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074-2020 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标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773350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4074-2020 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37T 4074-2020 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37T 4074-2020 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37T 4074-2020 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37T 4074-2020 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7T 4074-2020 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T 4074-2020 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标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91.020P 5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40742020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标准The standards for beautiful village construction of Shandong2020 - 08 - 20发布2020 - 09 - 20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T 40742020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25村庄整体布局26村居建筑37村容环境58公共设施69基础设施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城乡规

2、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建平、邵光平、胡丽娜、李若冰、李小寒、张竞、盖帅帅、鲁敏、张郭艳、苏娜、战彪、崔相楠、吕刚、陈泽、刘春巍、梁树阳、张乃征、孔令华、范甲旭、夏鸣晓、张楚、郭艳利。8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的目的及基本原则、村庄整体布局、村居建筑、村容环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辖区内美丽村居省级试点村的建设活动。山东省美丽村居的设计、建设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3、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6标准电压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0039农村防火规范GB/T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标准GB 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T 50824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091农村房屋建筑抗震技术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美丽村居beautiful villiages纳入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的,地域文化鲜明、建筑风格多样、田园风光优美且能彰显“鲁派民居”新范式,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齐鲁样板村庄。3.2历史文化名村historic and cultural

4、villages经国家有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予以确认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庄。3.3历史建筑historic building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GB/T 503572018,术语2.0.103.4传统风貌建筑traditional style building除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外,具有一定建成历史,对历史地段整体风貌特征形成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GB/T 503572018,术语2.0.113.5绿色建

5、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GB/T 503782019,术语2.0.1 4 基本原则4.1 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立足村民主体地位,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积极宣传和引导村民参与美丽村居的建设工作,广泛听取和吸收村民意见,共建共享美丽村居建设成果。4.2 规划先行、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编制村庄规划及村庄设计,统筹考虑建筑布点、环境整治、景观风貌、设施布局、公共空间等内容,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4.3 经济适用、绿色低碳合理利用闲置村居及用地,优先利用当地材料,使用易栽植、

6、易维护的乡土植物,全面落实节地、节材、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倡导绿色村居建设。4.4 地域传承、特色多样注重保护、挖掘和传承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民俗等特色资源和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4.5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合理安排建设任务和建设时序,发挥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村庄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美丽村居建设有序推进。5 村庄整体布局5.1 一般规定5.1.1 村庄各类建设项目应符合相关规划。5.1.2 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各项建设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保护规划。5.1.3 村庄建设不得占用永久性基本农田,应避开重大自然灾害易发区和生态敏感区。5.1.4 村庄

7、无障碍建设应执行GB 50763的相关规定。5.2 村庄整体布局形态5.2.1 现状片区应在尊重原有的肌理和格局的基础上,完善和优化整体空间布局形态。5.2.2 新建片区应在完善乡村自身功能的前提下,根据自然地形地貌和村庄历史文化特征,灵活采用空间布局形态。5.2.3 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的空间格局、空间尺度,不得改变或破坏其整体空间布局形态。 5.3 村庄景观风貌建设5.3.1 村庄景观风貌建设应体现村庄自身特色,并符合山东省乡村风貌分区的建设要求。5.3.2 处理好现状片区与新建片区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保持村庄景观风貌的整体性和完整性。5.3.3 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

8、落应保持传统的历史风貌,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6 村居建筑6.1 一般规定6.1.1 新建及改扩建村居建筑,应充分考虑乡村实际情况,积极征求村民意见,尊重当地宗教、民风、习俗等文化特点,充分考虑少数民族聚居地等地区的特殊性。6.1.2 村居建筑的功能应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6.1.3 村居建筑风貌进行整体控制,既有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应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及风貌,新建建筑应体现地域特色。6.1.4 既有建筑改扩建应以功能升级、风貌延续为主,弱干预、微改造。6.1.5 新建及改扩建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应考虑使用的灵活性和改造的可能性,做到地方传统工艺

9、与国家标准有机融合。6.1.6 新建及改扩建村居建筑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6.1.7 新建及改扩建村居建筑的防火要求应执行GB 50039的相关规定,抗震设防要求应执行DB37/T 5091的相关规定。6.1.8 纳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应对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进行充分研究,妥善保护、精心修缮、适度利用。宜使用当地工匠,传承传统建造技艺。6.1.9 鼓励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积极推广绿色建筑。6.2 风貌引导6.2.1 新建及改扩建村居建筑应保护和延续传统风貌,做到: 合理参照国家政策,注重普适性; 充分借鉴地方经验,注重实用性;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兼容性;

