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化书校注译论1.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75338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化书校注译论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化书校注译论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化书校注译论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化书校注译论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化书校注译论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化书校注译论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化书校注译论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化书校注译论1卷一道化取材于唐山师范学院刘永海老师的论文道化【题解】宋本、元本、道藏、续道藏本均将本篇命名为“紫极宫碑”,而盐邑志林本、宝颜堂秘笈本、墨海金壶本、四库全书本、说郛本均将本卷卷名与本篇篇名舍二为一作:“道化”。依内容看,定篇名为“道化”更显妥当。所谓“道”,在道教中就是一个超越宇宙的最高概念,为天地万物之母。它是永恒存在,亘古不变的。篇中认为,道的变化有顺、逆两个方向:“道之委是道顺而产生万物的过程,“道之用”是道借外化的万物返回自身的过程.“委和“用”二者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万物的运动,即“神化之道”。古代的圣人能深通此道,因而能“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

2、气,忠神以养虚。篇中所言,实为虚心炼神、主宰外界之术。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故圣人穷通塞之端一,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故藏之为元精。用之为万灵。合之为太二】,放之为太清。是以坎离消长于一身,风云发泄于七窍。真气熏蒸而时无寒暑,纯阳流注而民无死生.是谓神化之道者也.【校记一】是教圣人穷通塞之端道藏系统请本均作“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二】合说郛本亦作“合”其他诸本均作“古”。【注释】委;王(即王一清,下同)注:“降而运也,即顺而下降分散运动。汪(即汪伯英,下同。大

3、连出版社之道家养生秘库有汪伯英化书浅注五篇,即“道化”、“形影、“蛰藏”、“射虎、“龙虎”。据田诚阳先生讲,汪伯英没有对其他篇目进行注解)注:“即寄托也”,不如王注义胜.用:王注:“冲而和也”,即递向上升聚拢运动.汪注:“即运用也,亦不及王注得其肯綮。虚实:即虚幻与实相。王注:自无而有谓之造而塞也,自有归无谓之化而通也.大同:此处非政治上所云之大同社会,系特指得到“道之委”和“道之用”的认识,达到虚实统一的精神境界。元精:王注之中,“元精”、“万灵”、“太一”、“太清”皆为能将虚实统一起来的人用“道”的感受物.汪注云,元精乃“至微至妙恍惚杳冥中之物也。此端赖修习先天大道者自己体验之。万灵:王注

4、云:“用之(道)于外则为万灵”。 汪注云:“即元精之妙用,发挥于外,而为一切神化不测之迹也。太一:王注:“舍之于心则为太一”。汪注:“亦元精之类也”。古代将形成天地万物之元气称为太一。太清:王注:“散之于空则为太清”。汪注:“亦万灵之类也”.太清即天空,古人认为天系清而轻的阳气所构成的,故称为太清。坎离:均系卦名.坎。卦象为器,以道家解释,坎为肾,为水,为气,为铅,为阴;离,卦象为曼。离为心,为火,为神,为汞,为阳。“坎离消长于一身”,即一身之阴阳前降而后升。风云:王注:“风者阳之为也,云者阴之为也”,意即人之身之中升而为阳,降而为阴,散之于百骸,发之于七窍.真气:即先天元气。元气薰蒸通体,始

5、终如一,自然没有严寒酷暑了。纯阳:纯粹的阳气。阳气为施生之气。此气流注,民众必然就不存在生死之忧了。 【译文】大道的顺向下降分散过程是,虚无化作神精,神精化作元气,元气化作有形实体,有形实体的产生是万物滞留阻塞的原因;大道的逆向上升聚拢过程是,有形实体化作元气,元气化作神精,神精化作虚无,虚无的显现是万物通畅的原因.所以古代的得道圣人寻求通畅与滞留阻塞的端绪,得到自然创造化育的根源;忘却有形实体来养育元气,忘却元气来养育神精,忘却神精来养育虚无。虚无与真实互相通畅,这就叫作与大道融为一体。所以把大道收藏在内就化为元精,把大道运用在外就化为万灵,内外结合就化为太一,释放开来就化为太清。于是坎离在

