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附件2:媒介素养专项研究项目申请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277296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88附件2:媒介素养专项研究项目申请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888附件2:媒介素养专项研究项目申请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888附件2:媒介素养专项研究项目申请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888附件2:媒介素养专项研究项目申请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888附件2:媒介素养专项研究项目申请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88附件2:媒介素养专项研究项目申请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88附件2:媒介素养专项研究项目申请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媒介素养专项研究项目申请书登记号项目序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专项研究项目申 请 书课 题 名 称 媒介素养教育学科体系建构研究 项 目 负 责 人 闫 欢 负责人所在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填 表 日 期 2008年5月27日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8年4月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专项研究项目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和中广协会媒介素养浙江传媒学院研究培训基地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人(签章) 年

2、月 日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请用计算机如实填写。二、申请书报送一式5份,其中1份原件,4份复印件。三、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通讯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政编码:100866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浙江传媒学院研究培训基地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学源街998号,浙江传媒学院媒介素养研究培训基地邮政编码:310018一、数据表课题名称媒介素养教育学科体系建构研究主题词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教育学 学科体系建构负责人姓名闫 欢性别女民族汉出生日期1972 年 5 月 3 日行政职务中心主任专业职务副教授研究专长传播学理论、媒介素养理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理论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最后学位博士担任导师硕士生

3、导师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吉林省长春市所属系统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传播系东北师范大学媒介素养课程研究中心联系电话13578753901通讯地址吉林省 长春市 净月大街 2555号邮政编码130117主要参与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 作 单 位孙宝国男1968年9月高级编辑新闻理论电视理论研究生博士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北方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广协会北方学术研究基地常务副秘书长杨旭东男1973年6月副研究员教育哲学研究生博士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 洁女1978年5月助理研究员媒介素养教育、政治传播、影视传播研究生博士中国传媒大学高等

4、教育研究所郑 军男1967年8月副教授新闻理论媒介素养理论研究生硕士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系袁 磊男1978年8月讲师教育技术学理论 课程理论研究生博士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严 俊男1968年5月副教授新闻理论研究生硕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新闻系周大勇男1972年1月讲师广告理论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生硕士吉林大学文学院广告系孟 翀男1977年12月讲师新闻理论研究生硕士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霍美辰女1981年3月助教传播美学研究生硕士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预期成果B研究报告A.论文 B.研究报告 C.方案字数(单位:千字)100预计完成时间2009年 6 月 30 日二、课题论

5、证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3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限4000字以内。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媒介素养教育(media litracy education)也称作媒体素养教育、传媒教育,是传播学、教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新媒介技术的逐步演进,人类越发处于媒介化的生存环境之中,使得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面临新的挑战与变革。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上世纪90年代由夏商周、卜卫等学者引入中国大陆。如何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媒介素

6、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与中国社会制度、媒介体制以及媒介内容相适应并且与中国教育环境相结合、中国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并进而建构媒介素养教育学科体系成为传播学与教育学界所面临的挑战性课题。国外学者对这一领域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在媒介素养理论方面,如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卫白金汉(David Buckingham)认为在现代世界里,对年轻人来说,“媒介素养”被证实为一种与传统印刷媒介素养同样重要的能力。因而,媒介素养教育是教授和学习关于媒介的过程,媒介素养则是结果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美国媒介素养研究学者詹姆斯波特(W. James Potter)认为,媒介素养是多维度

7、的,这是由信息的多种构成形式所决定的,媒介信息中包括认知信息、情感信息、审美信息、道德信息。Kress等学者从历史与情境的角度讨论了素养的理论,认为素养是历史与情境的产物,新媒介环境中的媒介素养应该加以拓展。在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方面,如学者Tony Lavender归纳了被广泛认同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包括保护主义或免疫理论、批判的自主性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以及释放/发展理论。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部在其颁布的指导性文件资源指南:媒介教育中,提出了8个“核心概念”(Ministry of Education, Ontario)。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学者瑞妮霍布斯(Renee Hobbs)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

8、目的是保护儿童和青少年不受媒介的负面影响吗?媒介素养教育是作为一门专门课程还是应该融合在其他课程中教授?”等七个问题给予讨论,为美国乃至其他国家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大卫白金汉等学者认为尽管媒介对儿童与青少年的影响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但是世界各国均应根据各自的国情发展自已的媒介素养教育。波兹曼的学生Gencarelli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媒介影响了教育,因此媒介必须成为教育的一个主要科目。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方面,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四十几个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均在不同程度地开展着媒介素养教育,并有许多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官方必修或

