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公式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2753423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文地质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文地质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水文地质公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公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回采)突水系数:式中T突水系数(Mpa/m)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Mpa) M底板隔水层厚度2、(掘进)安全隔水层厚度:式中t-安全隔水层厚度(m)L巷道宽度(m)底板隔水层的平均重度(MN/m3)KP-底板隔水层的平均抗拉强度(Mpa)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Mpa)3、含水或导水断层防水煤(岩)柱留设经验公式:式中L-煤(岩)柱留设宽度(m)K安全系数,一般取2-5M煤层厚度或采高(m)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Mpa)KP煤(岩)的抗拉强度(Mpa)4、垮落带高度的计算公式: 式中:M-10层煤厚(采高)2.1m可见10层煤开采垮落带高度进入9层煤范围但未进入8层

2、。210层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及保护层厚度的计算: 10层煤开采垮落带高度进入9层煤范围但未进入8层,由公式:M=M2+(M1-h1-2/y2)计算9、10层综合开采厚度: 式中:M-综合开采厚度 M2-10层煤厚(采高) M1-9层煤厚 h1-2-9层、10层垂直间距 y2-10层冒高与采厚比 5、导水裂隙带厚度公式:式中HL-导水裂隙带厚度(m)M-综合开采厚度(m)6、保护层厚度: 式中Hb-保护层厚度 (m)M-综合开采厚度(m)n开采分层数7、开采上限公式:开采上限=地面标高第四系厚度导水裂隙带高度保护层厚度8、煤层可采指数: 式中 n 见煤点最低可采煤厚的点数n 评价区域内所有见煤点数

3、9、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样本标准差: 式中m各见煤点煤厚(m)-平均煤厚(m)n见煤点数10、矿井(采区)涌水量预计: “大井”法计算公式 (1) (2) (3) (4) 式中:Q-采区涌水量(m3/h) K -渗透系数(m/d) M -含水层厚度(m) S -设计降深(m) R0- 引用影响半径(m) r0- 引用大井半径(m) R- 抽水影响半径(m) F-采区面积(m2) 10、矿井(采区)涌水量预计: 比拟法计算公式式中:Q2-设计水平五灰最大突水量(m3/h)S2 - 设计降深 (m) Q1- 已知放水量 (m3/h) S1 -已知降深 (m) m -流态指数 取 1.43 11、单孔出水量估算公式:式中:q-单孔出水量(m3/h)C - 流量系数,一般取0.60.62 W- 钻孔的断面积(m2) g -重力加速度 (9.81m/s2) h -钻孔出水处的水头高度(m)12、浆液注入量预算公式:式中:V注浆孔浆液预算注入量(m3 )A浆液扩散消耗系数,取1.2-1.5H注浆段高(m) R浆液有效扩散半径(m)充填系数,取0.9n裂隙率,取0.01213、堰测法流量计算公式直角三角堰: 梯形堰:矩形堰无缩流:(有缩流指堰口宽度小于堰墙口宽度)矩形堰有缩流:(无缩流指堰口宽度等于堰墙口宽度)式中:Q流量(m3/h )h水头高度(m)B堰口(底)宽(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