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报采访的三个问题的回答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78535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教育报采访的三个问题的回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教育报采访的三个问题的回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教育报采访的三个问题的回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教育报采访的三个问题的回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教育报采访的三个问题的回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教育报采访的三个问题的回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教育报采访的三个问题的回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教育报采访的三个问题的回答:1教育游戏与否是一种教学和学习措施?与老式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应当是如何的关系?什么样的游戏更适合被界定和应用为教育游戏?教育游戏是一种具有游戏特性和教育功用的电子游戏,它通过创设虚拟情境,引起学习者的好奇心,激发学习者的幻想、鼓励学习者去摸索。某些设计良好的游戏可以支持学习者更快更好地习得学科知识,培养技能方略,进而使学习者在轻松的氛围完毕常规的学习任务。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学习者可以在游戏中发展拓展性能力,如解决问题过程中徐徐形成的发明力和想象力,团队合伙中慢慢培养的协作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游戏过关或者升级过程中的抉择和判断力,角色扮演中与所扮演角色相应的职责和权利

2、的结识等等。所有这些能力都可以迁移运用到现实社会中,通过游戏训练形成的品质增进现实社会中人的潜能的发挥。而综合国外有关电子游戏教育应用的研究,发现游戏的教育功能可归纳为如下八个方面:1) 游戏激发快乐学习、动机学习并沉浸学习。2) 游戏可作为符号学及知识领域的学习。3) 游戏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4) 游戏提供不同领域的体验及不同能力之间的转换。5) 游戏社区被看作网络学习社区。6) 游戏提供了多重身份学习。7) 游戏激发发明性和批判性思维潜力。8) 游戏可以引起反思与学习。除此,游戏对游戏者还具有下列意义:1)探究性:教育游戏是自由性的活动,学习者在游戏中自主摸索,获取知识。如在综合实践课中,

3、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三国时代,选择三国志这款游戏,但愿学生通过游戏理解当时出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背景,理解重大历史事件,考察当时的政治制度以及各势力兴衰成败的状况等等。2)经验性:游戏协助玩家获取“亚实验”的体验。如在某些自然科学教育课程中,需要有特定场地与较长的学习观测时间,往往因為其时空的限制,导致无法贯彻学生在科学实验上的需求、欠缺完整的科学实验活动与探究过程。教育游戏可以模拟其实验环境,让学习者观测、练习,甚至是尝试错误等学习,以贯彻科学实验等目的。3)参与性:教育游戏的本质特性之一就是积极参与。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体验“沉浸、较高平衡的挑战和技能,以及控制感和满足感”,有研究觉得游戏可以

4、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环境,并不是由于它们是有趣的、快乐的,而是由于它们具有沉浸性。教育游戏可以运用声音、文字、动画和绘画等媒介形式提供丰富的视觉和空间体现手段,为学习者创设一种真实的学习情景,设立明确有趣的任务,赋予游戏内容以知识性,给学习者带来强烈的刺激和全新的感受。在这种学习情景中时间与空间动态与静态内心与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学习者在教育网络游戏的情景里可以投入巨大的热情,来接受多种挑战,在应对挑战中增强勇气、学会合伙、培养能力和体验激情。因此,教育游戏是一种教学和学习手段,是老式教学和学习的一种补充,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游戏式学习(Game-based Learning),就是“

5、寓教于乐”,但愿在游戏中嵌入教育的意义,让学生在游戏的环境中学习,增进学生学习的爱好并快乐地吸取应学的知识。在此背景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游戏研究中心进行了电子游戏分级分类研究,建立从教育角度考虑的电子游戏分类指标体系和分级原则。该原则采用学段作为分级纵向维度,即小学、初中、高中各段,鉴于小学阶段较长且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她们在认知特性、心理发展等存在明显的质的区别,因此把小学分为1-2,3-4,5-6三段,这样既比较符合科学规律又便于管理实行。若将幼儿园考虑在内,则总体上是k、1-2、3-4、5-6、7-9、10-12,共六个阶段;采用教育因子组块作为分类横向维度,即知识组块、技能方略组块、能力

6、拓展组块三大块。知识组块重要是指在电子游戏中可以直接获得的、与学科知识结合较为紧密的实用知识,这些知识一旦掌握,运用学校常规评价方式可以评测;技能方略指可以在电子游戏中可得到锻炼培养的思维品质和技巧措施,如身体协调能力、竞技技巧、问题解决、情境抉择等,这些知识一旦得到训练和加强,可以增进个体平常的学习和行为体现;能力拓展组块重要是指向将来发展的成功必备因子,例如个体社会化进程、发明力、反思能力、善于学习能力、意志力、团队合伙能力等。之因此称为能力拓展组块,一方面由于这些因素是动态渐进发展的,另一方面这些因素的个体差别性较大,再次这是为将来学习和工作的准备性素质该体系倾向于彰显游戏中积极正面的教

7、育因素。社会上已然存在诸多针对电子游戏的负面内容要素而建立的游戏分级制度,我们构建的既是一种供游戏开发者和教育实践者参照的正向描述体系,同步又是一种可供社会参照建立“不准入”原则的描述体系。故,能划归如以上体系的游戏将适合被界定和应用为教育游戏。2. 目前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承认限度和普及率如何?目前,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尝试在教学中引入教育游戏,摸索其应用成效。例如,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新成立的学校Quest to Learn(Q2L)也把游戏引入课程,所有入校的学生将不像以往那样坐在课堂上面对黑板学习知识,而是通过视频游戏,如小小大星球(Little Big Planet)、文明(Civi

