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74381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边的知识结构图适合于说明A文艺复兴的影响B新航路开辟的条件C新航路开辟的过程D新航路的影响2 .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运输工具的需求,这种运输工具可以大批运送煤和矿石。这引起了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长的运河。与运河时代相提并论的是伟大的筑路时代。英国运河航运和公路运输获得发展的技术条件与下列哪位发明家有关A瓦特B哈格里夫斯C本茨D斯蒂芬森3 .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共同之处是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都有自己的法律C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D都实行

2、相同的社会制度4 . 有人说照片是“可视的历史”,如图的两张照片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史事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5 . 俄国普希金在思考“拿破仑究竟给俄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时,从政治、文化和理念的层面,而非战争的层面,揭示拿破仑最为珍贵的价值。下列属于普希金认为的拿破仑的珍贵价值的是( )A一生中数次打败反法联盟的进攻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思想C战争所到之处,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灾难D扩展了法国的疆土6 .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这部宪法的特点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 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ABCD7 . 中国的百年屈辱史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外交成就有( )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中日建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港澳回归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ABCD8 . 中国宋代在科技的创新、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BCD9 .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在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

4、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进步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10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要听命于英王D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1 . 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其他三国的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12 . 我们说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指的是A没有科学的革命纲

5、领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没有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13 . 如下图,100年前的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反帝口号,其中最能体现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还我青岛”B“废除二十一条”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4 .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实行改革开放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15 .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

6、三大,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6 . 四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得出以下四个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B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C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D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析点17 .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7、”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说明中国人民很勇敢,不怕刀枪火炮B因为吸食鸦片,中国国内有亿万人相互仇杀C刀枪火炮都有很大的危害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18 . 朝鲜停战协议签订于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19 .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是“中国速度”的重要表现。我国首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是( )A北京到广州的城际高铁B北京到上海的城际高铁C北京到南京的城际高铁D北京到天津的城际高铁20 . 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都始于19世纪60年代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ABCD二、综合题21 . 某

8、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民族复兴之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主法治建设)(1)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把下表补充完整。法律文献内容摘要地位或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走向世界舞台)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

9、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材料中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国的矛盾、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农业现代化)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3)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图二能获取什么信息?试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什么政策?(强国之路)复兴之路指出:“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4)材料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10、”的国家领导人是谁?“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指导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5)纵观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2 . 中国近代化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信、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摘编自中国的奋斗(1)材料中的“现代化尝试是指哪历史事件?该事件的进步性体现在其此方面?材料二以下是1913-1920年华人投资近代工业情况表。(2)请认真分析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说说该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

11、变化。该变化出现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什么?(3)根据最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3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遭受外来侵略的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先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梁启超

12、论不变法之害材料三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政治文明历程材料四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陈天华猛回头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割我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哪个?结合材料三概括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材料四中陈天华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己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13、 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24 .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传统不再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因为传统的颠 覆而兴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作用恰恰是加速了传统的消亡。(这场运动)塑造了 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底色政治、文化乃至民族性格,无不于此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摘编自丁伟中国人与中国文化(1)材料一中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这场运动对后世中国的影 响。材料二 当人们批判它将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泼掉、批判它盲目媚外的时候,恰恰忘记了正是 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倒了传统(思想文化),给那个时代带来了百家争鸣某种意义上 说,没有这次运动,就不会有焕然一新的中国革命面貌。王效金近代中国

14、的社会变革(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没 有这次运动,就不会有“焕然一新的中国革命面貌”?材料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 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3)依据材料三,为邓小平的讲话归纳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理 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25 .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古今中外出现过系列的革命或改革运动,人类社会镇是在不断的革命或改革中曲折前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2)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人类先后开始了两次不流血的革命。这两次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请分别列举两次革命中极大改变近代中国人社会生活的重大发明各一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