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诊改制度要创新思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3).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774781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建立诊改制度要创新思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建立诊改制度要创新思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建立诊改制度要创新思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建立诊改制度要创新思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建立诊改制度要创新思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3).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建立诊改制度要创新思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3)3建立诊改制度要创新思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3建立诊改制度要创新思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3建立诊改制度要创新思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3)的全部内容。#教育教学理论

2、学习材料之三(2018)建立诊改制度要创新思维教育部提出要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体会到,建立教学诊改制度需要创新思维方式,形成“四化”态势。一是底线思维。建立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制度,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之所以要提高质量,是因为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进入新时代,学生不是没学上,而是要上好学。因此,守住质量底线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二是战略思维。教学诊改工作诊断的是当前现状,改进的是当前不足,目的是实现既定目标.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和

3、紧迫性,学校、教师、学生要真正面向未来,科学合理确定各自的质量目标,同时立足当前,对症下药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三是系统思维。教学要有高质量,既要着眼于整体,又要优化要素、结构和环境。要服从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全面把握影响质量的要素,优化诊断点的设置,在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四是辩证思维。在建立教学诊改体系过程中,一要注重运用“两点论,既要增强自信,坚持已有的质量管理成果,又要看到不足,基于教育信息化构建新的质量管理体系.二要运用重点论,找准突出问题、抓住关键问题,在关键点和症结点上

4、出实招、出妙招。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职业院校教学的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四要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夯实学校、教师、学生的不同主体地位。五是创新思维.教学诊改是一次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要围绕谁诊改、诊改什么、怎样诊改、什么时候诊改等一系列问题,立足学校实际,突出问题导向,确定诊改要点,选择诊改方法.六是精准思维。教学诊改中,诊断不是目的,整改才是关键,而整改的有效性取决于诊断的精准性,为此要做到数据准确、结论可靠、措施实际、反馈及时。创新了上述六种思维方法,就要努力形成教学诊改的“四化”态势。一是常识化。建立健全教学诊改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的基

5、本常识,不是“高大上”要求。教学诊改是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要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形成提高质量人人受益、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共识。二是常态化。职业院校要保证并不断提高质量,就必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诊改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诊改是保证质量的一种新机制,是学校治理的一种日常性事务,必须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常规化。从教学诊改顶层设计的目的来看,它属于一种常规化工作,应具有稳定性、可预见性和可操作性.为此,要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确立一套完整的标准,明确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形成一个完全的流程图,做到主体明确、职责清楚、规则完备、运转流畅、修正及时,真正通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学校提升质量.四是常设化。项目推进和接受评估一般都是由临时性的机构完成的,而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教学诊改应由常设部门承担相应的职能,以机构存在的长期性、固定性来保证教学诊改的日常性、经常性、权威性.同时,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为诊改提供数据系统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