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全国卷ⅰ)(含解析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74275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全国卷ⅰ)(含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全国卷ⅰ)(含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全国卷ⅰ)(含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全国卷ⅰ)(含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全国卷ⅰ)(含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全国卷ⅰ)(含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全国卷ⅰ)(含解析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3分)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2(3分)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从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叶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

2、到14C3(3分)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如图表示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4(3分)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5(3分)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

3、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42分)6(8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原因1是 原因2是 7(10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椎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4、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段出现伸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8(12分)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5、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 定律。(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 ,扁盘的基因型为 ,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的株系F3

6、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9(12分)下列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请回答:(1)某细菌固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KH2PO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素、琼脂和蒸馏水,其中凝固剂是 ,碳源是 ,氮源是 。已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帮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分类,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从同化作用类型看,用该培养的细菌属于 。(2)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得到细菌的 曲

7、线。该曲线中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 。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 期取体;在生产中,常收集培养至 期的细菌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3分)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考点】2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和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膜的特点分为:1、结构特点:流动性2、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由

8、此答题【解答】解:有分析可知: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中胰岛素是分泌蛋白质,需要由细胞核提供的DNA合成RNA运出细胞核,并和核糖体结合,在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初步加工、高尔基体加工成成熟的蛋白质,再通过小泡运输到细胞膜,分泌出去。这个过程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A不符合题意;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是胞吞过程,胞吞需要能量,细胞膜此时发生形变,细胞膜物质发生运动,才能启动胞吞和胞吐过程,这个过程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B不符合题意;C、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该过程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C符合题意;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

9、生质体融合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个过程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和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还要理解内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且知道免疫过程、转录、翻译和原生质的融合过程等2(3分)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从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D在C3植物叶

10、肉组织和C4植物叶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3L: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C4植物,其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C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解答】解:A、在光照条件下,无论C3植物,还是C4植物,都能利用14CO2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含14C的淀粉和葡萄糖等有机物,A正确;B、由于14C的淀粉和葡萄糖等有机物,可以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所以这些有机物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含有14C,B

11、正确;C、随光照强度的增大,C4植物叶片对含14C的C4的消耗加快,积累减少,C错误;D、在C3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在叶肉组织和C4植物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维管束鞘,所以其中的C3中可检测到14C,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C3和C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结合具体情景(光照增强)解决实际问题3(3分)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如图表示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考点】3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3L: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12、的环境因素;48: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F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据图分析,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解答】解: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呈“J”型曲线,故A错误;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应该是2n4n2n,故B错误;C、酶量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酶数量和酶活性的限制,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不断增加,故C错误;D、光合速率与CO2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

13、,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其中曲线与横坐标交点处表示二氧化碳的补偿点,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3分)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考点】B5:基因频率的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是考查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自然选择对基因频

14、率的影响和生物适应的形成过程的题目,回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A与a的基因频率的关系可以Aa,也可以是Aa,还可能是A=a,因此,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A正确;B、环境的选择和变异都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错误;C、环境通过对个体的选择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具有适应环境性状个体更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会升高,因此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C正确;D、持续选择的条件下,控制不利于环境生存的性状的基因会持续降低,直至几乎为0,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种群基因频率概念、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影响的 实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3分)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考点】UB:生态农业工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农业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