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三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739454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三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班级管理三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三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三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管理三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班级管理三法文章内容收集, 请记住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班级管理三法 止而不咎对课堂上发生的违纪事件,许多老师不惜停课整顿,严厉训斥;有的老师那么并不急于追究其是非曲直,只是稍稍调整课堂节奏,或提高音量,或稍作停顿,或用友善的目光注视,或以恳切的言语劝止,并不中断正常的课堂教学。这两种不同的处置方法,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育效果。前者重视即时效应,但势必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况且,大动干戈只能禁其行而不能感其心,甚至还会激化矛盾。后者对学生偶然的过失并不立即追究,而是闻而不怒,止而不咎,努力淡化

2、查咎意识,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促其自尊、自爱,这是一种治标又治本的教育方法。事实上,教育者的作为是否对教育对象产生心灵效应,并不取决于教育者外表的凶狠与否。国外曾把教师分为随机应变、专横和惩罚三种类型,他们的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随机应变特征与学生的合作、参与和进取成正相关,而教师的专横和惩罚特征与学生的上述行为成负相关。可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过失闻而不怒,止而不咎,正是这里所说的随机应变。它不是无所作为的表现,而是一种积极、高明的教育方式。评而不责批评是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有的批评暖人心,有的批评伤人心。如何才能产生最正确批评效应呢?领导心理学指出,批评应当是对错误本身客观的剖析和中肻的评价,

3、而不是严厉的指责和训斥。指责和训斥常常伤人自尊,毁人自信,甚至造成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的感情对立,这种批评最多只能让人怕你烦你,很难让人敬你服你。而以剖析和评价为内容的批评那么不然,它强调对错误行为本身作客观的剖析和中肻的评价,而不是个人情感的主观发泄,不是简单的责任追究,这样有利于沟通人的感情,为被批评者接受批评奠定心理根底,进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实践证明,对缺点、过失、错误的评价和剖析越是客观和中肯,批评就越有力度,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论而不逼一次语文课上,我叫贾鸿燕发言后,后排突然冒出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贾宝玉!全班哄堂大笑。当时,我很镇静地继续上课。课后,我进行调查,

4、张远“投案自首了。他说当时听到其他同学叫“贾宝玉,感到奇怪,就自言自语说了声“贾宝玉,显然,他是在搪塞应付。我一不追,二不逼,只是平静地说:“我不相信你的解释,自言自语会是那样的口气?声音会那样响亮?我只想说两点:第一,一个高三学生用那样的方式来自我表现,未免有些浅薄;第二,敢做不敢当,不符合十八九岁年轻人的身份。说完后,我没有追究。一周后,在“有话就说本就是学生与我沟通交流的周记形式,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里,这个学生写道:“周老师,我怕你又敬你,你的X光眼睛,能看透我的内心,您的话让我警醒教育学生,当他们对自己的错误拒不成认时,教师不必非要搞个水落石出,不妨“冷处理,论而不逼,点到为止。论而不逼的处理方式,看似不了了之,但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心灵的透视、剖析和开导,教育效果往往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