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74224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湖北省教学研究室(2011年11月于荆门)目 录A组参赛选手讲课教案1.公输(九年级下) 黄石市第16中学 盛曦2.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下) 天门市江汉学校 冯丽君3.伤仲永(七年级下) 武昌水果湖第二中学 刘光龙4.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下) 鄂州市第一中学 陈 郭5.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下) 宜昌金东方学校初中 景书芳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 荆州市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李良永7.爱莲说(八年级上) 襄阳市第二十六中学 赵艳8.公输(九年级下) 荆门市钟祥兰台中学 聂晶9.马说 (八年级下) 潜江市刘岭中学 刘丽萍B组参赛选手讲课教案1.记承

2、天寺夜游(八年级上) 十堰市竹山县上庸镇中心学校 魏华2.小石潭记(八年级下) 恩施州来凤县实验中学 周荷慧3.口技(七年级下) 黄冈市浠水县清泉镇中学 孙丽4.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上) 随州市广办中心中学 傅爱芳5.满井游记(八年级下) 孝感市孝南区西湖中学 刘兰兰6.三峡(八年级上) 仙桃三中 张霞虹7.狼(七年级下) 江汉油田油建学校 申红燕8.满井游记(八年级下) 武汉市第六中学初中部 汪霞9.小石潭记(八年级下) 咸宁市赤壁市第五初级中学 饶爱华10.木兰诗(七年级下) 荆门钟祥市东方之星外国语学校沈红丹公输教学设计黄石十六中 盛曦【文本分析】公输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

3、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课文均为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学习这类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先贤的智慧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在丰富文言知识的同时,充实自己的心灵。公输选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文章叙议结合,情节生动,是墨子“非攻”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论辩性散文之一。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的工匠学者,墨子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在经济、政治、伦理、教育、哲学、逻辑、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建树。不过,他最为关心的依然是社会政治问题。墨子和孔子一样讲“爱

4、”,但墨子讲爱,与儒家讲仁爱有亲疏尊卑之分,讲爱有差等不同,墨子讲爱无差等,一视同仁,“爱人若爱其身”(墨子兼爱上)。儒家讲义,墨子也讲义,但他的义,即是利,“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从“兼相爱,交相利”的基本原则出发,他主张“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在课文公输中墨子强调要讲利人的大义,反对伐无罪之国,并以实际行动来制止战争,不仅表现了一个思想巨人对时代、对社会的思考,还以“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尽心上)的牺牲精神践行着自己的主张。文本教学资源丰厚,是不可不重视的经典名篇。首先,故事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公输班

5、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宋顿成危卵之势,在此关头,墨子只身往楚。先见公输,公输服;再见楚王,楚王曰“善”;可楚王并未因此而放弃攻宋计划,甚至在推演不胜的情况下,公输又起杀墨子之心。再者,墨子不是逞口舌之能的说客,而是有着博大思想的思想家,文中的两处论辩集中反映了墨子“兼相爱”的主张。还有墨子的劝说技巧高超,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论说逻辑严密,类比譬喻,精辟传神。说公输时,墨子先以“借子杀之”为喻,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来做文章,连用五个“不可谓”,深入揭露对方“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和“义”的虚伪性,层层推进,句句在理,咄咄逼人之势跃然纸上,使公输盘最终不

6、能不服。对楚王,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不过,在楚王面前,墨子更注意劝说的婉转。旁敲侧击,由一个完全有悖事理的情形谈起,看似随性无意,却突然话锋一转,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捧人贬己,绵里藏针,此时,楚王像公输盘一样,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只得说“善哉”。【教学取向】阅读古代经典,一方面要了解古贤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要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它。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克服文字障碍,自主地循文入义,并努力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亲近经典的同时,能有自己的思考。语文学习还要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文字的魅

