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语文11过秦论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273501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中语文11过秦论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高中语文11过秦论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高中语文11过秦论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高中语文11过秦论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高中语文11过秦论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中语文11过秦论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语文11过秦论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提升训练筑基达标1.以下各组词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腴(y) 雍州(yn) 藩篱(pn) 亡矢遗镞(c)镝(d) 辅佐(zu) 氓隶(mn) 一夫作难(nn)C.囊括(lng) 连衡(hng) 谪戍(sh) 度长絜大(qi)D.盟约(mng) 肥饶(ro) 猗顿(q) 俯首系颈(jng)思路解析:A项藩篱中“藩的读音为“fn;C项囊括中“囊的读音为“nng,度长絜大中“絜的读音为“xi;D项猗顿中“猗的读音为“y,俯首系颈中“颈的读音为“jng。答案:B2.以下书写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并吞八方 内立法度 揭杆为旗 宰割天下B.不测之源 斩木为兵 百越之地 山东毫俊C.区区之地 万

2、乘之势 六合为家 分裂山河D.金成千里 百家之言 比权量力 成败异变思路解析:有关有误项的正确写法分别为:并吞八荒,揭竿为旗,不测之渊,山东豪俊,金城千里。答案:C3.对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B.C.D.思路解析:C项亡:使动用法,此指灭亡,消灭掉。答案:C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思路解析:A项大将,扶,扶持;B项吞并,征服,推举,推选;C项引,引导,延续到,等到。答案:D轻轻告诉你 5.以下短语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合从缔交 流血漂橹 孝公既没 振长策而御宇内 而倔起阡陌之中 蹑足行伍之间 天下云集响应 百有余年矣 序八州而朝同列锄耰棘矜A.

3、 B. C. D.思路解析:从纵,没殁,倔崛,有又,其余句子中都没有通假字。答案:A6.选出译文完全正确的一组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译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禁止诸子百家的演说、言论。B.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译文:登上至高无上的尊位,挟制天下人民,拿着刑具逼迫天下百姓。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译文:砍伐一根木棍拿在手中,就成了士兵,折下一枝竹竿举起,就算是旗帜。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译文:然而秦国凭着它的区区之地,开展到了乘胜千里的形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思路解析:A项应为: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燃烧诸子百家的著

4、作。所给译句中未能很好落实“焚和“言两个字。C项应为:砍伐树木作为武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句中的“兵应为“兵器“武器。D项应为:然而秦国凭着它的区区之地,开展到兵车万辆,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乘,四马一驾为一乘,千乘、万乘都指国力强大。答案:B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0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

5、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

6、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7.以下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务必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蒙:继承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叩:攻打费 费:消耗8.比拟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北收要害之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固字相同,两个“北字相同“固字相同,两个“北字不同“固字不同,两个“北字相同“固字不同,两个“北字不同9.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席卷天下A.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B.内立法度,务耕织C.东

7、割膏腴之地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10.以下是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竭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的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C.山东诸侯以合纵策略对抗秦国,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诸侯力量的雄厚。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7.思路解析:A项“务应释为:从事、致力于。答案:A8.思路解析:形容词作名词,稳固的地方;坚决;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北边;败北,败北的士兵。答案:D9.思路解析:A、B、C三项加点词均为名词作状语,“囊,像袋子一样去装;“内,在内部,在国内

8、;“东,向东。与例句“席用法相同。D项“争,一般性状语,译为争着。答案:D10.思路解析:C项无财物方面,这是无中生有的干扰项,要注意把选项中的信息点代入到原文中比拟。答案:C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

9、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缺乏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

10、“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那么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

11、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注: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1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善之 善:认为好畔 畔:通“叛,背叛竟败 竟:最终D.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 食:吃饭1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B.封功臣

12、,乃封张良为留侯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C.其智可知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千金为韩报仇。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开展果真如张良所料。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

13、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绩,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14.联系全文,以下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作者认为张良子房虽然通晓事理,但却打算跟从神仙交游,这也未免太虚妄怪诞了。B.作者通过正反比照,告诉人们应如何对待功名富贵,这对后世依然有借鉴意义。C.作者充分肯定张良子房功成身退、淡泊功名荣利的做法,并认为张良是一个明哲保身的睿智之人。D.作者认为,为人臣者面对功名富贵要有正确的态度,否那么就有可能招致“系狱乃至杀身之祸。11.思路解析:D项“吕后

14、德留侯,乃强食之的事因是留侯张良的“学辟谷,道引轻身,所谓辟谷,即长时不进食。吕后认为他有“德,便强令他吃饭,不必如此自苦。故句中“食当为使动,使吃。答案:D12.思路解析:A项中两个“何都为“为何或“为什么;B项中两个“乃都为“于是或“就;C项中前一个“其为代词“他的,后一个为代词“他们的;D项中两个“乎都为疑问语气词。答案:C13.思路解析:从D项中所说“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来看,似乎是张良被封了留侯后就不顾这一“荣利而辞官归隐了,而据文意来看,张良是作了留侯,到了晚年才归隐的。答案:D14.思路解析:文中说“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意即凭张良的通达事理,完全知道神仙之事是虚妄荒唐的。A项却说“张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