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746401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报告承德农丰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目 录一、 总论13(一) 项目名称13(二) 项目实施地点.13(三) 项目主办单位.13(四) 项目负责人.13(五) 项目技术负责.13(六) 项目经济负责人.13(七) 可行性研究负责人.13(八) 项目概况.13(九)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24(十) 酵素菌项目提出的必要性.24(十一)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25(十二) 技术依据单位基本情况.25(十三)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5二、市场调查及预测25(一) 市场调查25(二) 市场预测27(三) 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和销售收入预测27二、 技术可行性分析.28(一

2、) 产品及技术的开发.28(二) 技术成熟性和可靠性.28(三) 引进酵素菌项目的技术水平34四、项目实施方案.35(一) 技术方案35(二) 工艺流程.36(三) 厂址选择及项目实施.36(四)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37(五) 人员及培训38(六)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38五、资源、原辅助材料.38六、环保及劳动安全.39七、投资估算资金筹措.40八、经济效益分析.40(一)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40(二) 财务分析41(三) 社会效益分析43九、结论.44 一、总 论 (一)项目名称:酵素菌系列生物有机肥开发生产 (二)项目实施地点: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 (三)项目主办单位:承德农丰生物有机肥有

3、限公司(四)项目负责人: 王树坤 (五)项目技术负责人:王树坤 (六)项目经济负责人:徐国华 (七)可行性研究负责人:谢应开(八)项目概况在农业发展浪潮中,“生态”这一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落实,从种植到产品,可谓是一个热门话题,但真正关心生态农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都是源于对市场需求和经营方向的关注。无数经验证明,农产品只有进入国际市场,我们的高效农业才有前途,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解决化肥、农药的危害是关键,只有全面实施生态农业,才是二十一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农业微生物制肥,以微生物防治病虫害,既是农业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也是解决农业重污染问题的主要手段。许多蔬菜、水果已经靠生

4、物技术解决了无公害总量,走出国门,创造外汇。日本岛本酵素菌微生物农业技术已发展70年,目前日本1/3的种植业,50%垃圾处理业,韩国70%的农业生产都采用此技术,目前已发展到2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自1974年引入以来,已经在山东、河北等20个余省推广应用。酵素菌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追肥、叶面肥三大系列,从根本上减少化肥用量。这项综合技术成本低,肥效高,平均增产30%以上,降低综合成本10%以上,能全面预防各种病虫害,减少各种农药用量。使农产品的品质改善,化学物质和农药残留降低到最低程度,达到无公害要求,目前该技术已经形成规模且广泛推广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酵素菌同其它微生物技术一道,一定能把

5、生态农业推向更高的新阶段。九十年代以前,微生物肥料基本上是纯微生物制剂,(本文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菌肥、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菌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暂不作严格区分,均指同一含义,可相互替代。实际上有区别,特此说明),即常说的微生物接种剂,它只是用来作拌种剂,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不能用于农业作当家肥。随着微生物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农业科学家普遍认为肥料要向高效、复合的方向发展,即应寻求一种新型生物肥,不仅将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使用,而且要将化肥,微生物肥和有机肥结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以建立良性农田生态循环体系和作物营养综合体系,充分利用土壤潜力,达到使作物

6、增产增收最佳效果。在总结吸收了我国微生物肥料几十年发展的先进成果,从2007年开始,我公司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酵素菌技术,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开发生产出代表我国微生物肥料先进水平的农丰酵素菌系列生物有机肥料,除含有高效的微量元素。它既有无污染、无公害、肥效持久、壮苗抗病、改良土壤、提高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又能克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弊端。可以说,九十年代标志生物有机肥发展的新起点1、什么是酵素菌酵素菌是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获得的有益微生物,将其组合发酵形成了包括细菌、放线菌、丝状菌三大类20余种能产生活性分解酶的微生物群体组成的产品。该产品的特点是:多种菌混合相生互

7、补,发酵工艺简单,易于掌握;原料丰富廉价;生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产品活菌含量高,酶活性强,质量稳定;常温干燥,菌体呈休眠状态,长期存活,易于保藏,便于运输。、2、酵素菌的功能和作用酵素菌是好气性微生物群体,具有很强的发酵力。在发酵过程中,多种有益菌迅速增殖,产生大量有益代谢物质,分泌出多种活性分解酶,这些酶具有很强的催化分解能力。首先它能催化分解各种农作物秸杆、树叶、杂草等有机物,形成腐殖质;其次又能分解页岩等矿物质,产生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活性物质;第三还能降解化肥、农药等化学成分和溶解土壤中被固化的营养成分,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和含量。此外,制成酵素菌系列生物有机肥料,投入土壤

