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274318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1. 完全归纳推理 先看一个实例:当着天文学家对太阳系的大行星运行轨道进行考察的时候,他们发现 水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金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沿着椭圆轨 道绕太阳运行的,火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木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 土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天王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海王星是沿着椭 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冥王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的全部大行星。由此,他们便得出如下结论: 所有的太阳系大行星都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这一结论,就是运用完

2、全归纳推理得 出的。可见,完全归纳推理是这样一种归纳推理:根据对某类事物的全部个别对象的考察,发 现它们每一个都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得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根据完全归纳推理的这一定义,它的逻辑形式可表示如下(S表示事物,P表示属性),51- -P52- -PSn-P(S1,S2Sn是S类的所有分子)所以, S-P从公式可见,完全归纳推理在前提中考察的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而不是某一部分对 象,因此,其结论所断定的范围并未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所以其结论是根据前提必然得 出的,即其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是必然的。就此而言,完全归纳推理具有演绎的性质。由于完全归纳推理要求对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一

3、一列举考察,所以,它的运用是有局限 性的。如果某类事物的个别对象是无限的(如天体、原子)或者事实上是无法一一考察穷尽的 (如工人,学生),它就不能适用了。这时就只能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了。2. 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这样一种归纳推理:根据对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考察,发现它们具有 某种性质,因而得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第一种情况。主要根据是:所碰到的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而没有发现 相反的情况。比如-内经针刺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患头痛的樵夫上山砍柴,一次不慎碰破 足趾,出了一点血,但头部不疼了。当时他没有引起注意。后来头疼复发,又偶然碰破原处, 头疼又好了。这

4、次引起了注意,以后头疼时,他就有意刺破该处,都有效应(这个樵夫碰的 地方,即现在所称的大敦穴)。现在我们要问,为什么这个樵夫以后头疼时就想到要刺破足趾的原处呢 ?从故事里可 见,这是因为他根据自己以往的各次个别经验作出了一个有关碰破足趾能治好头痛的一个一 般性结论了。在这里,就其所运用的推理形式来说,就是一个不完全的归纳推理。具体过程 是这样的:第一次碰破足趾某处,头痛好了,第二次碰破足趾某处,头痛好了,(没有出现相反的情况,即碰破足趾某处,而头痛不好。) 所以,凡碰破足趾某处,头痛都会好,如用公式表示则是S1-PS2-PSs-PSn-P(S1, S2, Ss,Sn是S类部分对象,枚举中未遇相

5、反情况。)所以, S-P这种仅仅根据在考察中没有碰到相反情况而进行的不完全归纳推理,我们就称为简单枚 举归纳推理或简称枚举归纳推理。第二种情况。不是对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碰到那个就考察那个(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就 是如此),而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选择一类事物中较为典型的个别对象加 以考察;通过这种对部分对象的考察而作出某种一般性的结论时,也不只是根据没有碰到例 外相反的情况,而是分析和发现所考察过的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何以具有某种性质的客观原 因和内在必然性。建立在这种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的不完全归纳推理,我们就称之为 科学归纳推理。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根据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它们所得出结论的性质也是不同的。简 单枚举归纳推理所依据的仅仅是没有发现相反的情况,而这一点对于作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来说,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充分的。因为,没有碰到相反的情况,并不能排除这个相反情况 存在的可能性。而只要有相反情况的存在,无论暂时碰到与否,其一般性结论就必然是错的。 科学归纳推理则不同,它所根据的是对事物何以存在某种性质的必然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 因而它的结构是比较可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