7、力。先秦散文叙事简洁,字字有味,而本文在记叙论辩的时候,却又不惜笔墨,或气势如虹,直指主题,或字字珠玑,意蕴悠长。非诵读涵咏不得其真,非仔细对比不得其味,非还原场境不明其理。结合本文特点,拟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知识,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研读中了解墨子在文中的思想,进而了解墨子其人,初步感知诸子散文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传统文化,用古代思想文化中的有益因子充实自己的心灵。【过程设想】一 导入课文 由诸子百家导入,简单介绍墨子及其主张。二 熟悉课文 1 请学生结合注释默看课文,看懂文意 2 切入课文,梳理文脉 转换人物角度用一句话梳理课

8、文。三 研读课文1 品一品:墨子说公输的技巧,墨子对“义”的诠释 (驳论点)批驳公输“义”的虚伪性,诠释“义”的内涵:智、仁、忠、强、知类。层层推理,逻辑严密,咄咄逼人。2 练一练:墨子说楚王的技巧,墨子对“利”的理解(驳论证)类比设喻,论证攻宋对楚无“利”。捧人贬己,绵里藏针。3 辩一辩:墨子达到目的,是“说”起到的作用吗?为什么?(显力量)光有口舌之利,不足以令楚王打消野心,模拟攻防,以牙还牙,针锋相对,才让墨子全面胜利。四 小结提升 思考:墨子要完成劝说的任务,让野心勃勃的楚王停止攻宋容易吗?为什么他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师小结:墨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非攻”“兼爱”的思想闪烁

9、熠熠光辉。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历程中最辉煌的一页,她影响着中国一代代知识分子。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五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拓展阅读先秦诸子散文,并与周围的人讨论各流派的基本思想。板书设计: 公 输 墨子 公输 助楚攻宋未果 晓以 大“义” 墨子 止楚攻宋成功 - 示以“利”害 现以“力”量楚王 被迫停止攻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天门市江汉学校:冯丽君【文本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既具故事性,又具论辩性的文言文。本文文字浅显,学生可以借助课文注

10、解和已学的文言文知识,自行翻译。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精于思考,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士形象。也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同时又以齐王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强大魄力侧面烘托了邹忌的治国才能。文章分“比美”“进谏”“赏谏”“朝齐”四个自然段。“比美”中的“三问”“三答”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期”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朝齐”中的四国“朝齐”亮出了“战胜于朝廷”的辉煌。文章“三叠”式的运用,彰显了结构整齐对称的间架

11、之美。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是以自身经历来和齐王进行类比的。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事大事的类比进谏,就不能不让齐王欣然接受,从而使齐国得到大治。【教学取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赏读课文,培养语感;2、疏通文意,积淀语词;3、解析类比,激情创造。其中“解析类比,激情创造”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代讲,板块推进。本节课紧扣文本,在疏通文意之后,以文本所用讽谏方法之一类比作为重点突破对象。类比是根据两个人或者事物具有某些相同的特点,其

12、中一个还具有另一特点,从而推出另一个人或者事物也可能具有这另一相同特点的一种推理方式,它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从概念方面去进行解释,那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争取尽量回避概念,而充分调动多媒体的功能,将简洁明了的类比解析图叠影在邹忌进谏的解析图上,让同学们在直观的类比中解读类比的思维过程,从而领略类比的魅力,赏析类比的奥妙。在重点解析类比之后,我们将引导学生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长河中,去积淀类比的精华,让他们在激情中,创造类比的神奇。我们深知,对于类比,要达到现学现用的教学目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将先出示例题和示例,引导学生在示例中捕捉到类比的

13、二者,理顺二者的相似特点,让同学们在一种“依葫芦画瓢”的模式中进行创造。【过程设想】第一板块:初读文本,疏通文意。1、俗语引入。2、教师范读。3、正音断句。讽(fng)齐王纳谏(jin) 八尺有(yu)余朝(zho)服衣冠(gun) 谤(bng)讥于市朝 面刺(c)寡人 燕(yn)、赵、韩、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自由朗读。5、释词解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采纳,接受。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题解:邹忌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让齐王接受了谏言。5、翻译引路。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谁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式,是)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自信:自信:相信自己)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与坐谈:(省略句)(邹忌)与(他)相坐而谈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王之蔽甚矣(敝:被蒙蔽)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闻)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6、角色翻译。7、订正点拨。第二板块:精读文本,突破类比。1、 领略比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