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五层教学楼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276737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五层教学楼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大学五层教学楼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大学五层教学楼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大学五层教学楼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大学五层教学楼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五层教学楼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五层教学楼设计(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建筑设计第一章综述1.1 工程名称及建设目的我所设计的是一所大学教学楼,取名为江东大学1号教学楼。该教学楼是江东新建的一所大学教学楼,该教学楼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它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而建的。主要用于普通教学,因此内部的功能比较简约,只有普通教室,阶梯教室,教室休息室和卫生间,微机室,储藏室,保安室,休息室。1.2 工程概况本方案为五层的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4265.59nl总共有24个普通教室,5个阶梯教室,1个保安室(包含保安休息室),5个微机室,1个储藏室,3个教师休息室和10个公共厕所。教室的尺寸有两种,一种普

2、通教室为63.36m2,另外一种阶梯教室为133.81 m2,保安室(包含休息室)为29.85 m2,微机室为66.96 m2,每个教师休息室为30.87 Hi?,一个储藏室是30.87 m)每个公共厕所(男女卫生间之和)为29.53m2。根据当地的主导风向,该楼坐北朝南,为中间走道。为确保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设计必须按照规范要求。第二章平面设计建筑平面图既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又反映各建筑空间与维合它们的垂直构件之间的相关关系。由于建筑平面通常最能表达建筑的功能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往往最先从平面设计入手。但是在平面设计中

3、,始终需要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效果来考虑问题,应该紧密联系剖面和立面设计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不断调整、修改平面,反复深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也就是说,虽然从平面设计入手,但是着手于建筑空间的组合。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因此,平面设计就由这两部分组成。2.1使用部分平面设计2.1.1相关因素建筑物内部的使用部分,主要体现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形状有关的因素包括:1,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2,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3,采光、通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以我设计的中学教学楼为例,影响其平面形状的首

4、要因素是课堂中所需容纳的学生人数以及课桌椅的排列方式。同样是教室,虽采取同样大小的课桌椅和同样的排距以及通道的宽度,不同的布置方式,仍然会形成大小不同的平面形状。但是如果考虑学生上课时的视听质量,按照学生在上课时座位离黑板的最大距离不大于8.5m、边座与黑板远端的夹角不小于30。的视线要求,则又可给出几种教室的平面形状。2.1.2普通教室设计按照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纵、横向走道宽度以及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等因素确定的。因此,我最终选择的普通教室的尺寸为9mx7.5m,是48座的教室。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如下:一、课桌椅的排距为950mm;纵向走道宽度为600m

5、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为120mm。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为30。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为215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为7840mmo教室后部的横向走道为920mmo黑板按照以下进行设计:一、黑板尺寸:高度为1000mm,宽度3600mm。二、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为1000mm。三、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为250mm,宽度为1000mm,高度为200mm。2.1.3阶梯教室对于阶梯教室,我采用的尺寸为14m*9.5m,可以容纳140人,三个班,所以地面做成

6、阶梯形。阶梯教室的布置如下: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为304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为12030mm。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为30%三、座位排距为900mm。四、走道宽度:纵向走道的净宽度为900mm;此合班教室同时设有中间和靠墙纵向走道时,其靠墙纵向走道宽度为600mm,教室后部的横向走道为1530mm。五、座位宽度为490mm。六、教室的课桌椅采用固定式,课椅采用翻板椅。教室内前三排课桌椅在同一水平面,从第四排开始,每排升高120mm,共升高840mm。这些设计均符合建筑设计规范。2.1.4使用部分平面形状我所设计的教学楼各使用部分平面

7、形状均为矩形。因为一般说来,在矩形的平面中分隔构件与承重构件之间较容易取得协调或一致,布置家具不会因为平面的相邻界面之间成角度或者界面成曲线而需要特殊处理,平面之间的组合也比较方便。对于建筑物使用部分中的辅助用房,其平面的面积和形状设计方法也与起主要功能作用的房间相类似。但许多辅助用房因为安放设备的关系以及使用上的特殊要求,会给其平面带来许多不同一般的要求。例如教学楼的厕所设计除了满足设备安装和人的使用要求外,还需要带有隐秘性。2.2交通联系部分平面设计建筑物的各个使用部分,需要通过交通联系部分来加以连通。本设计的交通联系部分包括走道、门厅和楼梯。走道是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各使用

8、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两侧或尽端。本设计走道为内廊,其净宽度不得小于2100mm;采用了2400mm,净宽度为2160mm。走道的长度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这里的长度是指到达消防出口,例如到达消防楼梯或直接对外的出口门之间的距离。因为走道的长度直接影响火灾时紧急疏散人员所需要的时间,而这个时间限度又是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有关的。另外,走道的平面布置形式也影响疏散时人员的选择,例如两端有出口的走道和只有一端有出口的所谓“袋形”的走道,在疏散人员时可提供的选择可能性不同,因此相关的防火规范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走道的布置方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来决定其走道的长度。该教学楼的耐火等级为三

9、级,走道两端都有出口,因此安全疏散距离为30m。结合所设计平面图,走道设计符合要求。2.3平面组合设计对建筑的使用部分而言,它们相互间往往会因为使用性质的不同或使用要求的不同而需要根据其关系的疏密进行功能分区。在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一般会借助功能分析图,或者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这一功能分区。第三章剖面设计建筑剖面图是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剖面设计主要表现为建筑物内部结构构造关系,以及建筑高度、层高、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建筑层高设为4.2m,第一层教学楼的轴线4、5部分凸出1米,一到五层的教学楼轴线8、11部分凸出2.5米。因此正立面还有凹凸变化。正是因为这样

