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科学探究.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729051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科学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科学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科学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科学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科学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科学探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安阳县崔家桥一中李会英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崔家桥一中 李会英关键词:科学探究创新内容摘要:单一被动的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创新教育在课堂推进的一个障碍。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初步的创造能力。创新是人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

2、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有创造力的青少年,比培养创新幼苗使他们开花结果容易的多。这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因此,单一被动的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创新教育在课堂推进的一个障碍。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初步的创造能力。一、 什么是科学探究,在课堂中实施科学探究有什么意义。科学探究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

3、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可能的做出假设与猜想,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的过程。它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二、 如何在课堂中实施科学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有效的问题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能造就一个充满诱惑的现场,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极大兴趣。如讲中和反应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反应?”学生会将NaOH溶

4、液与盐酸混合,发现无现象,就认为它们不反应,然后教师再点拨“在NaOH中滴入酚酞会有什么现象?再滴HCL又会有什么现象呢?”学生动手操作后,就会得出正确结论,并明白了两种物质反应时不一定会看到现象。、 解剖演示实验,将演示实验探究化教师应改变演示实验程序,使演示实验学生化,多提供探索性问题,注重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提高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我们可以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并且再增加一些实验,如可增加在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有何变化?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质量变化的原因。、 激励参与,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选

5、择容易操作、安全性好,现象明显的实验,鼓励学生课后参与,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酸与碱之间能发生什么反应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小问题:“桌上放着若干试管和三瓶无色溶液,已知三瓶溶液分别是酚酞、NaOH和盐酸,如何区分出这三瓶溶液?”学生讨论一阵后,又动手操作,结果发现三种溶液两两混合后,只有一支试管中有现象,即只能区分出盐酸。怎么区分出NaOH与酚酞呢?大家有的在讨论,有的在思考,有的在试着操作,忙过一阵后有同学开始兴奋的叫喊:“老师,我判断出来了”看着学生们高兴的样子,听着他们条理的汇报,我想:这节课的目的达到了。、 展示探究过程,将理论知识过程化教师有重点地选择某

6、些内容,为学生提供素材,展示科学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进行探索,体验科学家研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学习水的组成一节时可这样设计,教师创设情境:“很久以前,水曾经被认为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直到世纪末法国的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才确认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那么同学们是否愿意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水的组成呢?”学生情绪高涨,兴趣被调动起来,然后的探究过程顺理成章地进行。、 变识记性知识为探究性学习内容教师应做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一些平淡无奇的识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学习内容。如学完金属的锈蚀和防护一节内容后,让学生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思考:如何使家中的菜刀不生锈

7、?为什么从商店新买的螺丝刀总带有很多油?由此你想到防止工具生锈的哪些措施?家里使的铁盆掉漆后不久就漏了,这是为什么?实践表明,学生在讨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或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时,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并有成就感。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更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三、 实施科学探究应注意的问题、 科学探究要有计划性学生探究技能的逐步习得,离不开老师有计划的精心指导。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达到的探究技能水平,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实际,从总体上设

8、计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然后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将各个环节的探究技能训练落实到化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中。既要有整体训练,又要有局部探究。、探究内容应不局限于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但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和内容并不仅仅限于化学实验。凡是和学生原有的经验相近、相关或存在内在联系但表现不同的,都可以应用探究性学习策略。例如,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可以依据实验的结果写,还可以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的物质如氧化铝、氯化镁的化学式。、师生平等对话,构建共同探究的平台在探究性学习或活动中,教师不仅应当起到组织者和指导者作用,而且应当以师生完全平等的心态积极地参与,做到师生平等,共同探究。教师只有在探究性活动中能够把握住这种心态,才具备激发学生勇于提出各种问题和看法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参考文献: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主编:赵玉玮新华出版社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主编:吴运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