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485中继器的原理与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735334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成本485中继器的原理与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低成本485中继器的原理与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成本485中继器的原理与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成本485中继器的原理与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成本48中5继器的原理与设计大多数做过485总线的工程师对该总线的通讯距离都感觉不尽人意,因其在截面积达1平方毫米的RVVP铜芯线上,最多只能跑1200米。要想更远的距离,若采用提高导线的截面积和使用RVSP双绞屏蔽线的方法,即使将导线截面积加粗1倍也不能让通讯距离提高1倍。因此,提高485通讯距离最经济的方法是使用485中继器,对总线信号进行放大和隔离。本文将介绍两款低成本的采用不同方式完成的RS-485中继器。一、采用纯硬件方式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甲输入接乙输出,乙输入接甲输出(1脚)与U2的数据式,其收、发状态受控于“可再触发单稳多谐振荡器”收发器U1和U2的数据发送端和接收端被接成

2、“拥抱”接收端(1脚)相连接,左边的据传送,经收发器U1和/Q端变低下,保证VCCDIBDEA艇GNDE1O斗31U3B的触发端(9脚485总线1与右边的485总线R8、C3(R10、C4)时间常数后,U2都处在接收状态。U1先收到数据时,同理,当2:CLR.Q.ABCentkt.R710KES10KR1G.1OKU3A和U3B;U3A的触发端)与U1的数据接收端相连接,工作原理如下:2在物理上是独立的,空闲状态下,这U3A与U3B都回到稳定状态(Q端为低、U1的1脚跳变为低电平,触发),Q端(5脚)变高后,使U1稳定接收数据,并将接收下来的数据送往U2先接收到数据时,可由值得一提的是:U3B

3、,使U3B的状态发生改变U2进入发送状态;U1将数据向左边的/Q端U2,由R8、C3时间常数应根据不同的数据传输率进行适当调整,使其略大于(12脚)变低后,使U2将数据向右边的485发送出去。JcLRQAQ-BCentRCmid2根总线间没有数/Q端为高),控制(Q端变高、U3A稳定在初始状态485发送出去。1个字节234数据传输的时间即可;另外,两个字节之间的通信时间间隔也要略大于1个字节数据传输的时间;本图所示参数可满足速率不大于100K下的数据传输。总结:由于采用电阻电容组成延时电路,电阻或电容本身的误差或运行一段时间后电子器件老化产生的误差及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延时的准确性,再者这种中

4、继器要求两个字节之间的通信时间间隔必须大于一个字节数据的通信时间才能确保不丢失数据,因此降低了通信速率;可应用于通讯数据量不太大、收发器数量不太多(一般不超过24个)的场合。二、采用MCU控制方式MCU控制方式利用单片机外部中断来检测串行通信的起始位,用定时器定时控制数据的收发周+5期,从而将数据按字节进行收发,实现中继功能;其工作原理与纯硬件方式的基本一致,只是用单片机来定时更准确,且不要求两个字节之间的通信时间间隔一定要大于一个字节数据的通讯时间,可保证总线的高速畅通。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5+5+5V与纯硬件方式一样,收发器跆RXD:2,:11.0592MHZ34RO16RO27-SET

5、18SET29RST/VPPVCCP30P17P31P16XTAL2P15XTAL1P14P32P13P33P12P34P11P35P1OGNDP37RO1SET1RO2ROVCC/REBDEADIGND14U2MAX1487875R4100KAlR5100KBlSET22RO14U2和U3的数据发送端和接收端也被接成“拥抱”模式,其收、发ROVCC丿KEBDEADIGND+5状态受控于MCU的I/O口P34与P35,P30、P32、P33用于检测数据的传输方向和数据的发送起始位以及延时定时时间的长度。RC定时误差大的缺点,特别是在程总结:由于采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定时,从而完全克服了序处理定时技巧方面下大量功夫,保证了两个字节通信之间无需时间间隔,解决了纯硬件方式下通信延速度慢的缺点,具有结构简单、无传输延时、通信速度快等特点。附MCU方式下AT89C2051的烧写文件,喜欢的朋友可以免费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