8、lization),以及老式的棋盘游戏和卡牌游戏等来进行学习。校方但愿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协助学生培养对探险、数学、历史、写作、生物等学科的爱好。在台湾地区,95%的中小学使用“游戏学堂”,“游戏学堂”成为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指定网上学习使用的教育网站。游戏学堂针对台湾教育部九年一贯课程大纲所设计的线上教学课程,采用视讯、影音、动画、图片、文字等网页多媒体互动的方式,协助小朋友的课业学习,适合5-12岁的年龄层。课程内容涉及幼儿园、国语文、英文、数学、自然与科技和综合活动五大学科,是孩子研习课业的最佳工具。目前在台湾已有1000多所国中小学使用游戏课堂为辅助教学工具。在深圳南山区20多

9、所学校进行了试用,成果表白,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大陆地区,有关的研究也颇为丰富。例如,在中山市某中学选用了一种班共42 名初三学生运用课余时间统一在计算机房进行了为时一种星期的某款化学学习类教育游戏的体验,以调查学生对该款教育游戏的态度。在对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中显示:85%的同窗觉得该游戏十分有趣,55%的学生觉得“通过该游戏进行学习能让我放松心情”,78%的学生觉得“我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机会与其他同窗合伙学习”,82%的同窗觉得“玩这个游戏我可以结识新朋友”,并有64%的学生“乐旨在课余时间中使用该游戏辅助学习”,72%的学生“但愿该游戏能在学校中进行推广”。研究表白,许多同窗都

10、觉得该游戏十分有趣,可以让她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心情。任务的挑战性以及可以结识新朋友吸引她们继续玩这个游戏。同步,她们都觉得该款游戏的积分级别鉴定非常故意义,与化学元素符号相结合的级别提高是在其她游戏中都没有遇到过的。3.能否提供一两个项目校的资料,该校学习科目、学习人数、采纳教育游戏学习方式后有哪些成效和数据对比?我们中心与游戏研发公司以及教育游戏实验基地学校合伙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如,针对英语类教育游戏,研究其在小学生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与否可以激发学习者的爱好,摸索教育游戏与英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措施,以Mingoville游戏作为研究环境平台,对南京芳

11、草园小学和赤壁路小学共249名四、五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跟踪与访谈,比较研究同步在尼日利亚展开,观测尼日利亚的202位小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教育游戏(Mingoville)的体现。研究成果表白,以学生角度来看,一方面,教育游戏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另一方面,教育游戏在鼓励、吸引和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方面,特别是当游戏有文化背景和特色时具有很大的潜力;第三,与盼望的不同,调查成果表白在基于游戏的课堂上不同的因素也许会使学习者受鼓励或失去动力;第四,研究成果还表白学生们不久乐可以将教育游戏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从教师教学角度,研究发现:一方面,教育游戏可以鼓励和让那些课堂上不积极的或者不喜欢参

12、与课堂活动的学生重新参与进来。对于作业拖拉的学生,予以她们玩教育游戏的机会可以作为一种鼓励因素去增进她们完毕功课;另一方面,研究成果表白,教师乐意接受这种英语课堂上的创新,但她们缺少必要的技能和信心。教师是游戏整合于教学的核心角色。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教育游戏的教育目的也许无法实现;第三,研究成果认同基于游戏的教学使得课堂更有趣,比老式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很少能控制自身学习、甚至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的课堂更布满活力。此外,我们中心在摸索教育游戏顾客行为意向方面,与实验基地展开合伙,分别以RPG类教育游戏“学乐吧”和Flash类教育游戏“Mingoville”为研究环境,对9-12岁参与教育游戏

13、的青少年的内在动机(沉浸体验)、外在动机(感知有用)及其与游戏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从参与者的心理需要以及游戏特性两个方面探究其对游戏参与者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影响效应。研究对无锡市东林小学等五所小学的1222名四至六年级的游戏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成果表白:一方面,参与教育游戏的9-12岁青少年想不想玩教育游戏以及与否要持续地玩教育游戏会受到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即游戏系统与否容易操作与学习、该教育游戏与否会对其知识、技能、措施或者情感与态度等方面产生有利的成果、以及与否在游戏中感受到一种身心投入与由此带来的内心的愉悦。并且,这三个影响因素与教育游戏类型无关,即无论是在大型R

14、PG教育游戏还是小型Flash教育游戏中,这三个影响因素都明显正向影响青少年的游戏行为意向。另一方面,9-12岁参与教育游戏的青少年在游戏中与否感受到身心投入与内心愉悦会受到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方面是青少年追求心理成长与发展的内在心理需要,这涉及满足好奇心、摸索与发现的认知需要,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的需要以及克服挑战、体验成就的能力需要;另一方面是外部的游戏环境特性,即游戏系统界面的声光影像设计以及游戏内部的交互、奖惩以及挑战难度的规则设计。比较而言,心理需要对沉浸体验具有更大的直接正向影响,这表白,青少年在游戏中感受到的身心投入与内心愉悦更多地来自内部心理需要状态的影响。研究结论对教育游戏的设计者与开发者具有启发意义,如,教育游戏的设计理念如果仅一味地以强调“提高学习成绩”“得到更高分数”等外在附加价值来盼望吸引学习者,必然会事与愿违。设计者们需要做的是从参与者的角度出发,对参与者的游戏体验与感受予以更多地关照。例如,游戏中学习内容的设计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逻辑呈现规律,以不同的难度层级来体现,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挑战者;游戏场景的设计可以是家庭、学校和商场等参与者熟悉的生活场景,也可以是某些布满了新颖体验的冒险场景,如印第安人部落、空间站等。游戏的设计应当协助参与者在不断“过关”的体验中感受成就与愉悦,在不断“变化”的场景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