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八大山人《临河叙》的艺术特色分析研究 绘画学专业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77094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八大山人《临河叙》的艺术特色分析研究 绘画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浅析八大山人《临河叙》的艺术特色分析研究 绘画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浅析八大山人《临河叙》的艺术特色分析研究 绘画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浅析八大山人《临河叙》的艺术特色分析研究 绘画学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浅析八大山人《临河叙》的艺术特色分析研究 绘画学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八大山人《临河叙》的艺术特色分析研究 绘画学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八大山人《临河叙》的艺术特色分析研究 绘画学专业(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八大山人临河叙的艺术特色摘 要朱耷,生于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其人生观浸染儒、释、道三家,矛盾心态伴其终身,而终使其艺术迸发出绚丽火花,给后世以振聋发聩的影响。八大山人作为书法家各体兼工,尤善行草书,并以此名世。八大山人以自己广泛的书法根底到晚年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融合自己深厚的书学素养以简洁为尚为后世树立了一种典型,本文将着重以其晚年作品临河序进行探索,八大山人晚年临习晋人书法,尤爱王羲之,多次临习兰亭序,留下多本墨迹,但其风格已与所传的兰亭截然不同,是以自己的书体抄录古人帖文之意更浓,是具有强烈个性的“八大体”风格。关键词:八大山人;临河叙;以简为尚;典型AbstractZhu Da,

2、 late Ming dynasty, was born in the turbulent times of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whose philosophy is disseminated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ambivalence with him for life, and end up giving a brilliant sparks of its art, to deafening effect to future generations. BA da as a cal

3、ligrapher and, especially good free books, and the world. Eight big mountain to himself widely of calligraphy Foundation to later gradually formed himself unique of book wind fusion himself deep of book learn literacy to simple for is for later set has a typical, paper will focuses on to its later w

4、orks linhe sequence for exploration, eight big mountain later Pro acquisition Jin people calligraphy, You Ai Wang Xizhi, times Pro acquisition blue Pavilion sequence, left more this ink, but its style has and by biography of blue Pavilion distinct, is to himself of books reproduces ancient post pape

5、r of meaning more thick, is has strongly personality of eight General style.Key words:Bada shanren; classification of linhe; with Jane as typical前 言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极有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在过去的时间里对八大山人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他的一生经历十分感兴趣,从他的名字都带给人一种怪诞之想,便更想去深入了解这个迷一样的艺术家。他的诗词画作中侵染着他清冷怪诞的思想,画面虽是寂寥,但又令人感到十分充实,想必他的内心必然是光怪陆离的宏大景象,本文将着手探

6、究八大山人的时代背景对八大山人影响及学书历程细致观察其书法作品临河序,希望能从中隔着万水千山的时光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八大山人。一、八大山人的简介(一)八大山人的时代背景1626年,既明天启六年,一个婴儿在南昌西城崇梵坊哇哇落地,戈阳王府又多了一个王孙1。 按照戈阳王府的谱系,这个新生婴儿便是戈阳王奠壏的七世孙。在封建世袭社会,王府世家多出纨绔子弟,真正有出息的不多。明宗室子孙繁衍众多,多添一个王孙当时也未能引起世人的注意。但后来事实证明, 忽视这个婴儿的诞生时历史的悲哀。正是这个当时未被注意的婴儿,后来成为中国最杰出的艺术家,成为中国的骄傲与自豪。这个婴儿,就是后来彪炳千古的八大山人。八大山人

7、,本名朱耷,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明末清初,中国大地陷入极度的政治混乱,但艺术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这一时段的传统艺术领域,正在准备孕育新的艺术领袖和典型。朱耷是明末清初的画家,“清初四僧”之一,亦是卓著有名的书法家,其画名掩书名更甚。八大山人的艺术正是这段时间里艺术花园里奇葩的一朵,八大山人原是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十九岁的八大山人开始饱尝陌路王孙的辛酸滋味, 一下子从王公贵族一夜间变成流离失所的庶民,其内心痛苦自然不言而喻,朱耷由贵族遗民削发为僧,后又改信道教,八大山人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学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其人生观侵染儒释道

8、三家,朱耷一生都在与矛盾的自己斗争,矛盾心态伴其终生,用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终使其艺术迸发出绚丽火花,给后世以振聋发聩的影响。明末清初的书坛,在经过了文征明,祝枝山的开拓之后处于一个新的转变时期,玉石杂糅,泥沙俱下,在继承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基础上,领悟到书法艺术的真谛,稍后于王铎,董其昌,傅山等人于书法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只有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在明末遗民书画家中没有能出其右者。八大山人的艺术道路完全是一条将继承与创新完美融汇之路。对前人艺术的继承是后人创新的基础,从旧形式中生根发芽的新艺术形式往往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他往往脱胎于传统之中,又超脱于艺术之上,这样的超脱尤其考量艺术家的创造

9、能力和想象力。(二)八大山人的学书历程八大山人一生笔耕不辍,其书学风格一生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1.多方吸收时期八大山人59岁(1685年),此阶段的书法风格处于临摹学习古人的阶段,属于八大山人的独特书风尚未确定成型,自家面目模糊。鉴于八大山人早年的家庭背景使八大山人在所受的教育更加全面和广泛,八大山人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书法古人的经典之作,更有大量的临摹练习机会,这便也培养的八大山人对艺术的敏锐和洞察力。朱耷早年作品有据可查的是34岁时(1659年)传綮写生册,在本册画册中书法题跋的部分,可追溯八大山人早年多习欧阳询和褚遂良,其用笔方正有力,笔法精到且精致,结构多取欧体中宫收紧并也营