10、 作为村居建设典范,注重引领性。6.2.2 门窗、墙体、屋顶、院墙、院落、细部应根据“鲁派民居”总体风貌特征和各分区典型建筑风貌特点,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形成兼有传统地方韵味和时代特征的“鲁派民居”新范式。6.2.3 鲁中山泉林田风貌区村居建筑应随坡就势、错落有致、体量小巧、色彩协调,与自然环境和谐一体。墙面主材质宜以石材、青砖、涂料、木材为主,主色调宜以青、灰色调为主,可采用青瓦、水泥瓦的坡屋顶形式。 6.2.4 胶东半岛海韵山光风貌区村居建筑布局应自然有机,轮廓线丰富多变,色彩饱和,体现山光海韵的视觉形象与开放融合、人文风情并重的村居风貌。墙面主材质宜以石材、红砖、涂料为主,主色调宜以红、

11、白、灰色调为主,可采用红瓦、草顶为主的坡屋顶形式。 6.2.5 鲁西南山水人文风貌区村居建筑应端庄大气,富有文化内涵和形式韵味,与山水、田园环境和谐一致,体现清新、雅致的村居风貌。墙面主材质宜以青砖、石材、涂料、泥面为主,主色调宜以青、灰、白色调为主,可采用青瓦、水泥瓦为主的坡屋顶或平坡结合的屋顶形式。6.2.6 鲁西北生态田园风貌区村居建筑应布局紧凑,形式稳重大方,色彩自然,体现富有质感和朴实之风的村居风貌。墙面主材质宜以红砖、青砖、涂料、夯土为主,主色调宜以黄、红、灰色调为主,可采用红瓦、水泥瓦为主的平坡结合的屋顶形式。6.3 建筑设计6.3.1 既有建筑6.3.1.1 村庄留存老建筑改造

12、,可采用以下方式: 村庄留存的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质量情况进行合理加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经济可行的方式修缮利用; 与村民生活生产方式、习俗、审美观念密切相关的闲置老民居,可结合乡村旅游的建设改造为具有乡土风情的民宿、传统手工作坊等,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村庄中的老厂房、仓库,可结合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改造为公共用房或产业附属用房等。6.3.1.2 既有建筑的整治应保护建筑的年代印记,采用安全性整治、功能性整治、外立面整治等方式保存村落发展的痕迹。6.3.1.3 外立面整治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立面形式采用合理的方式,并注重村庄整体的统一性和协调性。6.3.1.4 村庄危旧村居建筑的处理,应符合农

13、村危房改造的相关要求。6.3.2 新建建筑6.3.2.1 新建建筑应延续原有乡村肌理,与既有建筑有机融合,注意新老建筑相互协调。6.3.2.2 村庄公共建筑应结合村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合理的布局方式。宜采用院落式布局,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关系。6.3.2.3 村居建筑户型应充分满足使用合理性、功能连续性、空间私密性、建筑美观性、风貌协调性等要求。根据村民实际需求灵活布置附属库房、圈舍、农用车停放场地等功能空间,面积分配应适当,建筑层高应适宜。6.3.2.4 村居建筑体量应在地方传统建筑尺度的基础上适当优化,与地方传统空间有序衔接。6.3.2.5 村居建筑色彩应基于传统建筑和地方材料进行选择,与既

14、有建筑保持色调一致。6.3.3 建设节能及新技术应用6.3.3.1 提倡农村绿色建筑,建设节能遵守以下原则: 提升村居建筑的主动采光(遮阳)、通风和保温性能,节约能耗; 总平面布局、建筑朝向和种植绿化应利于夏季和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利于在冬季直接获取太阳辐射; 合理划定开窗面积,门窗可选用与村居建筑色彩基调相适应的中空玻璃、塑钢窗框等经济易行的节能门窗; 合理选用适合当地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如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沼气和生物质燃料等。6.3.3.2 提倡材料循环利用,鼓励危房、旧房拆除后产生的建筑材料进行再利用。提倡本土材料的应用。6.3.3.3 在保证村居建筑整体风貌协调的

15、前提下,提倡使用新型建材和现代施工工艺,提升村民生活质量。7 村容环境7.1 生态环境7.1.1 水、大气、声、土壤环境质量宜达到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7.1.2 实施小流域生态清洁工程,对村庄及周边的江河、沟渠、池塘的水体进行清理保护,制定定期清洁清淤安排,并保持水体清洁和水流通畅。保护原生植被,岸边宜种植适生植物。7.1.3 村庄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废弃农膜基本回收;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7.1.4 严格划定禽畜养殖区域,人畜分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7.1.5 村庄宜发展无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绿色产业。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