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77118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4诗两首?幸福?【教学设想】借助本课两首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幸福,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基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特点,本堂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突破。1反复朗读。诗歌音韵美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朗读魅力。首先,我设置了教师的范读。教师准确地把握好诗歌的感情,用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这是诗歌教学的魅力之源。2感悟形象。在诗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对诗歌进行“补充“转换“再创造将诗歌的文字符号转换为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来的话补充完整,从而融入诗歌的艺术世界中去。诗歌里的形象是诗人精神境界与艺术境界的凝聚和升华的艺术表现,

2、鉴赏时把握诗歌的形象是体味诗歌意境的必由之路。3写出自己心灵的诗篇。我在教学最后设计了师生共同创作一首小诗。这一环节旨在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文学样式来表达自己,稚嫩不怕,应重在表达、宣泄。学生尝试用或稚嫩或成熟的笔触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对问题的见解、对世界的看法,留神灵的诗篇写就之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种成就感、满足感会鼓励学生产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两首诗的构思及作者对幸福的深刻理解。2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3反复诵读诗歌,品析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重难点1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2启发

3、学生调动个人体验赏析诗歌,理解“幸福的内涵。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师:上课前,我想做个调查,觉得自己生活很幸福的同学举手。随机请两名同学答复幸福或不幸的原因。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如何才能将幸福抓在手里呢?今天我们听听我国当代诗人李瑛想告诉我们些什么。(课前的小调查可以快速导入“幸福这一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二、教师范读李瑛?幸福?,学生完成两个任务1扫清字词障碍。注意圈点出自己没读准的字,正音。瞩(zh)望茑(nio)萝颤(chn)动眸(。mu)子苦涩(s)林莽(mng)旷(kung)野2思考:本文副标题为“告诉我们的孩子,在听读中,你认为作者要

4、告诉你你们什么?明确:作者从“幸福在哪里的角度诠释幸福的内涵。对于学生的答复不必苛求完整,能大致把握诗的内容即可。(这一次的朗读旨在落实根底知识,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学生的回容许该能明确诗的写作角度,对于主旨的理解不做要求,留待后面再做解答。)三、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把握全诗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能读准字音,力求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初读诗歌,在要求上给出能力层级,既让学生明确朗读目标,又不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2找出作者表现“幸福的事物(勾画出关键词),尝试为前五节诗的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第1节:写收获之后的劳作者。第2节:写静立田间的果树。第3节:写疾飞的归鸟。第4节:写雨中的

5、浆果。第5节:写劳作者团聚的温馨。(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清诗歌的内容,找出诗中的意象,为下面的赏析做准备。对于学生拟的标题要给予充分肯定,尊重学生的创意。)四、分小组活动,再现诗中的画面。1学生分小组承当电视诗歌的导演任务。教师招标,每一个大组承接一个诗节的任务,有两个有能力的小组将多承当一个诗节的任务。要求:(1)从备选音乐中,挑选适合本诗节诗意的曲目作为背景音乐,也可自己推荐音乐。(备选音乐:唢呐?步步高?、小提琴曲?沉思?、克莱德曼的钢琴曲、萨克斯?回家?、莫扎特?小夜曲?等。)(2)细读每一节诗的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诗的内容变成画面。2小组讨论。3集体展示小组对诗的理

6、解与创意。要求:每一个小组推荐两名代表,一名朗读这一一一诗节,一名代表描绘小组构思的画面。一个小组发言后,其他小组可说出不同的创意,也可以在此根底上补充自己的想法。(诗歌的赏读离不开诵读,同时更离不开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这一环节用导演电视诗歌的方式,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鼓励他们找出诗中的意象,大胆联想、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到学习诗歌独有的快乐。教师特意参加选取背景音乐一任务,一方面使用音乐营造气氛,更好地带学生入境,另一方面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4诗歌前几节的最后一句都是“我想到幸福,大家在导演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幸福?你认为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引导学生意识到幸福无处不在。

7、参考要点:收获的满足、奉献者的期待、归家的急迫、成长的快乐、亲情的温馨。(在学生充分联想的根底上,启发学生思考幸福的原因,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涵。)五、品读诗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1大家的任务都较完美的完成了,同学们对于每一诗节的筹划既有共鸣之处,也有各自独特的见解。你们创意的灵感源自哪里? (启发学生落实到对诗中字词的理解把握)2请小组代表再次谈谈抓住了哪些词展开联想,这些词用得好在哪里?学生答复时首先要读出所品味的诗句,在美读中赏析,在赏析中品味。例如:“丰收的镰刀形象地点出劳动者的身份,丰收让人自然联想到丰收的喜悦。“喘息说明它完成了丰收过程中的艰苦劳动。拟人化的写法,把镰刀人格化