10、才会形成阴阳协调之美。第四章立面设计建筑物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它的体型、立面以及内外空间的组合,还会给人们在视觉和精神上一某种感受。因为建筑物可比拟为静止的音符,它们的千姿百态勾勒出人类活动的万千景象。因此,立面设计是为了满足使用功能和美化环境的需要而进行的。同时,还可起到改善环境条件、保护结构和装饰美化建筑物的作用。并且要考虑它的耐久性、经济性;正确处理与施工技术的关系。1. 1体型设计建筑物的体型设计主要是针对建筑物各部分的形状、体量及其组合所做的研究,而建筑立面设计则偏重于对建筑物的各个立面以及其外表面上所有的构件,例如门窗、雨篷、遮阳、暴露的梁、柱等等的形式、比例关系和表面的装饰效果

11、等进行仔细的推敲。恰当地确定立面中这些组成部分和构件的比例和尺度,运用节奏韵律、虚实对比等规律,设计出体型完整、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建筑立面,是立面设计的主要任务。4. 2立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的步骤,通常根据初步确定的建筑内部空间组合的平、剖面关系,例如房间的大小和层高、构部件的构成关系和断面尺寸、适合开门窗的位置等等,先绘制出建筑物各个立面的基本轮廓,作为下一步调整的基础。然后再在进一步推敲各个立面的总体尺度比例的同时,综合考虑立面之间的相互协调,特别是相邻立面之间的连续关系,并且对立面上的各个细部,特别是门窗的大小、比例、位置,以及各种突出物的形状等进行必要的调整。最后还应该对特殊部位,例如出

12、入口等作重点的处理,并且确定立面的色彩和装饰用料。第五章地层和楼板层5. 1地层设计建筑物的地层构造可以分为实铺地面和架空地面两种。本工程采用实铺地面。实铺四面是指将开挖基础时挖去的士回填到指定标高,并且分层夯实后,在上面铺碎石或三合土,然后再满铺素混凝土结构层。本工程实铺地面的构造做法为:先素土夯实,垫层为70厚道渣,基层为100厚C15素混凝土,20厚1:3水泥砂浆打底,面层为水磨石。(水磨石面层的构造层次为水泥纯浆一遍;分格固定金属或玻璃嵌条;用1:1.25水泥石子浆填入分割网中,抹平压实;分遍磨光后用草酸清洗,晾干后打蜡。)如下图所示:水磨石面层20嘛泥喊打庆100耻15素麻土70厚建

13、黄社夯实7至K-以以图5T实铺地面的构造做法5.2楼板层设计钢筋混凝土楼层按施工工艺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预制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本次教学楼设计采用的是现浇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板常无主次梁之分,由板和梁组成,其荷载传递路线为板,梁,柱。由于双向板肋梁楼板梁较少,天棚平整美观。本工程楼板采用双向板,楼板层板厚取120mm厚,屋顶板厚取120mm厚。双向板板厚确定方法:取双向板短跨的1/45(四边皆简支);1/50(四边皆连续);而且板厚需大于等于80mmo楼板构造做法为:板底采用1:1:6混合砂浆打底,1:1:4混合砂浆粉面,共15厚;12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20厚1:3水泥砂

14、浆打底,面层为水磨石。如图5-2所示。勒脚是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一般情况下,其高度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勒脚所处的位置使它容易受到外界的碰撞和雨、雪的侵蚀。同时,地表水和地下水所形成的地潮还会因毛细作用而沿墙身不断上升,既容易造成对勒脚部位的侵蚀和破坏,又容易致使底层室内墙面的底部发生抹灰粉化、脱落,装饰层表面生霉等现象,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构造上须对勒脚部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勒脚处外墙面处理对勒脚处的外墙面应该用强度较高、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保护。例如用25厚1:2的水泥砂浆进行粉刷,或用石板作为贴面材料进行保护。(2)勒脚处防潮层的设置为杜绝地下潮气对墙身的影响,

15、砌体墙应该在勒脚处设置防潮层。按照墙体所处的位置,可单设水平防潮层或者同时设置水平和垂直两种防潮层。本教学楼底层室内采用实铺地面的做法,水平防潮层设在地面素混凝土结构层的厚度范围之内。工程中常将其设于-0.06m处。如图5-3所示:图5-2水平防潮层位置本工程水平防潮层的做法是在需要设置防潮层的位置做20厚1:2的防水砂浆。防水砂浆是在水泥砂浆中,加入水泥量的3吩5%的防水剂配制而成的。在有些情况下,建筑物室内地坪会出现高差或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面的标高,这时不仅要求按地坪高差的不同在墙身与之相适应的部位设两道水平防潮层,而且还应该对有高差部分的垂直墙面采取垂直防潮措施,以避免有高差部位填土中的

16、潮气侵入低地坪部分的墙身。本工程垂直防潮层的做法是在墙体迎向潮气的一面用15厚1:3的水泥砂浆找平,再贴高分子卷材一道。5. 4散水和明沟设计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的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屋面雨水排至远处,这一坡面称为散水或护坡。还可以在外墙四周做明沟,将通过落水管流下的屋面雨水等有组织地导向地下集水井,然后流入排水系统。本工程既有散水又有明沟,散水坡度为5%,宽为600mm明沟宽为200mm,高度:直线段为200mm;下面为圆弧状,高为50mm。散水和明沟的构造做法如图5-4所示:图5-3散水、明沟构造做法散水和明沟都是在外墙面的装修完成之后再做的。散水和明沟与建筑物主体之间留有缝隙,用油膏嵌缝。因为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沉降,散水与主体建筑之间如果用普通粉刷,砂浆很容易被拉裂,雨水就会顺缝而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