6、自己全身升降,风云从七窍之中发散,元气薰化蒸腾,四时就没有严寒或酷暑;纯粹的阳气流动施注,百姓就没有生死之忧了.这就叫作神化之道.蛇雀【题解】道家认为蛇是长寿之物;雀则泛指小鸟。以道教观点,龟与蛇交而生蛇,久遂复化为龟.本篇以蛇化为龟、雀化为蛤的神速变化来说明日久精思,即会形化;用当空团块,唯见块而不见空的现象比喻人被幻形所梏,唯知虑幻而不知有实相;其块既粉,无形质之隔疑,因而见空而不见块,以此来喻人忘形去累,则不被幻形所梏。篇中旨在说明:以蛇雀之微,尚能变化易形,而人为万物之灵,岂不能忘身形返神而登仙乎?但人妨于形气之私,滞于物欲之蔽,因而难以如愿.蛇化为龟,雀化为蛤。彼忽然忘曲屈之状而得蹒

7、跚之质【一】。此倏然失飞鸣之态而得介甲之体【】。斫削不能加其功。绳尺不能定其象【三】何化之速也。且夫当空团块。见块而不见空;粉块求空.见空而不见块。形无妨而人自妨之,物无滞而人自滞之,悲哉!【校记】一彼忽然忘曲屈之状原本脱“之状二宇,据众本补.二此倏然失飞鸣之态而得介甲之体原本脱“态而得”三字,据众本补。【三斫削不能加其功,绳尺不能定其象原本脱“其功绳尺不能定”七字,据众本补。“功,元本作“巧;“定”,说郛本作“规。【注释】蛤:一种有介壳的软体动物,产于江河湖海。有蛤蜊、文蛤、玄蛤、青蛤、乌蛤等。国语 晋语九:“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注:“小日蛤。大日蜃,皆介物,蚌类。”加其功:形成那样

8、的功效。【译文】蛇化作龟,雀化作蛤。那一方忽然遗忘弯曲的形状,却得到蹒珊跛行的身躯;这一方忽然丧失飞翔呜叫的形态,却得到布满甲壳的躯体。砍伐削斫也不能形成那样的功效,墨线和尺子也不能规定那样的情状,变化多么神速呀!至于结成团的土块遮蔽天空,见到土块却看不到天空;把土块粉碎,见到天空却看不到土块。形体没有设置障碍,人自己却妨碍了自己;万物没有阻塞不通,人自己却使自己阻塞不通,可悲啊!老枫【题解】老枫即年代久远的枫树。道教认为万物均得天地之理而生,均得天地之气以成,人与天地万物本同为一体。因而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壤,只是各得有情之灵气变化而成的,并不足怪。同理,贤女化为贞石,山蚯化为百合,亦属

9、其感元气之精魄变化而成,实属自然。本篇旨在说明天地万物自一体出.物即我,我即物,不必分为彼此,懂得了无分别、无彼此、无物我的,就得到了“一”;“一”,是大道的极至。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而之有情也;贤女化为贞石一,山蚯化为百合二】。,自有情而之无情也.是故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虚无所不至,神无所不通,气无所不同.形无所不类。孰为彼,孰为我孰为有识,孰为无识?万物一物也,万神一神也.斯道之至矣。【校记】贤女原本作“贤母”,据众本改.二山蚯元本作“山蚓,宝颜堂秘笈本作“山蚯”.【注释】羽人:神话中有羽翼的仙人。道家学仙而飞升,因称道士为羽人.贞石:坚硬的石头。山蚯:即山中蚯蚓;百合:又

10、名重箱,摩罗,强瞿,中逢花,根如胡蒜,白色,重叠相合如莲瓣,故名百合。土木金石:泛指自然界中的物品。性情:人的禀赋和气质;精:精气,人之元气;魄:中医认为,肝属东方木而藏魂,肺属西方金而藏魄.太玄以三为木,四为金。道家因以附会称人有三魂七魄。【译文】老枫树化作仙人,腐朽麦粒化作蝴蝶,是从没有情性到有情性;贤良女子化作坚硬石头,山中蚯蚓化作百合花,是从有情性到没有情性。所以土木金石都有禀赋和气质、精气和魂魄。虚无,没有达不到的;精神,没有不能贯通的;元气,没有不相同的;形体,没有不能归为一类的。哪个是他,哪个是我;谁是有见识的,谁是没有见识的?万物都是一物,众神都是一神。这就是大道的极至了.耳目

11、【题解】本篇强调“精神在我”,而诸如耳目之类有形物皆为虚妄的,世间的一切烦恼皆因受形所因。因而忘形养神,则无病无患;若无痛患,则无所不可。目所不见.设明镜而见之;耳所不闻,设虚器而闻之【一】。精神在我,视听在彼.跰指可以割【二】.陷吻可以补.则是耳目可以妄设,形容可以伪置。既假又假,既惑又惑.所以知魂魄魅我,血气醉我,七窍囚我,五根役我。惟神之有形,由形之有疣;苟无其疣。何所不可?【校记】一】设虚器而闻之“虚器,元本同,他本作“虚气”。按:“虚器”与“明镜”分别为助听、助视之器而“虚气则语意不明,故以宋、元二本为长。跰指元本同,他本作“跻趾”.【注释】“跰(a):手脚上因摩擦而产生的硬皮。陷吻

