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741409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69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件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复件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复件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复件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复件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件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件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学科 数学 授课年级 六年级 学校 主备教师姓名 张玉明 授课内容第四单元统计:扇形统计图课 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第68页的例1,练习十一第1题。 个人修改学情分析认真分析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 个人修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个人修改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 扇形统计图. 难点: 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 个人修改教学设计思路旧知铺垫-探索新知-

2、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个人修改教学手段及设备应用教学设备使用方式使用效果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修改一、 旧知铺垫二、 探索新知三 巩固练习四、布置作业呈现扇形统计图 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 1、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 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 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25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 (2)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最多 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同一首歌,小品和相声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少 2、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 (1)扇形统计图 (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

3、百分之几 教学例1 出示课文例题统计图 下面是一幅彩电市场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 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 (3)建议 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 建议: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

4、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 (1)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2)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为什么? (3)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说一说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20 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 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0 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 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47 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汇报交流结果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题 板 书设 计扇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例1.年级组长签名: 教导主任审阅: 教委检查签字: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学科 数学 授课年级 六年级 学校 主备教师姓名 张玉明 授

5、课内容折线统计图课 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分析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个人修改学情分析认真分析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 个人修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个人修改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 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个人修改教学设计思路旧知铺垫-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个人修改教学手段及设备应用教学设备使用方式使用效果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修改三、 旧知铺垫四、 探索新知三 巩固练习四、布置作业1出

6、示统计图。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4月26日5月31日)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例2。 1出示教材例题,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 5、说一

7、说你有什么体会。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板 书设 计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

8、例2.年级组长签名: 教导主任审阅: 教委检查签字: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学科 数学 授课年级 六年级 学校 主备教师姓名 张玉明 授课内容第五单元数学广角课 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分析教科书第70页的例1,练习十二相应的练习。个人修改学情分析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个人修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个人修改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抽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判断谁是抽屉,谁是苹果。个人修改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猜测验证,感悟规律-巩固练习,灵活应用。个人修改教学手段及设备应用

9、教学设备使用方式使用效果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猜测验证,感悟规律。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1、游戏导入,渗透方法。 “魔术”:从一副扑克牌里抽出2张“王”。揭谜。 从剩下的52张扑克牌中任取5张,请同学猜一猜抽牌结果。老师肯定: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2、制造悬念,揭示课题。老师运用了一个简单的数学原理,它就在今天学习的数学广角里。板书课题:数学广角。1、自主猜想,初步感知。(1)抢凳子游戏。3个同学坐2张凳子。猜一猜结果怎样?(2)举例分析,加深理解。把4支铅笔放到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几支铅笔?讨论:把4支铅笔放到3个盒

10、子里,可以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要求:A、独立思考:你可以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B、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尽量能说服组内成员。A、枚举法:把4支铅笔放到3个盒子里,只有(4,0,0),(3,1,0),(2,2,0),(2,1,1)等四种。引发观察: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5)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看看所有的方法中,铅笔放得最多的盒子里,最多放了几枝铅笔?把4枝铅笔放到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怎样才能使放得较多的盒子里尽量少放铅笔呢?要想使放得较多的盒子里尽量少放铅笔。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让每只盒子里都要有铅笔,要将铅笔尽

11、可能的平均分,这样就多出一支铅笔。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2、初探规律。(1) 探究。现在把铅笔换成苹果,盒子换成抽屉,引导学生探究“是否还有刚才的规律。”。(2)验证。将5个苹果放到4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苹果? 要求:每个同学任意选择一种情况来研究。(后面两组反馈时,强调:你是用什么方法思考的?为什么不用枚举法呢?根据回答写出算式。)(3)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苹果数总是比抽屉数多1;余数都是1;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苹果。或:商+余数=至少放的苹果数?3、介绍抽屉原理(1) 中国古代故事。而桃杀三士,算命原理(2)外国故事。狄里克雷原理最先

12、发现这些规律的人是谁呢?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里克雷原理”,又把它叫做“鸽巢原理”,还把它叫做 “抽屉原理”。4加深原理理解,优化思考方式。(1) 小游戏。摸棋子。一盒围棋棋子,黑白子混放,我们任意摸出3个棋子,结果怎样?把什么看作物体,什么看作抽屉?4、归纳:“苹果数抽屉数=商余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1”个苹果。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1、一副扑克牌(除去大小王)52张中有四种花色,从中随意抽5张牌,无论怎么抽,为什么总有两张牌是同一花色的? 根据回答,结合课件演示过程,加深理解。2、如果从中随意抽7张牌,结果会怎样?如果随意抽9张牌,结果又会怎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从生活中找到抽屉原理的例子吗?做游戏并猜测。猜一猜,再由3个同学作游戏验证独立证明,小组交流。交流汇报,细心验证。总结:以后再遇到这类问题时,就不用把所有的放发列举出来,可以从尽量平均分的方法开始思考。分组探究:A、将7个苹果放到6个抽屉里。 B、将10个苹果放到9个抽屉里。C、将100个苹果放到99个抽屉里。教材第70页“做一做”。这一题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