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含解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76052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专题02: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闭关锁国政策等基本知识,并直接或间接与现实问题或社会生活相联系。主要涉及材料解读、信息处理、分析理解、评价应用、计算比较、论证阐释等方面能力。3.预测高考,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可能出现;从内容看,古代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的相关政策及对人民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此外,关注社会的公平公正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从民生、平等、市场、开放、交通、文明等崭新视角审视古代经济的发展。4.学习中要注意了解不同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及生产关系的变化;注意分析宋元和明清商业发展的原因,注意与自然经济的特点相联系,突出自然经

2、济对商品经济的阻碍作用;正确分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发展到近代社会的原因;注意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探究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变化与小农经济形成的内在联系。【规律总结】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 社会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有: 1、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是前提条件。 2、统治者吸取前代覆亡教训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调整统治政策,重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新的社会制度或经济制度的确立与推行。 4、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各地区长期友好的经济交往,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5、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3、,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6、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提高。 7、前代的基础。 8、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9、中国古代一些杰出政治家、改革家的努力。 上述因素中,对某一朝代而言,可能有两种或多种因素起作用,要根据某一朝代的实际而定。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表现 纵观中国古代史六个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其结构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1、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4、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般原因。 (1)中国历代封建政府采取最基本的经济政策都是重农抑商,历代中央政府出台了许多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4、(2)统治者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使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劳动时间及在一定程度减轻剥削,如对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调整。 (3)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提高。 (4)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5)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6)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性著作的指导。 (7)天文历法的发展,有利于农时的安排。 (8)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统治者重视农业的一般原因。 (1)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 (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3、

5、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培植、推广和引进 (2)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改进。 (3)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农产量的增多。 (4)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5)土地的进一步开发。 (6)人口数量的增加。 (7)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区域化。 4、农业发展的一般影响 (1)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无农不稳”。 (3)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4)农业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5)农业的发达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四、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1、手工业发展的一般原因 (1)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

6、原料和市场。 (2)手工业生产工具的发明。 (3)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与提高。 (4)统治者对手工业品的需求。 (5)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如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 (6)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也有助于手工业的发展,如丝绸、纸张、瓷器的大量出口。 2、手工业发展的一般表现。 (1)纺织业 (2)陶瓷业 (3)冶铸业 (4)造船业 (5)造纸业 (6)制漆业 3、对手工业发展的一般认识 (1)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农业的制约。 (2)官营手工业、城市手工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三者相结合,但官营手工业处于支配地位。 (3)唐宋至明清时期,城市

7、手工业有较大发展,规模扩大,技术更先进,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4)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手工业的发展具有落后性。 (5)手工业商品化趋势增强,明中后期在以生产商品的目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五、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1、商业发展的一般原因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2)水陆交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3)各民族各地区经济交往有助于国内商业的发展。 (4)统治者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的加强,有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2、商业发展的一般表现 (1)水陆交通的发展。 (2)市场的扩大。 (3)货币的统一和使用量的增大。 (4)商人的增

8、多 (5)城市商业的发展及商贸城市的出现 。 (6)商品经济不断向农村延伸,如隋唐的草市和明清江渐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的蓬勃兴起。 3、商业的一般影响 (1)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从而促进了封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3)有助于加强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对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5)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封建自然经济。 (6)促进了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市俗文学不断发展。 4、阻碍商业发展的一般原因 (1)统治者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制约。 (2)农业、手

9、工业发展程度的制约。(3)战乱频繁,政权分立,社会动荡。 (4)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对城市商业发展的一般认识 (1)商业的发展状况与政治局势有密切联系。(2)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减少,日益突出生产性和商业性。 (3)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商人的地位也日益改善。 (4)重农抑商的政策没有根本改变。 (5)尽管商品经济的活力逐渐增强,但在封建社会中,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六、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影响 1、从政治上看有助于巩固统一和统治者的统治,有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2、从民族关系上看,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10、 3、从对外关系上看,有助于对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4、从文化上看,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七、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得出的一般启示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 2、正确的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3、先进科技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4、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5、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 八、中国古代环境问题的一般规律 1、造成古代环境问题的一般原因 (1)封建社会以农立国,农业只能扩大耕地面积,从而导致过度开垦。 (2)土地集中,土地兼并严重,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地关系紧张,只有通过开荒这一形

11、式才能予以解决。 (3)大多数统治者漠视环境,不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中国古代环境问题给我们的一般启示。 (1)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要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搞多种经营。 (4)要培养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要依法治理环境。九、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一般原因 1、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国力强盛,是对外关系发展的根本原因。 2、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是必要条件。 3、对外交通畅道。 4、交通工具不断改进,航海技术的提高。 十、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一般特点 1、总体上统治开明,积极开放,明清时期逐渐走向闭关自守。 2、水陆交通便利,范围广泛。 3、内容逐渐丰

12、富,全面双向。 4、兼收并蓄,有来有往。 5、有战有和,和是主流。 6、相互促进,影响深远。 十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一般影响 1、有利于中国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外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有利于吸取国外先进的经济文化成果,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 3、有利于增进中外双方的 联系和友谊。 4、有利于周边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5、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十二、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一般特点。 1、对华政策由开放到闭关自守。 2、先陆路贸易为主,后海路贸易为主。 3、官方贸易不以赢利为目的,而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 4、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 5、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三、中国

13、古代对外关系史给我们的一般启示 1、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落后。 2、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与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者存,逆者亡。 3、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4、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十四、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一般规律 (一)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一般类型 1、少数民族内迁 2、北方人民南迁 3、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 4、华人外流 5、外族内流 (二)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一般原因 1、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族内迁。2、北方战乱不

14、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方人民南迁。 3、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 4、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也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移。 5、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开垦,生态破坏严重,诸多北方人民南迁至长江流域。 (三)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一般意义 1、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2、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有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4、改变了中原人口过于集中的状况,人口分布趋于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5、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6、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中国做出贡献。【精选名校模拟】1(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