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76655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乡一体 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2012年7月16日)南海作为广东省第二批义务教育均衡试点县域和省首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近两年来,全力创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和落实“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各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工作合力,义务教育均衡试点工作成绩突出。南海把创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相结合,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师资水平,完善了教育设施设备,规范了办学行为,提高了办学效益,保障了高水平的教育公平,满足了群众对优质学校的

2、渴望,为“农村孩子享受城市化教育”这个理念找到了较好的实现方式。一、提供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满足区域学生共享平等发展权利。(一)随迁子女纳入教育规划和财政保障南海区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建立了以公办学校为主体,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实现“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1、2010年制定了佛山市南海区创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20102020年),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教育规划和财政保障。其中行动计划之五完善全纳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纳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以全日制公办中小

3、学为主、多种形式并举解决随迁子女教育。2、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施就近入学。依据佛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佛山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政策性借读生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佛府200877号)、佛山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施办法(佛府办201236号)文件,制定了关于印发南海区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政策性借读生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南教200858号)、关于印发南海区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政策性借读生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南教基201226号)等文件,通过免除

4、借读费、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监控等措施,有效的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基本解决。(二)构建满足特殊儿童平等发展需要的特殊教育体系我区一贯十分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已具备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并根据区域内特殊儿童的现状和教育需求,把特殊教育纳入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2010年制定佛山市南海区创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20102020年),将进残疾儿童就学纳入教育规划和相关保障。其中行动计划之五完善全纳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调整特殊教育资源,优化特殊教育管理,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为社会提供形式不同的、可选择的特殊教育学位,满足特殊

5、孩子的教育需求。”1、以“三结合”模式配置特殊教育资源以区为主布局特殊教育学校,以镇(街道)为主布局特教班,建立和完善特殊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三结合”的南海特殊教育模式,按户籍人口就近布局提供可选择的特殊教育资源。从2011年起,我区特殊教育学校“星辉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最大规模为100人;各镇(街道)按每10万户籍人口开设1个特教班的标准布局特教班;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向户籍人口分布提供随班就读学位。从2011年秋起,普通学校的特教班教师编制和专项经费(6万元/年班)单列配置到学校,到2013年秋,由区、镇两级财政向每个特教班配置一间图形认知操作特殊教室(约15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

6、生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普通学生的8倍;学龄前残疾儿童入读幼儿园,由区财政给予幼儿园2000元/年生的补贴。使得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33%的较高水平。2、围绕星辉学校发展我区特殊教育通过新建、改建的方式改善星辉学校办学条件,扩大星辉学校办学规模,提高星辉学校办学效益。2011年,新建一幢2000学生宿舍楼,改造体育馆,按教育需求配备功能教室,新增50个学位;2012年,改建运动场为塑胶环形运动场,按需求配置康复设施,构建用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室。2012年,在星辉学校构建南海区特殊教育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对特殊学生职业(劳动)技术培训,探索具有本区特色的劳动技能训练项目。从2011年起

7、,用五年的时间开发适合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学生发展需求的、具有南海特色的培智课程,初步建立适合中度智障儿童学习、发展和康复的课程体系。2011年,在星辉学校建设区教育康复中心。该教育康复中心能够根据特殊儿童功能障碍情况,为个体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评估、康复方案和专业训练。(三)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比例不断增长2011年,南海区7所优质普通高中面向区内的初中学校分配招生名额的比例达到5%。2012年,分配招生名额的比例增加到14%,增加幅度为9个百分点。根据佛山市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指标生占总计划的比例将会进一步扩大到60-70%的水平,以进一步实现初中学校

8、的教育均衡及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二、构建义务教育科学发展机制,保障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一)构建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新机制南海各镇(街道)大力落实“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国家试点项目,不断创新机制,促进本区域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如:桂城街道通过“创建特色学校,以特色教育助推教育城市化”、“名师东进,创新教师交流机制,促进教育内涵上的优质均衡”、“探索优质教育共同体发展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着力教育关爱文化,夯实城市化教育新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等措施,城乡教育差距快速缩小,逐步趋于优质均衡。大沥镇构建了学片管理发展新机制,创建了“三个一体化”教育

