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知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75178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常见疾病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常见疾病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常见疾病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常见疾病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知识(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伤寒、副伤寒12、细菌性痢疾43、阿米巴性痢疾104、甲硝唑的副作用151、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 、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国内法定为乙类传染病。洪涝灾害的1998年发病率为4.8/10万,近年,伤寒的流行特点为:地区发病呈不均衡性,全年各月均有病例,但以夏秋季为高峰(810月),各年龄组均可发病高发年龄段为2040岁,全国以散发为主,但有的地区时有爆发流行,其中以水型爆发为主,食物型爆发约1015%,从沙门氏菌收集到的菌种伤寒沙门氏菌25%,副伤寒甲占1%,副伤寒乙占2%,丙型副伤寒仅0.4%。病原治疗为核心,氟喹诺酮类为首选:如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小朋友、孕妇,

2、哺乳期妇女可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如有过敏者、氯霉素可选用,但注意其指征与付作用。肠出血者应禁食,大量出血者应输血,并发肠穿孔时宜及早手术治疗。伤寒、副伤寒甲、乙、丙均为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13mm,宽约0.40.9mm,无芽孢,无荚膜,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一般培养基上即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7,pH为6.87.8。不分解乳糖、蔗糖、侧金盏花醇和水杨苷。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伤寒杆菌不产气),形成H2S,不产靛基质,不溶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产生乙酰甲基醇,能运用枸橼酸盐,还原硝酸盐,无苯丙氨酸酰氢酶,在氰化钾培养基上不生长。其抵御力:在水中活23周,粪便生存12月

3、,在水中冻土地可生存半年,加热6015分钟即死亡,5%石灰酸5分钟可杀死,其抗原构造,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Vi)三种。分型根据抗原构造,参照生化反映,如根据O抗原分型,伤寒杆菌在D群含O抗原9,12,和Vi;甲型副伤寒为群含抗原,2,12,乙型副伤寒为B群,含O抗原6,7,和Vi。沙门氏菌属可发生自发性突变,其中有S-R变异其成果为O抗原消失。H-O变异:失去H抗原。V-W变异,Vi抗原消失,这三种变异较稳定,其她尚有相位变异是可逆的。其致病性:不产生外毒素,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其她还决定细菌的侵袭力,如Vi抗原。伤寒、副伤寒细菌经口进入肠腔, 侵入肠壁淋巴进入淋巴系

4、,再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出血、坏死并形成溃疡。伤寒潜伏期为12周,发病缓慢,体温上升,有持续性高热、无力、皮疹、肝脾肿大,中性颗粒细胞减少等中毒症状,典型病例可浮现玫瑰疹,病程为34周,有的病愈后继续排菌3周3个月,重要合并症为肠出血与肠穿孔。副伤寒与伤寒临床不易区别,副伤寒症状较轻,病程短,13周即愈。丙型副伤寒可引起食物中毒。病后均可获得较强的细胞免疫。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特殊中毒面容,脉相对缓慢,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边血象白细胞总数低,嗜酸性细胞消失,骨髓有伤寒细胞。确诊原则:从血、骨髓、尿、粪、玫瑰疹中,任一标本分离到伤寒、副伤寒杆菌者。血清特异

5、抗体阳性,肥达氏反映“O”抗体凝集价1:80,鞭毛抗体凝集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一)控制措施1、进一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g),前臂外侧肌注射,一年一次。m2、免疫接种:以往使用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国内已不供应,目前各生研所提供伤寒Vi多糖菌苗(单价,不涉及副伤寒甲、乙)已试制成功,保护率为70%左右,反映轻微。或人剂量0.5ml(含多糖菌苗303、加强引用水卫生管理和污水解决,做好粪便管理和污物解决。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灭蝇。加强渔船民及流动人口管理,带菌者管理。 (二) 流行期疫区管理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作好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治疗病人,所有伤

6、寒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经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一周后,粪便2次阴性(间隔23天),方可解除隔离。疫点消毒解决和进行医学观测,检疫,接触者和传染源的管理。 1、一方面核算疫情报告,理解爆发病例的分布特性,查明爆发因素,贯彻控制爆发的措施。 2、成立临时防治领导小组。 3、大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使群众理解伤寒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做好避免。 4、医院难以收治病人时,应设立临时隔离治疗点,就地隔离病人。 5、对病家和临时隔离治疗点中被污染的厕所、地面、食具、衣物、用品等实行随时消毒,病人的排泄物粪、尿等要严格消毒。 6、全面开展饮水消毒管理,作好饮食行业、

7、食品摊点卫生管理,灭蝇。 7、应急性避免服药,可用复方新诺明2片,每天两次,服用35天。 8、应急接种:对疫情爆发地区及毗临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避免接种。2、细菌性痢疾重要的传播途径:食物型传播:痢疾杆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2周,并可繁殖,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发生。带菌厨师和痢疾杆菌污染食品常可引起菌痢爆发。水型传播:痢疾杆菌污染水源可引起爆发流行。 平常生活接触型传播:污染的手是非流行季节中散发病例的重要传播途径。桌椅、玩具、门把、公共汽车扶手等均可被痢疾杆菌污染,若用手接触后立即抓食品,或小孩吸吮手指均会致病。 苍蝇传播:苍蝇粪、食兼食,极易导致食物污染。细菌性