8、中,其代谢产物不仅促进植物生长,还能抑制和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有效地控制或避免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用量,逐步消除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残毒。与此同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亲水性和吸附性,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强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最终达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酵素菌制成饲料添加剂和发酵饲料,应用于畜禽养殖业,能充分发挥微生物制剂和酶制剂的双重功效,提高饲料的转化利用率2040%、粗蛋白增加2.5倍、粗纤维减少50%,糖类增加10%,同时酵素菌的菌体蛋白可直接作为禽的重要蛋白源。此外还能消除和预防畜禽消化系统的多种疾病,使畜禽生长快,肉、蛋、奶高产,

9、优质无公害。酵素菌用于食用菌栽培,促进培养基料的发酵分解,改善基料的理化性状,消除杂菌污染,提高有益菌成品率和出菇率。酵素菌用作物秸杆、垃圾废料的发酵腐熟,有利于梏杆的垃圾废料还田,消除秸杆焚烧和垃圾腐烂变臭对环境的污染。3、推广酵素菌技术的意义土地是农作物赖以生长的基础,近年来农民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日趋严重,大量使用农药,致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在一定程度开始危及到人的身体健康,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给“两高一优”农业的实现带来了诸多困难,所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已成为当务之急。酵素菌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4、应用酵素菌技术取得的成果经

10、过两年多的推广应用,大量的事实证明,酵素菌技术在种植业、养殖业上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明显。种植业西瓜、甜菜、草莓等增产15%,增糖12度,抗重茬。露地黄瓜增产2030%,大棚黄瓜亩产达3万斤,口感好、柄短瓜直,对霜霉病、角斑病有明显抵抗性。大白菜、芹菜等增产2530%,病虫害明显减少。果树冬季落叶晚,春季幼树抽枝快,大树花芽多,座果率高,色泽好,增产20%左右。烟草增产20%。叶片大、厚,无辛辣叶。大田作物增产20%左右,出苗早,成熟期提前。养殖业用酵素菌饲料添加剂喂猪,背毛光亮,食欲旺盛,增重快。较对照平均日增重多23两,提高40%。用酵素菌饲料添加剂养鸡,鸡蛋破损率低,肉用鸡增重快,育

11、肥期短。现时,鸡舍粪便臭味减轻,抗病性提高。用酵素菌玉米秸粉喂猪,食欲好,污染少,日增重较对照提高3540%,用发酵麦秸喂牛,羊开辟了牧区冬季饲养的新途径 。双菌结合将酵素菌技术应用在食用菌生产中,污染少,出菇早,转化率高,品质好,且减少农药残毒。1996年6月在承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引进酵素菌技术,经过两三年的消化、改进、试验、示范,生产应用技术均已成熟,现进入酵素菌技术推广普及阶段。5、生物有机肥料应用状况国际情况多年来,化学肥料的施用对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由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肥不足,各类养分比例失调,致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

12、破坏,而且还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化学肥料污染成为当今世界一大公害。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田土壤,1972年国际上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生物循环,达到保持和增强土壤长期肥力及其生物活性的目的。目前,全球范围内对有机农业在保护环境和资源,消除常规农业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致的认识。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开始对化学农药及化肥的使用进行限制和更加严格的管理,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据了解,目前美国已有8%的农场成为不用化肥和农药的有机农场。瑞典、芬兰与瑞士,已有10%的耕地获得了有机农业证书。不少政府对本国的生态农业和生态食品的发展实行了补贴政策。国

13、内情况我国在农业和食品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全国2/3以上的山区和农林、农牧区生态环境脆弱,普遍存在严重的生态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8%,生物多样性丧失,农业灾害趋于频繁。90年代受灾面积已相当于50年代的273%。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倡导并加快了实施生态农业计划,按生态学原理建立和发展农业体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人50年代开始进行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近十年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得到快速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开发绿色食品的文件指出:“开发绿色食品(无污染食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增进

14、人体健康,增加农产品出口创汇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并指出,农产品品质提高和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包括生物有机肥料在内的高新技术的支持,特别是生物有机肥料的推广应用农业部于1990年召开了绿色食品工作会议,以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开发生产。1990年国家科委将微生物肥料,(“菌肥”有“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肥”、“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菌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小肥”等各种名称,它们之间实际上有区别)。的应用列入国家成果重点推广计划,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的发展。1990年,经原国务院李鹏总理同意,我国专门设立了“非豆科作物固氮研究”,总理基金项目。国家计委、经贸委在当前国家重点鼓励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将生物肥料作为农业高新技术产品予以大力扶持,专家们将生物肥料作为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