12、:凹陷的嘴唇。魂魄:人之精灵,古代谓精神能离形体而存在者为魂,依形体而存在者为魄;魅:使惑乱,主宰.血气:此处指感情.七窍:眼、耳、口、鼻七孔。五根:眼、耳、鼻、舌、身,由此五种感觉,才产生万象,如草木之根,能生枝叶,故称.由,通“犹;疣;皮肤上之赘生物,此处泛指病患。【译文】眼睛所看不到的,设置明镜就看到了;耳朵所听不到的,安排中空的器具就听得到了。精神在我身上,视觉听觉在别的地方,脚趾上的老茧可以割掉,深陷的嘴唇可以补足。这样,眼睛和耳朵可以随便地设立,形体和容貌可以人为地安排。已经虚假了又加虚假,已经迷惑了又有迷惑。因此知道魂魄主宰我,血气迷醉我;七窍拘禁我,五根役使我。那精神有了形体,

13、犹如形体有了赘疣;如果没有赘疣,还有什么不可以的?环舞【题解】环舞即旋身而舞。本篇以作环舞者、瞰回流者的感觉来说明人们经常自己迷惑了自己。同理,粉巾为兔、药石为马皆属术士的迷人假象,而人们却深信不疑。所以,只有心境清静的人才能不被外物所欺.作环舞者,宫室皆转;瞰回流者,头目自旋一.非宫室之幻惑也,而人自惑之;非回流之改变也,而人自变之。是以粉巾为兔一,药石为马而人不疑;甘言巧笑,图脸画眉一,而人不知。惟清静者,物不能欺。【校记】一自说郛)本作“皆。二是以元本同,他本作“是故”.三涂元本同,他本作“图”.【注释】粉巾为兔,药石为马:王注“粉巾者,白巾也,结巾为兔;以药石为马可使之驰,可使之走,术

14、之假也.”【译文】旋身而舞的,感觉房屋在旋转;俯看漩流的,感觉脑袋和眼睛在径自旋转。不是房屋产生了迷惑,是人自己迷惑了自己;不是漩流发生了变化,是人自己发生了变化。所以术士把白巾结成兔子状,把药石做成马形,人们却不加怀疑.术士让它们说好话,让它们发出诱人的笑声,粉饰它们的容貌,描绘它们的眉目,可是人们却不知道。只有心地清静的人,才不能被外物欺骗。铅丹【题解】铅丹,即道家所炼成的丹药,又名铅华,黄丹,可入药.依道家之说,火喻神,铅喻气.炼丹的人将这个过程叫作以神驭气,铅丹可代五谷,服后不饥.作者认为人们或饥或饱与是否服丹无关,而与是否有“诚”有关。诚,当指求道之真诚而言.饥者大妄,饱者大幻皆因未

15、能与道合。若能以有无为一、死生为一、情性为一、内外为一,自然不会有幻妄.得之者则能超出五行之外而下视三光。虽一日百食不加饱。百日一食不加饥。术有火炼铅丹以代谷食者,其必然也.然岁丰则能饱,岁俭则能饥。是非丹之恩,盖由人之诚也。则是我本不饥而自饥之,丹本不饱而自饱之一】。饥者大妄【二.饱者大幻,盖不齐其道也。故人能一有无一死生三一惰性。一内外。则可以蜕五行,脱三光.何患乎一日百食,何患乎百日一食四】.【校记】一丹原作“我”,据诸本改.二妄续道藏)本、盐邑志林本、宝颜堂秘笈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均作“忘”。按:依文意,以“妄”宇为长.【三一死生元本作“一生死。【四百日一食“一,原本及元本均作“不,此据文意,并参照他本改。【注释】五行:水、火、木、金、土,古代指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三光:日、月、星,又有以日、月五星合称者。【译文】道术中有炼制铅丹来代替谷类食物的.这是必定会如此的。然而丰收年景就能吃饱,歉收年景就会挨饿。这不是铅丹的恩泽,大概出自人的至诚啊.既然这样,我本来不饥饿,是自己让自己饥饿;铅丹本来不能让人吃饱,是人自己使自己吃饱。饥饿的人会有很多非分之想,吃饱的人会有很多虚幻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