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八单元-承欢膝下-张占梅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765679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第八单元-承欢膝下-张占梅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年级第八单元-承欢膝下-张占梅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年级第八单元-承欢膝下-张占梅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二年级第八单元-承欢膝下-张占梅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二年级第八单元-承欢膝下-张占梅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第八单元-承欢膝下-张占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第八单元-承欢膝下-张占梅(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 承欢膝下单元导读 中国社会过去讲究晨昏定省,承欢膝下,能对老人嘘寒问暖,随时对老人体现关怀。“承欢膝下”意思是:在父母身旁服侍老人的生活,使得双亲心情开朗。小朋友,在家里你能帮父母做某些让父母开心的事吗?其实,将双亲的年龄和生日记存在心,就会使得双亲心情开朗。认字悟理和:会意字。它的本义:吹奏用禾管编成“排笛”,发出谐调共振的乐音。说文解字:和,相呼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禾”作声旁。目前,“和”自身已经涉及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这不仅仅是平等相处了,而是更进一步的不同事物互相依存,彼此吸取营养的意思,即“相生”的理念。 体现了中国民众渴望安定、平和、

2、幸福生活的普遍愿望。 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记 中庸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礼之用,和为贵。礼记仲尼燕居内文王驾(851 ?),晚唐诗人,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与郑谷、司空图友善,诗风亦相近。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赞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社日 唐 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注释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分为春社和秋社。鹅湖:在江西省铅山县,一年两稻,故方仲春社日,稻梁已肥。粱:古

3、代对粟的优良品种的通称。豚:小猪。栅:猪圈。桑柘(zh):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醉人:祭神后分享祭品曰散胙。文意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徐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快乐兴地回家。延伸思考 诗人借农村生活中最为常用的生活场景,以六畜的兴旺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氛围。在这里,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山野的自然景观,还仿佛可以嗅到裹杂着的泥土气息,听到那久违的鸡鸣犬吠。整首诗诗人通过某些极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勾勒,诸如“稻粱肥”、“醉人归”和“豚栅”、“鸡栖”,烘托出山村节日的欢乐,反映的

4、却是农人辛勤快动带来的富裕生活。拓展知识 路不拾遗意义: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故事: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子产,又名公孙侨,她为了让郑国不久发展,主张依法治国,并且根据当时的实际状况,制定了刑法,铸在鼎上,发布于众。她想根据公正而严肃的刑法,惩办多种犯罪行为。 当时遭到某些贵族的反对,由于此前的君主始终按照习惯审理案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这样做是为了使百姓服从,不产生祸乱,也不会根据法律条文争论不已,但因人而异的做法,也有不少的弊病。自从子产实行了法治,并进行了改革,发展了农业,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转变,偷东西

5、的盗贼没有了,路上丢失的东西也没人来捡取,路边的果树虽然长满果实,却没人上树去偷摘。人们都积极都投入到生产中去。 郑国由于以法治国,进行改革,国家一每天富强起来。后来虽然遇到灾害,全国几乎没有一人受冻挨饿,都能过得较好,真正成了“道不拾遗,民不妄取”的国家。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有稼轩词和稼轩长短句甲乙丙丁稿,存词六百余首。 内文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注释吴音:泛指南方话;媚好:柔和动听;翁媪:老公公、老婆婆;无赖:这里指“淘气”的意思。文意茅

6、屋低矮,溪边绿草丛生,忽听有人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这是谁呢?本来是一对白发的公公婆婆正在闲话家常。她俩的大儿子正在溪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令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嬉皮笑脸地趴在溪头草丛中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延伸思考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写出了农村安宁、安静的生活场面。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画面中的重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快乐,三个儿子的动作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她们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呈现给我们一幅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画面。拓展知识 世外桃源意义: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

7、、生活安乐的抱负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种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故事: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有一种渔夫,划着小船,顺溪流而下,忽然发现一片桃花林,她穿过桃花林,迎面浮现一种山洞。过了山洞,眼前浮现了另一种天地:这里的人男的在田间劳动,女的在家织布、照顾孩子老人,家家和睦相处。村里的人热情招待了她,并告诉她,她们的祖先在秦朝因避战乱,来到这里安家落户。一代一代下来,与外界没有联系了,主线不懂得外面世界有什么变化。临别时,村里人叮嘱渔夫,不要对外人讲这儿的事。这个成语比方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抱负中

8、的美好地方。 由陶渊明这篇文章,后来就产生了“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就是超过人世以外;“桃源”就是桃林的尽头。“世外桃源”是说在人世之外的极为美好的地方。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是虚构的,现实社会中不也许存在,所后来来常用它来比方抱负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优美的世界。也常用它比方那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地方。内文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措施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吾不知敬其兄。可知孝亲悌长,是天性中事,不是有知有不知,有能有不能者也。 朱子家训 注释孝:子女以尊敬的态度竭力赡养父母、祖上。悌:同“弟”,指弟弟在态度上

9、尊敬兄长。文意两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懂得爱她们的父母的;等到她们长大了,没有不懂得尊敬她们的兄长的。由此看来,孝敬老人,尊敬兄长应当是人的天性,不是懂不懂这个道理,能不能做到的问题。延伸思考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式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珍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老式文化中,注重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老式中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尊老爱老,作为小学生尊老爱老就是好好学习,获得优秀成绩,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拓展知识 卖身葬父 意义:一种中国古代成语典故,重要讲述孝子董永由于家贫变卖自身借钱安葬爸爸的故事。出处:二

10、十四孝故事:汉朝时,有一种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她家里非常贫困。她的爸爸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得以自己为抵押向地主贷款,埋葬爸爸。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让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她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得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断地干活,仅用了一种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她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由于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她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协助她。 有诗颂曰: 葬父贷孔兄

11、,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内文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 朱子家训注释饔(yng)飧(sn):饔,早饭。飧,晚饭 文意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延伸思考 家和;一家人相亲相爱,乐融融。家和就像房子的地基,地基稳,房子才干经历风雨,才你能遮风挡雨。家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家庭或家族成员之间应当和睦相处互相协助。一种家庭的幸福与否不在于财富的多少,重要取决于家人的和睦。拓展知识 含饴弄孙意义:饴:饴糖;即麦芽糖。指含着饴糖;逗弄孙儿。形容老年人晚年生活悠闲;布满家庭乐趣。出处: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穰岁之后;惟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故事:三字经,

12、是中国的老式启蒙教材。三字经取材典故范,涉及中国老式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涉及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步,就理解了常识、老式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老式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君石勒病故,侄儿石虎篡位自立,迁都邺城,她命令尚书张群调拨16万人建筑华林苑和护邺高墙。竣工之日,她进入华林苑,登上最高的凌霄观,但愿此后能每天抱子弄孙,快乐度日。不久后赵内乱,她全家被杀。内文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

13、执。 三字经注释香:黄香,据说她九岁就懂得孝顺父母双亲,冬天临睡此前给父母暖被窝。执:遵守。文意东汉有个叫黄香的人,在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爸爸,每天替爸爸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当实行和模仿的。延伸思考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爸爸的,天下无双。她长大后来,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本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目前,我们不用给父母温席、驱蚊,作为小学生,我们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会让父母欢心。拓展知识 兄弟争孝意义:出处:二十四孝故事: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她们卖

14、给富家为童仆,为的是求一条生路。她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她们已经理解此前父母的苦心,因此争相供养父母,以表达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觉得隔三个月才干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后来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兄弟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内文 首孝悌,次见闻。 三字经注释悌:同“弟”,指弟弟在态度上尊敬兄长。文意一种人一方面要学会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另一方面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延伸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