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清考复习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781529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与基础清考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基与基础清考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基与基础清考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基与基础清考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基与基础清考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与基础清考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与基础清考复习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单元一、单元二一、单选题1、粘性土由半固体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 )。A、液限 B、塑限 C、缩限 D、流限2、某土样的液限,塑限=21,天然含水量=26,则该土的塑性指数为( )。A、0.25 B、0.50 C、0.80 D、253、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大于30时,砂土的密实度为( )。A、松散状态 B、稍密状态 C、中密状态 D、密实状态4、计算a1-2时,pl和p2分别取( )。A、1kPa和2kPa B、10kPa和20kPa C、100kPa和200kPaD、1000kPa和2000kPa5、触探按其贯入方式不同,分为( )。A、静力触探和钻探 B、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

2、C、轻便触探和重型触探 D、动力触探和静力触探6、砌体承重结构对地基变形控制的主要特征值是( )。A、沉降量 B、沉降差 C、倾斜 D、局部倾斜7、计算土自重应力时,对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采用( )。A、湿重度 B、有效重度 C、饱和重度 D、天然重度8、只有( )才能引起地基的附加应力和变形。A、基底压力 B、基底附加压力 C、有效应力 D、有效自重应力9、有一基础埋置深度d=1.5m,建筑物荷载及基础和台阶土重传至基底总压力为100kN/m2,若基底以上土的饱和重度为18 kN/m3,基底以下土的饱和重度为17kN/m3,地下水位在地表处,则基底竖向附加应力为( )。A、85 kN/m2 B

3、、73 kN/m2 C、88 kN/m2 D、70 kN/m2 10、因地基不均匀、建筑物荷载差异大或体型复杂等因素引起的地基变形,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应由( )控制。A、局部倾斜 B、沉降差 C、倾斜 D、整体倾斜11、下列由试验得到的压缩系数中( )系数属于低压缩性土。A、0.10MPa-1 B、0.4MPa-1 C、0.09MPa-1 D、0.5MPa-112、在下列指标组中全部直接由试验测定的为( )。A、天然重度、含水量、干重度 B、土粒比重、天然重度、含水量 C、土粒比重、天然重度、孔隙比 D、天然重度、孔隙比、含水量13、土中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值随深度的增加变化是( )。 A、土

4、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均减小B、土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均增加C、土自重应力增加而附加应力减小D、土自重应力减小而附加应力增加14、土的压缩变形主要是由于()引起的。A、土被压实 B、土颗粒体积减小 C、空隙水被挤出 D、空隙水和气体被挤出15、地基规范按( )的大小,将地基土的压缩性分为三类。A、Es B、1-2 C 、 D、16、工程上常用( )的大小作为区分粘性土与粉土的标准。A、L B、P C 、IL D、IP17、地基规范评定碎石土的密实度可用( )指标来判别。A、Es B、1-2 C 、N D、N63.518、基底附加压力计算式为,式中d表示( )。A、室外基底埋深 B、室内基底埋深 C、

5、天然地面下的基底埋深 D、室内外埋深平均值19、已知某土样e=0.4,Sr=25%,则该土样的气相、液相、固相的三相体积比为( )。A、1:4:8 B、1:3:10 C、1:3:8 D、1:4:1020、已知某土样天然含水量=50%,则该土样的含水状况可描述为( )。A、1m3的土样,其中含水0.5m3 B、1m3的土样,其中含水0.33m3C、1kg的土样,其中含水0.5kg D、1kg的土样,其中含水0.33kg21、在偏心受压基础中,随着偏心距的增大,其基底压力分布图的变化趋势是( )。A、三角形梯形局部三角形 B、三角形局部三角形梯形C、梯形三角形局部三角形 D、局部三角形梯形三角形2

6、2、民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一般要求沉降观测的频率是( )。A、每日一次 B、每周一次 C、每月一次 D、每层一次23、对于轴心受压基础基底中心点以下地基土中的附加应力描述正确的是( )。A、同一水平面,中间大,两边小。垂直方向递增B、同一水平面,中间小,两边大。垂直方向递减C、同一水平面,中间大,两边小。垂直方向递减D、同一水平面,中间小,两边大。垂直方向递增24、液限是塑态和流态的界限含水量,也即是( )的含量。A、强结合水 B、强结合水加弱结合水 C、弱结合水加自由水 D、强结合水加自由水25、正常情况下,土的四项重度指标的大小关系为( )。A、r rsat rd r B、rsat