10、造一种强烈的险峻姿态,章法布局则采用字距紧密,行距宽松的模式。从其51岁(1676年)的行书作品题夏雯看竹图来看,这段时间的八大山人开始学习临摹董其昌是书法风格,并以此为主,得董其昌书法的精髓,淡泊空灵飘逸的意境和味道都被八大山人发挥的淋漓尽致。到58岁(1683年)的作品行书刘伶酒德颂卷可以从中看出黄庭坚书风的影子,此作品有宏伟华丽的美感,有豪放雄迈的气魄。八大山人的59岁(1684年),是他书法艺术发展进步上的一个转折,这一年的作品黄庭内景经八大山人对书法的自己的考量已经开始渗透,逐步显现一种别具一格的气象,在楷书用笔里不由自主掺杂行草的用笔方式,使得作品更趋向一种更挥洒自如的状态。八大山

11、人的多方吸收时期广泛涉猎各种书体,这个时期他所习的欧阳询、董其昌、黄庭坚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其后来自己的风格成熟奠定了深厚基础。2.突破开创时期八大山人的59岁至66岁(1685-1692年)期间,将其定为突破开创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数年间,专属八大山人的书法风格开始后逐渐显现在其逐渐成熟的审美态度和趣味性的提高上,大刀阔斧和奇绝爽利的早期用笔习惯逐渐被抛弃,转之圆笔,秃笔渐渐增多。结体开始省减而获得更多的趣味性,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草书卢鸿诗册是八大山人 的精品之作。通篇豪放疏朗,巍峨跌宕,较早期方正有力,用笔趋于圆转,奇峭挺拔的态势更柔和,结体的大小,奇拗、开合,错

12、落有致,笔墨的干湿浓淡更有巧妙之趣,追求的是狂放不羁,怪伟不群,并在空间构成上融入画意。在追求狂放不羁,怪伟不群的同时,八大又将视觉延伸向更远的传统,有唐宋直逼晋人,用笔上突破唐楷的起笔和用笔的繁琐笔法的束缚,直取晋人笔法,简化了起收两端的用笔程序,着眼点放在笔画行进过程中的力度,在中锋用笔中体现微妙的变化,又将行书的笔意融入楷体,结体活脱自由。大约在65岁以后,八大有集中探索了一个时期的篆书,通过对石鼓文、禹王碑的临写,在篆书方面力求古朴与朗润,并为以篆书笔法融入行草作了准备。3.成熟完善时期八大山人66岁到80岁(1692-1705年)这一阶段为成熟完善时期。在其生命的最后时间里绽放了更加

13、灿烂的艺术之光,书法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精品多,创造了完善成熟的八大体,这一时期的八大山人自我风格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孕育了属于自己的趣味和独特的审美风格。本篇主要要论述的八大山人临河序也作于这个时期,虽然是作为临摹作品,却是可以代表八大山人晚年书法成就之作,脱离了王羲之的固有面貌,这一系列作品亦拥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八大山人的用笔中锋,简洁干练,自然流畅,富有活力,清淡朗润,侵染了八大山人对艺术的思考感悟和浓重的情感,笔画大量省减,以减胜繁从而也引起了结构上的变化,进行了夸张,挪让的变化,在这种平淡中更多的获得了趣味感。八大山人的晚期作品是极具个人气息的,其以篆入书,以画入书终使其成为中国书法史

14、上独树一帜鲜明亮丽的存在。八大山人的书法越老越纯,越老越高。在其生命的最后数年,八大山人一方面综合了前一时期的两种趋向,前无古人地将篆书笔法融入行草,在简洁朴素中求微妙的变化和丰饶的内美;另一方面,则保留了别具匠心、怪诞又不失奇伟的创造精神,发展了清远一体简淡自然的超越意识,使富于强烈个性的书风在险绝与平正之间取得平衡。晚年的八大山人艺术成就已经是达到了心与手,人物自然,技道合一的超然境界了。二、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河序八大山人临河序并非只是一件作品,而是八大山人晚年所书的一系列作品,内容多与世说新语中刘孝标注的兰亭序内容相同,共有十几件之多,且各件之间所截取抄录的内容有差异,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如

15、尺幅大小,样式也各有不同,除了册类小品,亦有大幅立轴。(一)八大山人临河序与兰亭序渊源临河序是兰亭序的异名,八大山人自署其临作为临河序,临河序与兰亭序内容上多有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若脱去其文辞内容,八大山人的临河序与兰亭序风格上却是迥然不同的。邱才桢在“隐囊”与“善化”-八大山人临河序文本与书法问题一文中说“八大山人在对临河序和兰亭序称呼上具有随意性,白谦慎根据八大山人己卯(1699年)秋八月所作书画册后面的题跋认为八大山人心目中的临河序和兰亭序本是一回事,八大山人直接将他所临的临河序称为兰亭序”7。实际上,一些赵孟頫所收藏过的兰亭序也被八大山人称为临河序。 我国学者研究指出:出现在八大山人临

16、河序书作的落款中所谓的“临”,只是“抄”刘孝世说新语中标的注而已。同时在这些临本中王羲之书法风格的痕迹已经很难发现,八大山人只是按照自己的风格来书写,因此,八大山人临河序不能称为临兰亭序,只是抄录了相近内容的作品。八大山人临河序是八大山人晚年风格成熟稳定后的作品,根据王方宇的统计,目前所见的,康熙年间八年内,款署八大山人的临河序共有十九件,现被认定为真迹的为十二件,这一系列作品无疑对于我们考察八大山人书法临、创观念提供了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近现代著名的“兰亭论辩”之争亦与八大山人临河序有关。(二)八大山人临河序的巧与意八大山人的巧与意将主要从线条笔画来探究八大山人临河序的艺术特色。八大山人的书法尤其到晚年形成的独特的个人书风,通过临河序来看,带给人印象极为深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