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74889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外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逆:违抗。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天帝使我长百兽(_)(2)兽见之皆走(_)(3)子以我为不信(_)2翻译下列句子。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是_,它们都是用来比喻_的一类人。4你是如何评价

2、文中的这只狐狸的?_2.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_1在横线上补全文段。2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吾矛之利(_)弗能应也(_)不可同世而立(_)3此文段出自文言文_,这则文言文意在告诉人们:_4本文篇幅短小,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一个“誉”字,就可以让人想到_。“何如”一问,能让人联想到_。3. 阅读古人谈读书选段,完成习题。知之为知之,是知也。敏而好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1按原文填空,写在横线上。2用自己的话

3、写写画“”的句子的意思。_3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默而识之”讲述的是学习方法。B.“诲人不倦”和“学而不厌”讲述的是学习态度。C.第一句告诉我们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段中哪些话给你的启发最深。_4.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鬻(y):卖。陷:刺破。或:有的人。弗: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吾矛之利_(2)其人弗能应也 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_”的句子。

4、_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5. 课文回放。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1)读一读,说说你怎么理解画线句子。_(2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他是一位怎样的人?_6. 课内阅读。自相矛盾楚(ch chu)人有鬻盾与矛者,誉(y y)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w w)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

5、也。夫(ff)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于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4假如你是楚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7.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那年,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

6、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词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通古人篇章。_(2)惟读书是务。_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_。8. 课内阅读。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薰以桂椒,()以珠玉,饰以玫瑰,()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1这则寓言的题目是“_”,作者是_。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

7、上恰当的字。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薰以桂椒薰:_饰以玫瑰 玫瑰:_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椟:_4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_9. 课外阅读。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的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8、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别致:_恳切:_2.齐白石欣赏梅鸡图是因为。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的意思是( )A.酸甜苦辣等味B.香、臭等味C.画的意境D.意思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A.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B.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C.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D.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5.从

9、文中可以看出齐白石是一个怎样的人?_10. 阅读理解。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1解释文中加点词。而:_啖:_去:_欲:_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仕于南方 不得已而从仕B.或曰:“啖菱须去壳。”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C.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在下列句中括号里填上句子省略的成分。(_)曰:“我非不知。并壳者,(_)欲以(_)去热也。”4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11. 重点段落

10、品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ngy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_12. 精读细品(先用“”画出文言文的节奏,再说说全文的意思)。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_13.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对话意思: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14.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夫 不 可 陷 之 盾 与 无 不 陷 之 矛,不 可 同 世 而 立。2课文采用了“事+理”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请分别用“”和“”在文中画出来。3根据故事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人物语言,人物动作,并完成练习。楚人:“吾盾之坚,_”(人物动作: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