7、rd r rC、r rd rsat r D、rsat r rd r二、多选题1、下列描述基础概念正确的是( )。A、基础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 B、基础只承受上部建筑结构的重量C、基础由若干土层组成D、基础可分为人工基础和天然基础E、基础是一种地下结构2、基础的作用是( )。A、承受建筑物的重量B、承受地基的重量C、承受自身的重量D、扩散荷载E、可以调节地基的变形3、下列描述地基概念正确的是( )。A、地基是指基础底下的所有土层B、地基承受基础传来的荷载C、地基的沉降对上部结构无影响D、地基可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两种E、地基应有足够的强度4、土是由( )组成的三相体系。A、颗粒 B、空隙 C、气

8、体 D、水 E、有机质5、属于静力触探的符号是( )。A、N B、qc C、fs D、ps E、fak6、根据液性指数,粘性土的状态可分为( )。A、硬塑 B、可塑 C、中塑 D、软塑 E、流塑7、( )具有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的物理特征。A、淤泥质土 B、粉土 C、粘土 D、粉质粘土 E、砂土8、确定无粘性土密实度的方法是( )。A、砂土用载荷试验 B、碎石土用锤击N63.5 C、碎石土用野外鉴别法D、砂土用标贯锤击数N E、砂土用压缩试验9、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是( )。A、工程概况及场地条件 B、勘探点布置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C、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有关勘探、土工试验资料D、工程地质评

9、价E、提出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图10、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中,属于力学性质指标的是( )。A、r B、 C、a1-2 D、c E、11、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中,属于用原位测试方法确定的指标有( )。A、土粒比重 B、锥尖阻力 C、侧壁阻力 D、临塑荷载 E、天然含水量12、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工程地质剖面图中,某孔口数据标注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下水水位距离地面深度为2.8m B、66号孔口的相对标高为5.92mC、该勘探孔底绝对标高为-53.08m D、该勘探孔深度为59mE、该勘探孔底绝对标高为-59m单元三一、 单选题1、具有抗剪强度指标c、的地

10、基土是 ( )。A、碎石 B、砂土 C、淤泥 D、粉质粘土2、淤泥质土地基上基础的宽度愈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值( )。A、愈小 B、愈大 C、与基底宽度无关 D、基底宽度大于3m时愈大3、需要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的是()。A、基础宽度1m、埋深0.5m B、基础宽度2m、埋深0.5mC、基础宽度3m、埋深0.5m D、基础宽度4m、埋深1.0m4、相同地基上的基础,当基础宽度相同时,埋深愈大,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值( )。A、愈小 B、愈大 C、与埋深无关 D、按基底下不同土的类别而定BA5、以下莫尔圆与抗剪强度线的图中,土不会发生剪切破坏的是( )。DC6、地基土处于剪切破坏的极限

11、平衡状态时,莫尔圆与抗剪强度线为( )图。BADC7、剪切试验条件中快剪是指( )。A、不固结不排水剪 B、固结不排水剪 C、不固结排水剪 D、固结排水剪8、剪切试验条件中固结快剪是指( )。A、不固结不排水剪 B、固结不排水剪 C、不固结排水剪 D、固结排水剪9、剪切试验条件中慢剪是指( )。A、不固结不排水剪 B、固结不排水剪 C、不固结排水剪 D、固结排水剪10、同样的土在以下剪切试验条件下测得抗剪强度最大的是( )。A、不固结不排水剪 B、固结不排水剪 C、不固结排水剪 D、固结排水剪11、同样的土在以下剪切试验条件下测得抗剪强度最小的是( )。A、不固结不排水剪 B、固结不排水剪 C

12、、不固结排水剪 D、固结排水剪12、某柱下独立基础,埋置在厚5米的均匀分布的粉质粘土中,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系数,然重度 ,基础埋深2米,基础底面尺寸为2.5m4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A、188.25KPa B、190.8KPa C、195.9KPa D、272.4KPa13、某柱下独立基础,埋置在厚4米的均匀分布的粘性土中,粘性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系数,天然重度 , 基础埋深1.5米,基础底面宽度7米,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A、179.2KPa B、164.8KPa C、160KPa D、145.6KPa14、某墙下条形基础,埋置深度5米,持力层为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系数,天然重度 ,基础底面以上各层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基础宽度2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