9、模式,建立四个学片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九江镇建设了促进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共同体,通过衔接和联片教研及教师培训行动计划,推进了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共同体的建设,并从共同体理事会管理制度和文化的层面推进共同体的建设,形成了幼儿、小学和初中学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教学途径的有效衔接育人模式。狮山镇建立了适应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教育发展新机制,“个性突出,百花齐放”的特色办学格局正在形成。罗村街道积极构建学习型教育生态系统,有效整合了学校、家庭、学校教育,育人大环境不断优化,学习型教育生态系统初具雏形,基本形成了多元参与,和谐互动,协调一致,

10、合力育人的大格局。里水镇优化了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正致力打造绿色教育生态新城。西樵镇以“文化行动计划”支撑教育改革的内涵发展,独树一帜的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破解了教师专业化发展难题,全区教育品质不断提升。丹灶镇大力构建教师发展新机制,携手名校,以教师提升为着力点,促进全镇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二)建立均衡发展责任、监督等机制2010年,我区制定佛山市南海区创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20102020年),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教育规划之中。其中行动计划之二优质均衡区域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提供均衡、规范的优质义务教育。”并通过多种保障机制实现既定目标。1、稳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1、督导评估机制。完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和监测制度,从“机会均衡”、“资源配置均衡”、“学校教育质量均衡”、“教育综合成就均衡”等四项目标对各镇街、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办学条件、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等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监测与评估。2、实行“教育发展状态”公示制度。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教育投入四个维度对各镇街学校教育发展状态进行动态评估,每年定期公布,优化教育发展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并为建立学生成长的跟踪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3、完善教育监测机制。全面推进保障过程均衡的发展性评价,逐步建立基础教育不同类型学校均衡发展的质量监控数据常模,进行分级监测和评估。(三)完善义务教

12、育经费保障制度1、建立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我区除了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及时足额拨给学校外,还把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佛山市财政局、教育局转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核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通知(佛财行200619号)文件精神,制定了我区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初中1000元/年生;小学800元/年生。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400元/年生,并按标准拨付给学校作为学校公用经费,确保学校的公用经费及教学的正常运作。我区制定和落实了关于各镇(街道)开设特殊教育班的意见,区财政每年对特教班给予专项拨款,不断加强特教班师资和教育条件的建设,生

13、均经费达到7620元。2、进一步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扶贫助学经费保障机制我区根据佛山市政府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决定和佛山市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我市户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书杂费。根据市政府印发佛山市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和市物价局、教育局、财政财转发省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广东省户籍和符合我市规定免费义务教育的外省户籍学生,免收书杂费。所免费用由区、镇(街道)按照5:5比例共同承担。并将免费义务教育资金直接下拨到学校,确保学校的办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作。在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

14、,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我市扶贫助学工作的意见和佛山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助学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对本区户籍的低保家庭按照“两免一补”的政策,给予低保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小学每生每年800元,初中、高中(职业高中)每生每年1200元。切实保障我区每一个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3、通过多种举措保障我区教育经费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大幅度、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额度,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教师工资“两个相当”。建立学校预算内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拨款基本标准的有效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完

15、善教育经费拨付投入机制,探索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新办法,构建规范、高效、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经费分配使用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建立优质教育基金,实行以成果为基准的财政资金分配机制,明确专项资金分配比例,重点支持素质教育、教师成长、课程品牌、学校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综合指数等创新项目。我区将进一步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健全中小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建立和规范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长效机制由于区域历史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个别镇(街道)对校舍维修和改造资金较为短缺,为了解决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这一问题,

16、我区制定了长效机制,设立了专门账户,并按上一学年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筹集维修改造资金。并由各镇(街道)统筹使用,确保各学校的均衡发展及校舍的维修改造所需的经费,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五)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较高水平1、义务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2010年,义务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增长比例为19.08%,而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为16.66%,义务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2.42个百分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达到53.1%。2、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及增长率、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及增长率均呈现较快增长。2009、2010、2011年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4746.47元、5049.1元和540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