出版

8、集团、学术期刊、学术组织越来越多。(摘自李军理性对待“SCI” 用好“同行评议”)(1) 下列对“SCI至上”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是一项是( ) A . “SCI至上”是以评价基础研究的指标来评价所有类型的科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科研的目的,绑架科研和学术评定。B . “SCI至上”是把科研人员寻找相关论文的索引工具变成对科研人员的核心评价指标,从而将科研工作引上错误的方向。C . “SCI至上”忽视评估本身的局限,用存在缺陷的体系或模式去评估对象,这种本身并不完美的评估没有信度和效度。D . “SCI至上”实际上是依赖SCI的计件制来评估科学研究,这种只适用于重复性劳动的评估模式并不适用于

9、创新性劳动。(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 材料一引述国内大学实行SCI论文奖励制度的事实,是为了批判科研领域过于重视物质利益、一切向钱看的错误倾向。B . 材料二引述“科研审计文化”、“SSCI综合症”、“科研绩效主义”等受广泛批评的事实,意在说明任何评估都有局限。C . 材料三将以SCI数量等指标为依据的科研评价方法比喻为计件制,运用比喻论证,化抽象为具体,说理生动形象。D . 材料三引述普赖斯奖获得者Francis Narin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有力地说明了“同行评议”的重要。(3) 下列研究结论,不支持材料一基本观点的一项( ) A . 研究者

10、发现,量化指标对研究型大学设置更大的目标和更高的标准具有正面影响,它可以促使大学参与到追求更高质量的全球竞争体制之中。B . 大阪大学石川真由通过研究发现,对排行榜的运用无法确保不同年龄阶层的学者之间的公平,反而造成英美学术圈主导世界知识话语的趋势。C . 拉美学者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在全球排名和科研评估下的科研人员和学者,没有人能逃避“标准化”“商业化”和“同质化”的控制。D .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泰瑞伊哥顿教授观察到,英国大学体系中弥漫着唯审计和问责是瞻的风气,似乎人文学科将在这种灾难中彻底死去。(4) 根据材料二,概括科研评估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5) “同行评估”有什么优越性?请根

11、据文意进行归纳。 2. (14分) (2017高三下银川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晒出一片秋实洪忠佩篁岭村的日子滑入秋天,家家户户的晒楼便展现出一幅幅晒秋图,明艳、质朴,既有齐白石画中的笔墨意趣,又有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新鲜生动。鳞瓦、屋檐,恰到好处地成了画框,布局简单,却在交叉中有变化,搭配得近乎完美。走进篁岭村的一刹那,我的双眼立即被这样的画境吸引住了,甚至忘了看村口花圃的颜色,以及木坊上“渔樵耕读”的雕饰。其实,篁岭的出身平凡,只是婺源石耳山上的一个典型山村,一百多户人家,挤挤挨挨地蛰居在山腰上。在久远的年月里,满山翠竹青松,水口林立着红豆杉、香榧、香樟、枫香,“其地多竹,大者径

12、尺”,历史上,此地的竹海也相当壮观。篁岭山陡路窄,很难看到一块宽敞的平地,村庄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大多是两层的结构:墙脚山石砌起,一层大门口朝着路,二层开后门架天桥临着山,屋顶鳞瓦,墙体斑驳,大体是黑白色调,也有黄泥红砖裸露的砖墙。而五桂堂、怡心楼、书院、客馆,无不精雕细刻,称得上是村庄有名的“大屋”。山村周围,茂林修竹,屋宇之间,鸡犬相闻,依然透着原始村落的生活气息。秋日的篁岭,天蓝得纯净,树绿得清亮,环境、空气都可以养眼洗肺。村庄一家一户楼堂前的晒栏,几乎都是用16根或者18根杉木从楼堂前抵墙而出,面朝天空,平整,伸展,放上竹编的晒簟晒盘就成了无遮无拦的晒场,当地人称之为晒楼。篁岭人家

13、晒作物没什么讲究,山里种的、地里长的,什么赶上就晒什么,辣椒、紫苏、稻谷、黄豆、皇菊(菊花)、柿子一年又一年,循环往复,他们恨不得把整个山野田地的收成都晒起来。而晒楼上色彩最为浓烈的,当属辣椒和稻谷粉墙黛瓦,配上那一盘盘红色的辣椒、金色的稻谷,正是一幅明艳而恬淡的画卷。如果说,鳞瓦与马头墙展现的是篁岭徽派建筑的“密”,那么天井与晒楼无疑是村落民居的“透”。在篁岭,农家的收成是不必问的,一看晒楼就知道。秋日里,我在天街边走近一位坐在长凳上切辣椒的老妪,她看上去有60多岁,头系方格子的阳袱(头巾)。她把两个或者三个辣椒并拢按在刀板上,一刀接着一刀,刀法娴熟,切下的辣椒一圈一圈的,散在刀板上,水滋滋

14、的,鲜润得很。等装辣椒的竹篮够上一晒盘了,就搬到晒楼上去晒。于是,空气中飘浮着一股辣辣的气味。色泽诱人的辣椒经不住晒,阳光一照就蔫了,原本满当当的晒盘晒簟里便留出了许多空隙。篁岭女人的美是呈现在日常劳作中的,她们永远是晒楼的主角。趁着好天气晒作物,虽然忙前忙后,她们的言谈举止中却有闲适自得的一面。她们觉得生活很简单,日子就是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有饭吃有事做就够了。往往,她们关注更多的是一家人餐桌上的鲜香。从一家两家,到一百多户人家纷纷把晒盘晒簟里的辣椒晒出来,那是何其壮观的场景!穿过高低不平的巷子,平视或者俯视,我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篁岭的晒秋图,感受篁岭人家对农耕文明最原生态的表达。

15、在篁岭村水口至木坊的青石板路边,有一组二十四节气的石雕。是的,一茬一茬,田地作物在生长轮回,还有什么比生命更有奥妙呢?二十四节气石雕的对面,是篁岭人家的开山之作一层层叠起的梯田,每年秋天,这里都蓄势一场稻浪。在稻子收割的日子里,篁岭人家的晒楼更加丰盈明艳。晒秋,一个多么形象的词。面对篁岭人家晒出的一片秋实,我看到了村人农耕生活的质朴,以及这片土地的殷实。(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0月21日15版)(1)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 )A . 开篇作者用齐白石的画和印象派画家的创作来形容篁岭村的晒秋情景,是说明篁岭晒秋气氛的明艳泼辣和丰盈生动的特点。B . 徽派建筑的

16、“密”和村落居民的“透”都渗入到篁岭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他们忙于秋收,却也满足于这样简单自适的生活。C . 文章倒数第2段提到一组二十四节气的石雕和层层叠起的梯田,意在说明篁岭人晒秋习俗的因袭沿革。D . “我在天街边走近一位坐在长凳上切辣椒的老妪”的描写,说明“我”对篁岭人的晒秋习俗充满好奇,要一窥究竟。E . 文章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为一体,语言典雅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篁岭晒秋图的赞美之情。(2) 文章第2段详细描述篁岭山村的情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晒秋的多重含义,请结合全文加以简要分析。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3. (16分)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