8、痢疾又称志贺氏菌病,由志贺氏菌属引起, 是发展中国家的常用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小朋友的生长发育。全世界每年死于志贺氏菌感染的人数约为60万。据1994年1997年的监测资料表白,国内年报告病例在6085万,发病率居甲乙类传染病之首,病死率为0.040.07%。志贺氏菌致病性强,10-100个细菌细胞就可使人发病,多数临床分离的菌株为多重耐药性。志贺氏菌血清型繁多(共47个血清型)。根据生化反映和O抗原的不同,将志贺氏菌属分为4个血清群(即痢疾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又依次称为A、B、C、D群),共有37个血清型或亚型(其中A群15个、B群13个

9、、C群18个、D群1个)。A群和C群的所有菌型及B群之2a、6型均具有K抗原。国内的优势血清型为福氏2a 、宋内氏、痢疾I型,其她血清型相对比较少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分离率较高。痢疾I型志贺氏菌产生志贺毒素, 可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一)志贺氏菌的生物学性状志贺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短小,不形成荚膜和芽胞,有菌毛。为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4;对营养规定不高,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在常用的肠道选择性培养基SS和麦康凯平板上生长良好,因不发酵乳糖而使菌落呈无色透明。(二)志贺氏菌的致病因素志贺氏菌的致病因素涉及侵袭力

10、、内毒素,痢疾志贺氏菌产生志贺毒素.侵袭力是志贺氏菌致病的重要毒力因子,由侵袭性大质粒介导。编码侵袭性的基因重要有ipaABCD, 缺失了侵袭性基因的菌株, 不可以引起痢疾。可使用检测ipaB基因的PCR措施来鉴定志贺氏菌的毒株。志贺氏菌侵犯的重要部位是结肠和直肠,偶尔也会波及空肠。志贺氏菌侵入肠上皮细胞后,在细胞内繁殖并向邻近细胞扩散,导致病变部位的中性粒细胞和多形核细胞的浸润,局部上皮细胞坏死和溃疡。志贺氏菌感染重要局限于肠道,细菌一般不进入血流。志贺氏菌属各菌株均有强烈的内毒素,可破坏肠粘膜,形成炎症、溃疡、呈现典型的痢疾脓血便。 痢疾志贺氏菌1型产生志贺氏毒素,志贺氏毒素具有肠毒性、细

11、胞毒性和神经毒性,感染后一部分患者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亦可引起发热、神志障碍、中毒性休克等志贺氏菌属重要引起细菌性痢疾,按临床体现可分为两型:(一)急性细菌性痢疾:又分典型、非典型及中毒型三种。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重要特性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腹泻日10余次或更多,但量不多。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非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婴儿多见。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较轻,腹泻1日35次。粪便呈水样或稀糊状,含少量粘液,但无脓血。左下腹可有压痛。食欲减退,并有恶心、呕吐。急性中毒性菌痢起病急、发展快,体

12、温可达40以上。小儿患者初期浮现烦躁、惶恐、谵妄和惊厥等。少数患儿可体现抑郁,如嗜睡、精神萎靡、昏迷或半昏迷等,数小时内可发生休克或呼吸衰竭。小儿重要体现为高热、惊厥。发病初期肠道症状不明显。成人患者重要体现为脓血便频繁,循环系统症状明显。(二) 慢性细菌性痢疾:可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不彻底,或迁延未愈,或开始症状较轻而逐渐发展起来,且病情迁延达两个月以上者。细菌性痢疾的带菌者有三种类型,即恢复期带菌者、慢性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后者是菌痢的重要传染源,特别是炊事员和保育员中的带菌者,危险性更大。细菌性痢疾的诊断原则为根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需依赖于病原学检查。(

13、一) 流行病学史:病人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二)症状体征1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2急性典型菌痢:急性起病、腹泻(排除其她因素)、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部压痛。3急性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高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小儿发病初期可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常需经灌肠或肛拭做粪检,才发现是菌痢。根据重要临床体既有如下类型:休克型(周边循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发绀等。脑型(呼吸衰竭型):有脑水肿体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变化,甚至浮现脑疝、呼吸衰竭。混合型:同步浮现脑型、休克型的征候,

14、是最凶险的一型。4慢性菌痢:急性菌痢者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为慢性菌痢。(三) 实验室检查1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2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属阳性为确诊根据。(四) 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腹泻,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里急后重症状,难以拟定其她因素腹泻者。2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一)、(二)和(三).1任何一项,并除外其她因素引起之腹泻。3确诊病例,具有(三).2和(四).2任何一项。(一) 避免原则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同步加强对传染源管理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重点人群、集体单位应特别注意避免爆发或流行。(二) 治疗原则1一般对症治疗:进易

15、消化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可给口服补液盐(ORS),必要时ORS和静脉输液同步应用。2病原治疗:细菌性痢疾可以是自限性的, 一般状况下可以不使用抗生素。对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抗生素治疗可缩短病程、减轻病情和缩短排菌期。但是, 治疗痢疾I型志贺氏菌感染时, 应当慎用抗生素(许多抗生素可以刺激O157:H7大肠杆菌释放志贺毒素,诱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由于临床分离菌株常为多重耐药性,使用抗生素应当根据本地的药敏谱来拟定。3休克型菌痢解决:抗感染、抗休克。4脑型菌痢解决:抗感染、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一) 避免措施1进一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细菌性痢疾通过粪口途径,通过食物、水、粪便、污染的食品、玩具、用品而传播。注意水源卫生和饮食卫生。教育群众喝开水、不喝生水;在疫区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做熟后再吃, 慎用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生熟分开;避免苍蝇叮爬食物;在疫区不要参与婚丧娶嫁等大型会餐活动。应加强涉及水源、饮食、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及其孽生地在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即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切实贯彻食品卫生管理措施,把好病从口入关。对重点行业人群应每年进行卫生知识或强化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