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77564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3、背诵全文。2.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3、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3. 教学用具 课件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了。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

2、的一种奏章。2、前人评价: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二、明确教学目的和重难点三、背景简介李密,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

3、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四、读课文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轻声朗读这篇文章。诵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你领悟到感情。(配乐朗读)(点评读:大家读的非常的流畅、整齐,但是感情不足,相信我们在分析完文章之后,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五、分析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叫“陈情表”,那文中是谁向谁陈情,说的又是什么事呢?师:是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家有祖母需要奉养,不能应诏赴任的实情。李密写这篇表文想要达到的目的,用原文的话回答应该是(“愿乞终养”)。关于李

4、密、关于晋武帝,以及当时的情况,也就是写作背景,在我们的学案中都有详细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简练地概括出,晋武帝执意要李密出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拉拢人心,显示皇恩浩荡,因为李密在蜀汉曾经做过官,出使过东吴,具有一定的外交才能;另一个原因就是李密因孝闻名,借李密来推行自己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可是李密家有96岁的老祖母,夙婴疾病,且李密又是蜀汉降臣,心系蜀汉,故无法也无心出仕,因此写了这篇奏章推脱朝廷的任命。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陈情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读者,而是靠杀戮和阴谋夺得政权,为人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司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构思这样一篇文章,如何去表达才能既不招祸,又达到自己的目的,让皇上答应他

5、的请求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那么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确,在李密写给晋武帝的这篇表文中,主要是牵涉到了三个人物,他们是(祖母、晋武帝和李密自己),那围绕着三个人物的关系,李密都陈述了哪些方面的情呢?(谁来说说,通过之前的阅读,你所体会到的有哪些方面的“情”)(生:)师:文中李密陈述的自己对祖母的孝情,对晋武帝的忠情,还有自己内心当中因身世凄苦,因不能做到忠孝两全而产生的苦情、为难之情。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李密是如何来陈述这些“情”打动晋武帝的。首先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一段,李密上来就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这句

6、话在这一段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总摄、统领的作用,统领全段)为什么说是统领全段呢?(因为下面李密就把他遭遇的不幸一一地给我们分层列了出来)我们看看都有哪些不幸,分几个层次?(四层,第一层是?“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见背”“志”“夺”什么意思?孔雀东南风“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府吏见丁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父死母嫁。从小就无父无母确实让人同情。第二个不幸是?“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从小就体弱多病。这也幸亏有祖母的慈爱、关怀与精心照顾,才得以存活下来,所以李密怎能不由衷地感激祖母的抚养之恩呢。第三个不幸是?“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7、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家中人丁衰微,内外无亲。交代这一点,家中基本什么人也没有,就我一个,还有什么作用?-为下文作者强调对祖母“区区不能废远”作好了辅垫。作者尽孝责无旁贷。第四个不幸是?“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祖母长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前面李密已经说了,家中能尽孝的就他一个人,所以可以说李密现在是祖母唯一的感情支柱和生活依靠,他怎能对祖母置之不理呢。)从以上的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顾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他们之间的这种祖孙情和一般的一不一样?(不一样,是一种特殊情境下的孝情)这样他们祖孙之

8、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概括为?(相依为命)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家找一找看看是哪些句子。(“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那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作者开篇便述说自身遭遇不幸的苦情,以及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目的是什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生:)师:让晋武帝了解自己的苦处,并以此表现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情深似海,希望借此能够打动晋武帝,博得他的同情,使其能设身处地为自己想想,不再征召自己出仕。那作用呢?想一想,分析一下,这一段在全文内容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或者说为作者达到自己上表的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辅垫)师:为下文提

9、出“愿乞终养”的请求作好了必要的铺垫。在感情基调方面这一段又有什么作用?(生:)应该说第一段的这些描写是凄楚哀婉的,是感人肺腑的,这就奠定了文章悲凉的感情基调,让晋武帝一开始便落入了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所以我们在读这一段时,一定要注意语速要放得慢一些,语调要低沉一些,应该读出(沉重、凄苦),似乎在叙述一个悲惨的故事一样。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却又对他步步紧逼,我们把朝廷逼迫的句子读一读。(“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上至中央下到地方,从大家读的语气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什么?(各级逼迫的那种“急”.)那面对朝廷的步步紧逼,李密陷入了怎样的处境当中?课文是怎么说

10、的?(生:“臣欲奉诏奔驰实为狼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处境?(进退两难的窘迫境地,忠孝不能两全)“进”难在哪?(进则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退”又难在哪?(退则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朝廷的“知遇之恩”体现在哪?(“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李密列举这些想说明什么?我李密不是一个心里没数的人,我对朝廷的器重充满了感激,就像他说的“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样,(“臣欲奉诏”)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说是李密的真情流露,既有忠诚之心,又有孝顺之情,但忠孝不能两全,似乎让读的人也不由得为他着急。我想晋武帝当时也一定会有和我们一样的感受。所以我们在读这一处时要读得快一些,读出前面的感激,

11、后面的急和为难来。晋武帝看到文章这里,我觉得应该能有点被这份苦情、孝情、忠情打动了,但是,李密此时并没有直接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为什么呢?(时候还不到,时机还不成熟)。因为啊,李密知道,如果马上提出要求,凭他蜀汉旧臣的特殊身份,晋武帝一句话就可以把他驳得哑口无言。下面我们就假设一下,你们就是晋武帝,李密说我和祖母都挺苦的,我现在要奉养祖母以尽孝心,所以我不能出去做官,你们会怎么说?六、结束语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课后请大家认真阅读学案上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这篇文章,进一步感悟有关“孝”这个话题。 课后习题 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