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78551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了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512009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Desig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Code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200908一侣发布20100218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计量器具Fl里看旨步七, 一 “7一 一一 一一:0命名与分类编码;JJF 1051-20093i代替JJF 1051-1996 5Desig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5k, 、 。,d2Code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本规范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9年8月18 El批

2、准,并自2010年2月18日起施行。归口单位: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本规范由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郑春蓉(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江鲲(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蒋和平(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参加起草人: 马爱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朱美娜(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JJF 1051_2009目录1范围 12命名原则 l3命名范例 - 14分类及排序原则- 25编码原则- 36分类及编码范例 37税则号 5附录A计量器具名称及分类代码(1( ;8计

3、量器具名称及分类代码 56JJF 1051-2009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对计量器具的法制管理,规范计量器具命名,便于计量器具信息 化管理,特制定本计量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 (以下简称型式批准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以下简 称强制检定目录)等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的命名与分类编码,其他计量器具可参照 执行。本规范不适用于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以及标准物质的命名与分类编码。2命名原则21计量器具的命名应简明、科学、合理、易懂并兼顾习惯。22计量器具的命名应能表征其功能、用途,必要时可

4、用它的结构、原理、材质、测 量范围或专用测量对象等基本特征加以描述。23计量器具的命名一般由主题词、测量对象和若干项基本特征词组合而成。231主题词由反映计量器具基本形貌的词或词组构成,例:“仪”、“表”、“计”、 “器”、“机”、“尺”、“规”、“装置”等。232测量对象由被测对象包括可测量的量及修饰被测对象的定语组成。233基本特征词由测量原理(一般可后续“式”)、特征描述词(一般指必须强 调的结构、材质、功能、准确度、测量范围、灵敏度等词)构成,用来区别不同用途或 不同要求的计量器具。234计量器具命名时,一般可选用1个主题词、测量对象、2个及以下基本特征词组成,一般不应超过20个汉字。

5、排列顺序一般基本特征词在前,主题词在后,测量对象居中。235具备型式批准目录和强制检定目录中计量器具主要功能的产品,应按本规范的 要求命名。24计量器具不得以计量单位命名。3命名范例 例1:辐射温度计L一主题词L一 测量对象JJF 1051-2009 例2主题词 测量对象基本特征词 例3主题词 测量对象基本特征词例4墼堡三签丛囱丛蕉壹主题词 测量对象基本特征词基本特征词例5Ic卡公用电话计时计费装置主题词 测量对象4分类及排序原则41分类计量器具按四个层次分类,第一层次体现计量器具所属计量专业大类;第二层次体 现其可测量的不同对象;第三层次优先体现其相同测量对象的不同材质、结构、原理等 特征,

6、也可体现相同测量对象的不同属性;第四层次体现其可能具有的若干具体型式或 专门名称。42排序421第一层次计量专业排序以兼顾习惯为主要原则,按长度、热学、力学、电磁学、 无线电、时间频率、声学、光学、电离辐射、物理化学等依次排序。?JJF 105l一2009422第二、第三层次计量器具排序优先与型式批准日录一致,其他计量器具参照强 制检定目录排序i第四层次由用户自行排序。43对涉及多个计量专业的多参数计量器具,列入其所属的第一序位的计量专业进行分类排序。5编码原则51计量器具的代码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均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共八位。52代码的第一层次分三个区,即通用计量器具区(代码为0149)、

7、备用区(代码为5089)及用户自定义区(代码为9099)。521通用计量器具区收录长度、热学、力学、电磁学、无线电、时间频率、声学、 光学、电离辐射、物理化学等专业计量器具。522备用区为计量新专业预留区域。523用户自定义区为用户在使用本规范时,为反映本部门的特殊需求,可以自行编制、延拓的码位,其代码仅在用户系统内使用,不进入外界数据交换。53第二、三层次分为从型式批准目录中收录计量器具区(代码为0169)、从强制 检定目录中收录且未列入型式批准目录的计量器具区(代码为7089)及本规范未收 录的新列入“型式批准目录”或“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区(9099)。54各层次代码若不再细分,在它

8、们的代码后面补 0,直至第八位。55各层次均留有空码,以备增加新的类目。6分类及编码范例61分类范例 例1:光电测距仪 光学经纬仪 电子经纬仪)l( 16 0 5 00( 1l2( 15 00( l 20 00-_ _第四层次:不做细分 第三层次:体现可测量相同测量对象具有不同原理特征 的计量器具,05为光学经纬 仪、10为电子经纬仪第二层次:体现不同测量对象,06为测距仪、12为经纬仪第一层次:体现其所属专业,0 为长度专业JJF 10512009 例2:燃油加油机 压缩天然气加气机液化石油气加气机24 0 5 0026( 15 0021 61 0 OOI_ _ _ _第四层次:不做细分 第

9、三层次:体现相同测量对象的不同属性,05为压缩天然气加气 机、10为液化石油气加气机第二层次:体现不同测量对象,14为加油机、16为加气机第一层次:体现其所属专业,1 2为力学专业62编码范例例1:红外耳温计040610 00第四层次:未细分 第三层次:表示红外耳温计列入型式批准目录,代码落入0l69,取10第二层次:表示体温计列入型式批准目录, 代码落入0】69,取06第一层次:表示热学专业,代码落入0149, 取04例2:玻璃体温计一04竖卫业第四层次:未细分 第三层次:表示玻璃体温计仅列入强制检定目录,代码落入7089,取75第二层次:表示体温计列入型式批准目录, 代码落入0169,取0

10、6第一层次:表示热学专业,代码落入01-49, 取044JJF 10512009例3:铁路轨距尺第四层次:未细分 第三层次:表示铁路轨距尺仅列入强制检定目录,代码落入7089,取83第二层次:表示尺仅列入强制检定目录,代 码落入70-89,取72第一层次:表示长度专业,代码落入01-49, 取0l7税则号为兼顾我国海关等管理部门对计量器具产品的进出口管理,本规范同时对应给出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中相应计量器具税则号。8计量器具名称及分类代码 见附录A。5JJF 10512009附录A计量器具名称及分类代码代码税则号 计量器具名称Oloooooo 长度计量器具0106000090

11、151000 测距仪0106050090151000 光电测距仪0106lOOO 90151000 超声波测距仪01061500 90151000 手持式激光测距仪0112000090152000 经纬仪0112050090152000光学经纬仪Oll2100090152000电子经纬仪0116000090158000全站仪01160500 90158000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0122000090158000水准仪01260000 90158000 测地型GPS接收机0132000090261000液位计0136000090318090测厚仪01 36050090318090 超声波测厚仪013

12、61000 90318090 x射线测厚仪 磁性、电涡流式覆层厚度测量仪0136150090318090(电涡流式测厚仪)磁性、电涡流式覆层厚度测量仪0136200090318090(磁阻法测厚仪)01362600 90318090 7射线厚度计0172000090178000尺0172750090178000竹木直尺0172770090178000套管尺01 72790090178000 钢卷尺0172810090178000带锤钢卷尺0172830090178000 铁路轨距尺0174000090178000 面积计JJF 1051-2009表(续)代码税则号 计量器具名称0i74750090178000皮革面积计Oi900000 90i78000 其他长度计量器具04000000 热学计量器具0406000090i89090体温计04060500901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