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信凡出言——.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748890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信凡出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弟子规》信凡出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弟子规》信凡出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弟子规》信凡出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信凡出言——.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教案编写时间:2014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4年 月 日课 题 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课 时教案总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学习用明快的节奏诵读,激发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2. 学生明白做人一定要有信用,明白言多必失,且讲话一定要有礼貌。3. 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教学重点与 难 点1、使学生明白做人讲话一定要有信用。2、使学生明白言多必失,而且讲话一定要有礼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 学 设 计批 注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说话时以诚信为主,答应

2、他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於欺骗或虚伪的话,更不能用.古谚云:人无信而不立.就说明了信的重要.(对任何的人事物都要秉持着诚信的原则.)(二)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话才说,不该讲的就不要讲,古人说:言多必失.更重要的是不要讲一些花言巧语,故意讨某些人的欢心.(小朋友要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讲适合的话.)(三)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投机取巧的话或是脏话不要讲,小朋友在校时,为了要耍酷,耍帅,言语或行为都会学一些很像江湖兄弟才会有的话或举动,像这些言行都不要去学,以免让别人对你有坏印象,自己也会沾染到不好的习惯.二

3、,故事启蒙: (一)徙木立信 商鞅到秦国当宰相的时候,为了建立起法律的威信,就在南门摆了一根木头,并下令能将木头移到北门的人就可以得到十两黄金,但是老百姓从以前就不相信政府,虽然是很简单的事却没有人愿意尝试.后来他把奖金提高到五十两黄金,有位年轻人决定试试看,果然得到了奖金,之后大家就知道新宰相是说到做到的人,所以非常守法,秦国也变得很强大.1.引导发问:(1)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去移动这根木头呢 ?(2)为什么后来这位年轻人愿意去做这件事呢 ?2.给小朋友的话:政府的施政要言出必行,尤其是领导人更是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我们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要以诚信当作基础.(

4、二)季札挂剑周朝时吴国有位公子名叫季札,一次奉命出使鲁国,路过徐国,徐国的国君很喜欢季札身上配挂的宝剑,却没有说出口,季札心里知道,可是宝剑是使者身份的象征不能随便给人.等季札出使回国,经过徐国时才知徐国国君已死,他便把宝剑挂在徐国国君的坟墓上,他的随从说:徐国国君已死,你何必再把宝剑给他呢 季札说:我的心早就想把宝剑赠与他,怎么可以因为他死了就违背诺言呢 1.引导发问:(1)季札第一次为什么不把宝剑给人呢 ?(2)徐国国君已死,为什么季札还要把宝剑给他呢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大家来找碴请学生协助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1.剧情一(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5、:两个人走在路上擦身而过,不小心碰撞了一下.状况一:其中一个人说:你没长眼睛呀!老师问学生:这样说可能产生的结果 (1)对方不客气的说:你才没长眼睛呢! (2)对方不客气的说:不然你想怎麼样! (3)对方动手想打人.状况二:其中一个人说:对不起,是我走路不小心.老师问学生:这样说可能产生的结果 (1)对方说:没关系. (2)对方说:没事没事,是我自己不小心.老师说明: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所以和别人发生冲突时要多说对不起,这是最好的平安符,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 (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1.请小朋友起立一起用手比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的动作.2.教导小朋友要时刻常存感恩谦虚的心.3.请每一位小朋友与家长到台前对著大家说一句好话.4.询问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哪些好事帮助别人.四、总结 谈谈你通过本节课学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以读带思,在读中理解、感悟诗句意思。本节课文,通俗易懂,通过一些谚语和生活小事例加深学生理解。通过讲解故事和联系实际生活来使学生知道守信的重要性。常礼演练环节,截取生活小片段让学生来判断、反思和学习别人礼貌待人行为。“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 则是教导要常存感恩谦虚的心帮助别人。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