8、,赋予其生命。“瞩望形象地写出摘净果子的树静默在田野那样一种无言的期待,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一闪而过突出鸟儿飞翔的快捷,自然界的生命充满了对家的依恋。又如“淅淅沥沥的小雨、“茑萝绿色的卷须轻轻颤抖营造了恬静而充满生机的气氛,“红色意味着成熟,“微笑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成长的快乐,对世界的憧憬向往尽在其中。(这首诗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语言清新优美,有很多值得品析之处,这一环节的赏析是前一环节的延伸,有了前面学生的尽情想象,感悟诗意的根底,学生回到诗中品读语言就更容易了。他们自然会选择感悟最深的词句。教师要引导欣赏诗中准确、形象、富于生命力的语言,用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六、学习最后一节诗,领

9、会诗歌的主旨1齐读最后一节诗。2自由提出自己不懂的诗句请求帮助或是自己畅谈对某一句的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对某一句的感悟。参考要点:幸福和痛苦是分不开的,它们相伴相生共同构筑人生。历经痛苦折磨后得到的幸福更值得细细品尝、咀嚼。(这一环节的内容较前几节略有难度,因此教师采取这种灵活的方式,学生间合作交流,让理解能力强的感到帮助别人的快乐,鼓励稍差的同学养成求教的习愤。)七、配乐,学生朗读全诗(在音乐中,沉淀学生对全诗的理解,用美的朗读展现诗歌的魅力。)八、总结学习诗歌的有关方法赏析意象体会意境品读语言(教师的归纳应联系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的补充要简洁明了。此一环节为下堂课学

10、生的自主阅读作准备。)九、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2思考题:“我的幸福观。第二课时一、学生自主学习罗洛的?幸福?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小诗。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尝试从一个方面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1设计本诗的朗读,用有感情的朗读感染人。2调动想像力,将诗歌的内容演化为生动的画面吸引人。3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以精彩的分析打动人。(这首小诗线索清楚,主题明晰。因此,我设计将这首诗的学习交给学生,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落实诗的主旨和语言技巧。让各个小组分别承当不同的任务。)二、学生自由谈谈更喜欢哪一首诗(这一环节将两首诗进行比拟阅读,以加深对两首诗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答复时言之有物

11、,可提示他们从某一角度如诗歌的内涵与情感、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具体来谈。)三、出示画面,唤起学生对幸福的向往,加深对幸福内涵的理解1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照片,照片主题为幸福瞬间。(出示照片的目的是在两首诗学习的根底上,以直观的形象冲击学生的视觉,引发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思考幸福的内涵。)2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幅,请尝试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你的想法。(在学生自由的表达中,幸福是什么将会有更精彩的诠释,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唤起学生的个人体验,师生尝试共同创作一首关于幸福的小诗师:我们总是抱怨生活的压力太大,学习、工作、家庭,本来该是生活的快乐所在,却变成了背上的枷锁。有时我们甚至忘

12、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幸福。其实,幸福很简单,如果你有爱的目光,如果你有足够的宽容,幸福真的离我们很近。当我们的教学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希望和大家共同创作一首属于我们自己的诗歌,题目为?平凡人的幸福?。师:当手轻划过你熟睡的稚嫩的脸庞恬静中幸福在心中跳跃。当笔在试卷上勾画出绚烂的红色深夜里幸福在心中歌唱。如假设学生觉得有困难,不妨由学生开头,甚至允许有的学生另起炉灶,形式不定,关键是让学生尝试用诗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并在其中获得快乐。(会感受幸福,才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共创的一首小诗,并不苛求它多么的完美,重要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学诗的热情和信心,为的是让课堂定格在师生情感碰撞的幸

13、福一刻。)五、布置作业1背诵两首诗。2练笔本上,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随感。【教学后记】让诗歌教学充满诗意美诗歌教学向来被老师们视为畏途,然而在这样一堂诗歌教学后,我感觉整堂课的气氛轻松和谐,学生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所以我想我们的学生不是不喜欢诗歌,而是不喜欢学习让他们以背诵为唯一目的的诗歌。成功的诗歌教学能给学生激情,能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获得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开展语文能力。,我们的诗歌教学也要具备诗美。所谓教学的诗美,是指作为诗歌教学本身也应具有教学美学形态,其实欣赏的过程也应是美的,而往往美的欣赏形式更能吸引欣赏者去探求美。那么如何使诗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意愿呢?1让诗歌插上想

14、象的翅膀。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时,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诗外知识,描绘自己头脑中的景象。整堂课气氛极为活泼,学生热情地描摹着自己的创意,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新的灵感。2唤起学生的个性体验,写出自己的心灵诗篇。第二节课在评述幸福的瞬间时,学生对照片的描述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他们沉浸在对幸福的回忆与感悟中。原本被他们忽略的点点滴滴此刻都变成了幸福的印记。尤其是自己做诗的环节,学生的创造实在超出了我的想象,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的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诗歌教学根底上,我们更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审美意愿,从静态的文字走进诗人动态的内心。我们的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学诗、赏诗,更在于让他们由此了解丰富的社会和复杂的人性,进而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创造人生的美。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