9、选修课程。回顾中国大陆的媒介素养研究,主要集中四个方面,其一,对国外媒介素养理论及发展概况的引介,如张艳秋、张开、蔡琪等学者对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媒介素养理论的引介;其二,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如卜卫、陈昌凤、陈龙等学者基于传播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理论认为应该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手段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以抵御媒介的不良影响;其三,媒介素养实践的模式研究,如郑保卫、吴廷俊、张学波、谢静、闫欢等学者认为媒介素养需要通过媒介教育得以培养与提高,因而媒介教育的实施方式也成为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其四,公众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如鲍海波、杨洁、刘佳等学者对大学生媒介接触以及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中国教育部也

10、先后立项从事媒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陆晔、陈昌凤、张新明等学者依托项目,从传播学、教育学等不同视角进行了相关研究。综上所述,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仍处于理论引介与实践模式探索阶段,媒介素养教育如何能够得以实施并且确立学科体系是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尽管有相关的观点和见解散见于个别的研究论文中,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而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得到实施已成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领域发展的瓶颈;在研究与实践层面也都亟待媒介素养教育这一学科体系的完善与进一步发展。可见,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出路与学科体系建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同时,与当下的网络危机事件所引发的负面传播现象相呼应,媒介正在形塑或定义媒介

11、使用者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对社会、政治及文化的认知与态度。所以,现在正是构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学科体系,加快中国媒介教育实践化进程以利于媒介使用者在媒介环境中和谐生存的关键时刻。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本课题从媒介使用者的媒介使用模式、心理发展规律以及中国社会制度、媒介体制与教育环境出发,在国内外现有成果及课题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适应中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实施模式,建立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学科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1)媒介素养教育导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对象、意义的论述;(2)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从比较的视角以及横断的考察两个方

12、面梳理媒介教育的历史,将世界各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思想史较为全面地加以展现;(3)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基础,从传播学以及教育学理论及其相关理论入手,系统论述并形成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理论;(4)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从了解媒介信息内容与符号特征、媒介再现思辨、反思、分析以及近用与使用等方面加以阐述;尤为关注新媒介背景下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与内容;(5)媒介素养教育学,从教育哲学、教学目的与教学技术等三个方面建构媒介素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6)媒介素养教学策略,从文本分析、脉络分析、个案研究、改作与模拟、动手做以及多种策略整合等方面论述媒介素养的教学策略;(7)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系

13、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与国家课程目标的关系,与语文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德育、美育等相关领域的关系以及融合途径,综合媒介素养教育活动的实施等具体的实践模式与路径;(8)媒介素养教育学研究,从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等方面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为学科后续发展奠定基础。课题拟研究的重点问题具体如下:(1)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基础,一个学科的学术理论基础是学科得以建构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新媒介背景下的新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与目的;(3)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手段,既是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作为传播学与教育学等学科融合的多级交叉学科形成的基础所在

14、。本课题是新闻学与传播学以及教育学的重要课题,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研究成果较少,课题系统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其难点不仅在于对新媒介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层面的深入思考,更在于对实践层面的策略与途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学的有效链接。我们认为在新媒介时代,使得传统媒介时代媒介素养的核心概念“传播权力”几乎成为过去式;Web2.0已经使得读者即作者、公民即是传播主体的梦想,触键可及。我们认为因新媒介所提供的媒介形态的交互式特点,使得媒介使用者与新媒介的关系较之以往也有较大的差别,由此,对其媒介素养的培育策略也将产生相应的变化,将由个体对媒介内容的识读以及对媒介的近用能力的培育,发展到由个体通过自我呵护、自我建构的途径得以实现“人媒”共生的和谐状态。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1)论证新媒介形态下媒介使用者与媒介之间的新型关系及其媒介素养需求,构建新媒介形态下的新媒介素养理论体系;(2)是对媒介素养基础理论在中国大陆的本土化研究;(3)是对国际媒介素养理论在新媒介形态下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研究;(4)本研究在为媒介素养教育寻求出路与构建媒介素养教育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