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二)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274331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二)班级: 姓名: 一、阅读专项训练。后来,离开了母亲,但母亲的面影和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却时时出现在季羡林眼前。多少年后,公共汽车上,偶尔发现老妇人二双长满老茧的手,马上会想到母亲的手,母亲的面影也就同时到现在面前。虽然只有6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但母亲的面影却是终生都不会忘记的。6岁离开家之后虽然也有回去看望母亲的时候,但都住不了多长时间。1933年初秋,离开母亲17年,距离最后一次见到母亲也有8年。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季美林突然接到母亲逝世的噩耗。在火车里闷了一天,在长途汽车里又颠荡了一天,季羡林回到了8年多未曾回过的故乡。踏上故乡的土地,路边的树丛里虽然连残留

2、着一点浮翠,但他已经看不到。他看到的只是淡远的长天下,一片凄凉的黄雾。从远处一看到在烟云笼罩下的小村,忽然想到死去的母亲,就躺在这烟云里的某一个角落里,便感到有一团烈焰在心里烧着,又感到好像严冬里的厚冰堆积在心头。他迷惘地撞进了自己的家,一切都在泪光里浮动。在寂寞冷落的屋子里,墙上满布着灰尘和蛛网,正中放着一口大而黑的棺材。棺材装走了母亲,也装走了季羡林的希望和幻影。1、画横线的句子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可以是 (A、触景生情 B、睹物思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 之情。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处景物描写,它的作用是( )A、描写了秋天树叶枯黄的景象,让季羡林感受到一片肃杀B、衬托了季羡

3、林又踏上故乡的土地时感受到的来自故乡与亲人的温情C、通过秋天的树丛在季羡林的眼中是毫无生机的,表达了他失去母亲后的悲痛心情3、请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季羡林想到已经去世的母亲时的内心感受的句子,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按原文填空,并说说这几个词语怎样恰当地表达了人物的感情。他( )地( )进了自己的家,一切都在泪光里( )。 二、阅读综合训练。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已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

4、心便匆匆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电脑只有5个小时。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林俊德曾说他们做出了不少牺牲:几十年过着枯深贫乏的文化、物质生活,许多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

5、。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xx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领奖晚会上,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代替林俊德登台领奖。她几度哽咽地说:“他(林俊德)工作起来就像着了迷似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非常坦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核试验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临终前,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希望马兰精神能够代代相传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作西行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深情铸成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注释】马兰,一种在被称为

6、“生命学地”的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那“令人动容的一幕”。 2、文中画“ ”的句子拿黄继光的壮烈行为进行类比,突出了林俊德( )的精神。A.勇敢同病魔作上争 B.献身祖国国防事业C.淡泊名利忘我工作 D.将生死置之度外3、在谈及戈壁唯人的得失问题时,林俊德抱以怎样的态度? 4、下面对短文题目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表现了林俊德对马兰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2)象征林俊德等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3)表现了马兰花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特点。( )(4)表达了对以林俊德

7、为代表的老辈科技工作者的怀念之情。( )5结尾引用马兰谣,最主要的作用是( )(多选)A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B歌词优美,耐人寻味 C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D情真意切,引人共鸣6、“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理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上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段话是授予“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的颁奖词。在颁奖现场,当颁奖嘉宾宣读完颁奖词,如果请你作为少先队代表向代为领奖的黄建琴奶奶献花你会怎么做,怎么说? 三、阅读芳草园。“爱国”两个字的分量央视小崔说事曾对梁启超的小儿子、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梁思礼院士,进行过一次访谈。节目中小崔提起了一件事:有一次

8、,梁思礼先生赴美访问,在西雅图遇见了当年的同窗好友,也是位华人,也是位研究导弹的专家,他的年薪是300万美元,可是梁思礼先生一年的工资还不到1万元人民币。访谈中,小崔问梁思礼先生:“别的不公正待遇你都不计较,但这件事对你一定有很大的刺激吧?”别的不公正待遇是什么呢?梁思礼先生1941年(17岁)赴美求学。1949年,当他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凭着一颗纯洁而又单纯的爱国之心,毅然决然地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梁思礼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遇不公正待遇,受了很多委屈。面对小崔的提问,他会如何回答呢? 85岁高龄的梁思礼面对提问,掷地有声地回答:“那位同学研

9、究出来的导弹,当时也许就瞄准着中国;我研究出的导弹,却是保卫祖国。我为此非常自豪!”全场嘉宾报以热烈的掌声。1、“刺激”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声、光、热等引起生物体活动或变化。推动事物、使起积极的变化。使人精神上受到挫折或打击。“刺激”在文中应该选择第 种解释,它在文中是指 “掷地有声”这个词语表现了梁思礼的 的心情。2、梁思礼是 的儿子,是 。3、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梁思礼为什么觉得自豪? 4、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叙述方式是 (A、顺序 B、倒叙 C、插叙)。这一自然段对表现梁思礼的爱国之心有什么用处?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二)参考答案班级: 姓名: 一、阅读专项训练。后来,离

10、开了母亲,但母亲的面影和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却时时出现在季羡林眼前。多少年后,公共汽车上,偶尔发现老妇人二双长满老茧的手,马上会想到母亲的手,母亲的面影也就同时到现在面前。虽然只有6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但母亲的面影却是终生都不会忘记的。6岁离开家之后虽然也有回去看望母亲的时候,但都住不了多长时间。1933年初秋,离开母亲17年,距离最后一次见到母亲也有8年。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季美林突然接到母亲逝世的噩耗。在火车里闷了一天,在长途汽车里又颠荡了一天,季羡林回到了8年多未曾回过的故乡。踏上故乡的土地,路边的树丛里虽然连残留着一点浮翠,但他已经看不到。他看到的只是淡远的长天下,一片凄凉的黄雾。从远处一看

11、到在烟云笼罩下的小村,忽然想到死去的母亲,就躺在这烟云里的某一个角落里,便感到有一团烈焰在心里烧着,又感到好像严冬里的厚冰堆积在心头。他迷惘地撞进了自己的家,一切都在泪光里浮动。在寂寞冷落的屋子里,墙上满布着灰尘和蛛网,正中放着一口大而黑的棺材。棺材装走了母亲,也装走了季羡林的希望和幻影。1、画横线的句子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可以是 B (A、触景生情 B、睹物思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 深切思念 之情。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处景物描写,它的作用是( C )A、描写了秋天树叶枯黄的景象,让季羡林感受到一片肃杀B、衬托了季羡林又踏上故乡的土地时感受到的来自故乡与亲人的温情C、通过秋天的树丛在季羡林的眼中是毫无生机的,表达了他失去母亲后的悲痛心情3、请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季羡林想到已经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